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鵬鵬
(山東省煙臺第十二中學)
搭載著學校提供的信息化平臺,我以“新技術支持下的個性化學習”為理念,使用“希沃一體機實現12xue平臺支持下的互聯網教學”為特色,努力打造高效智慧課堂。
1.教材自學,教師通過12xue平臺推送課前作業,學生按照要求自主學習教材。
2.資源助學,學生登陸平臺,利用移動終端隨時隨地進行碎片化學習,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接受程度反復觀看或跳看微課,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3.在線測學,學生在線完成相關配套習題,答題情況通過平臺產生可視化反饋數據,查看準確率以了解全班的掌握情況,準確評定學生的知識儲備,便于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達成度,及時調整自學策略,同時幫助教師更好地實現“以學定教”。
4.作業問答,學生通過平臺對話窗口向老師提出自學過程中的疑惑。
教師用手機、平板遙控一體機,推送學習任務,這樣可以讓教師深入到學生中去,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多邊互動的立體結構形式,實時掌握課堂動態。
1.作業反饋。(1)教師查看學生課前拍照上傳的作業答案,選出具有示范作用的進行標記,與全班同學分享點評。例如,老師通過12xue平臺推送課前作業:請學生畫出心目中未來機器人形象,并拍照上傳。然后在課堂上作業反饋環節向全班同學展示點評,想看某位同學的作品只需一點即現,這比傳統課堂使用投影儀、黑板上張貼等展示方式高效很多。(2)教師將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產生的代表性問題,挑選、整合后展示,以便學生小組合作、解決難題。
2.合作釋疑。在小組合作時,平臺的分組功能便于實現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按照“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方法劃分小組,推送相同等級的不同任務,以往受制于PPT版面限制,討論的問題要么較少,要么要分頁顯示,極為不便,但平臺的分層教學功能可以針對每個小組推送對應任務,這樣豐富課堂內容,增加課堂容量,實現高效課堂;也可按照“同組同質,組間異質”的方法,根據不同組的實際水平,確定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和輔導,推送不同等級的不同任務,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因材施教。
3.鞏固內化。學生通過鞏固練習、實踐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方式促進知識內化,突破難點。
4.拓展提高。教師在平臺發布動態話題,學生回帖,分享觀點,評論互動。
5.當堂檢測。通過在線測試,檢查學生學習目標達成情況,借助數據分析,老師針對性地進行答疑解惑。
答題器的使用,使互動性更強的隨機和搶答取代了舉手這一傳統答題方式。搶答多適用于朗讀、回答問題,表演對話等有一定難度的學習任務;隨機則適用于選擇、判斷、填空等較容易的學習任務。隨機意味著大家機會均等,每個人都可能被抽到,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少數學生游離于課堂之外的現象。平臺還配有課堂數據收集功能,學生使用答題卡完成答題后,幾秒鐘答題情況就可以統計出來:誰答對,誰答錯,誰未答,這些都清清楚楚,有效改變了“一人答眾人聽,不愛答就濫竽充數”的現象。交互范圍擴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
大數據有助于實現對英語教學及時有效的監測、診斷和反饋,讓精準教學成為一種嶄新的教學途徑和方式。借助翼課網,12xue,一起作業等教育平臺,師生們切實感受到大數據帶來的益處。
2017年,我參加了煙臺市互聯網+優質課,是講一節復習課。課前我從平臺資源庫中,利用智能組卷功能,推送給學生一套單元達標測試題。學生完成測試后,我發現數據統計“功能與話題”這一板塊,學生在“時間頻率”“衛生與健康”兩項中存在知識漏洞,需加強鞏固與練習。借助數據分析,我確立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討論課余活動的頻率和如何擁有健康生活方式。大數據使教師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率,繼而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步驟和策略,為實施精準教學做好準備。
繼續以上述課為例,我在閱讀環節設置的讀前、讀中兩個任務充分體現了大數據對課堂教學的導航作用。首先通過翼課網的智慧課堂發布健康調查問卷,學生在線完成問卷,根據統計出來的每位同學的健康指數報告,隨之便可推送個性化健康建議。然后閱讀一篇有關健康習慣的文章,在線完成選擇題。比如,第五道試題通過數據分析班級錯誤率較高,有必要重點講解,我便根據數據統計名單,邀請一名答案正確的同學進行答疑解惑。智能的統計分析、即時呈現的教學反饋,有的放矢的因材施教,大數據對課堂授課提供了精準的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