郝安萍
摘 要: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我在教育一線上耕耘了17個春秋,我愛我的每一位學生,用我的負責與貼心喚起他們學習的熱忱,教會他們做人的準則。相信面朝大海,定會春暖花開。
關鍵詞:走進;學生;內心世界
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我在教育一線上耕耘了17個春秋,我愛我的每一位學生,用我的負責與貼心喚起他們學習的熱忱,教會他們做人的準則。
由于特殊原因,進入九年級我們合成一個班集體,兩個班級融合在一起,人員的增加,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都需要磨合的時間,好在同學們對我沒有什么抵觸情緒,工作開展起來還算順利,但班級里的何同學卻變化很大,我對他的期望很高,總認為只要他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努力學習,高中的大門定會為他敞開的。可是在剛剛開學不久,他就與我說:“老師,我不想念了。”他平時嘻嘻哈哈,總沒個正行,我當他開玩笑,便說:“不念挺好,我還少操份心。”時間在慢慢流逝,轉瞬間,我們迎來了第一次月考,考試上他確實不認真答題,一段時間以來屢屢違紀,吸煙、帶手機、處對象,種種壞習慣表露出來,我也找他交談,他說:“老師,我不想念了,十一假期之后我就不來了。”我笑笑說著:“不可能。”他說:“我這次考試成績不好,我爸不能讓我念了。我轉來上學時,我爸就不同意我上學,是奶奶支持我,我才轉來的。”我依然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假期飛快溜走,開學那天,他經過講臺對我笑著說:“老師,我來了,我爸說再給我一次機會。”我課下也找到他進行談心、交流,當我在班級里坐班時,總能發現他課上睡覺,反復提醒他,而他就是無動于衷,反復說教,他還是犯錯誤,我內心很氣憤,也很傷心。
這天課間我開完會走進教室,便看見何同學與兩位女生瘋狂打鬧,我站在班級好一會兒,他也沒注意到我。我氣勢洶洶地從前面走到班級后面,同學們呆若木雞地望著我,他們心里都明白我生氣要發火了,何同學看見我一言不發,收起往日的嬉皮笑臉,連續幾天的憤怒終于在此刻爆發了,我當時嚴厲地訓斥他,并在后背狠狠地錘下一拳,把他叫到了班級前面,他望著我說:“老師,給我家長打電話說我不念了。”頓時我腦子里一片空白。片刻后說:“因為我批評你,揍你不想念了,不行,要不念下周之后不念,想讓別人說我給你打跑的,我批評你,你生氣嗎?”他回答:“不生氣,老師我就不想上學了。”恰好下節課是我的課,我沒有心情講課了,便給同學們做起了思想教育工作,講述了我自己求學時的經歷,何同學說老師我想找你談談,我欣然答應了。
下午體育課時,我把他叫住了,孩子哭了說:“老師我念不進去了,我想回家掙錢,奶奶在家太辛苦了。”我說:“不行,奶奶前幾天來校我和她交談,奶奶最大的心愿就是你好好學習,她再苦再累,都無所謂。”我知道在他的心里奶奶的分量有多重,因此我想用她的奶奶來改變他,他的眼淚簌簌地流著,望著平時那個陽光、話多的男孩,我心里一陣酸澀,他說:“老師你不知道我恨我的爸媽,他們在我五年級的時候離婚了,媽媽從走至今沒給我打過一分錢,沒打一個電話,給她發微信,她從來都不回我……”面對孩子的哭訴我內心是復雜的,他的家庭由于爸爸的出軌離異而破碎。我與孩子說:“我是一位母親,我想每一位母親都愛自己的孩子,那是她愛的結晶,是她辛苦換來的,我想媽媽也許是恨爸爸,媽媽對他那么好,他還犯錯誤。”他接著說:“他們離異后,在原來的學校里,我有兩三年沒有笑過,我封閉自己,我學會了吸煙、喝酒,老師你看我胳膊上的疤是我自己用刀劃的,我心里壓抑我就用拳頭打墻,每次都鮮血直流。我在想爸、媽既然不愛我為什么要生下我呢?我想過結束生命……”聽著他的傾訴我心里震撼著,我不知道原來父母離異會對孩子的影響這么大。摸著他的疤痕我落淚了,孩子太苦了。此情此景,我望著他說道:“老師不知道你這么苦,對于今天的行為我向你道歉。”
“老師,我知道你為我好,我沒怪您。老師,假期我爸讓我去扒玉米,讓我去我就去,我一個人在外面扒玉米,爸爸在屋里躺著,上廁所看到我說:“這么長時間還沒扒完。”我沒吱聲,但心里特別恨他。我和爸爸基本上不溝通,不交談。回到家里說話最多的就是奶奶,我大多數時間把自己關在屋子里聽歌……”
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在此之前我全然不知。每天他都搶著說話,他特別愿意與異性溝通,原來他是有原因的。孩子的苦是無人知曉的?無人傾訴的?他承受了什么?我的內心千斤重,眼前這個可憐的孩子,我想在剩下的時光里好好愛他。至少讓他在校園里感受到溫暖。我要了他的電話號碼,加了他的微信。讓他慢慢地改變那些壞習慣,讓他有任何問題都來與老師溝通。我告訴他我好喜歡他的歌,他是校園里公認的歌神。我喜歡看他打排球,他是班級里的排球高手。我們敞開心扉,無話不談,他似乎也釋懷了許多。
望著那個淚崩的男孩,我內心五味俱全,但同時也是甘甜的,我用愛打開了他緊鎖的心門。何同學感謝你讓老師知道了自己的價值,讓我用愛滋潤你的心田,用關懷伴你成長,讓我們攜起手來走向美好的明天。相信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面朝大海,定會春暖花開。
參考文獻:
[1]陳兆國.走進問題學生的內心[J].新校園(下旬刊),2017(1):181-182.
[2]顧奕.教師如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J].課程教育研究,2013(7):188.
編輯 喬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