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項目教學法將理論與實踐很好地契合在一起,能夠實現專業課程的教學對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要求。文章介紹了項目教學法在“儀器分析”課程中的應用概況,總結了應用效果,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儀器分析;應用研究
在提倡現代高校加強應用型教育的背景下,項目教學法正在廣泛地被教師所采用。項目教學法萌芽于德國的工讀教育和美國的合作教育,是歐洲勞動教育思想的社會實踐,20世紀中后期逐漸發展成為重要的職業教育思想理論和現代教育模式,具有實踐性、自主性、綜合性、發展性和開放性等特點。
“儀器分析”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綜合性課程。高精度的儀器分析與檢測已成為食品營養與安全檢測的重要手段,“儀器分析”教學的比重及與其他課程或學科交叉融合的程度也越來越高。然而此課程內容復雜,名詞術語多,理論和檢測方法各成體系,學生普遍認為其晦澀難懂,知識點不好掌握。在食品學院多年開展“儀器分析”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引入項目教學法,達到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效結合的效果,實現了一體化教學。文章簡要介紹項目教學法在“儀器分析”中的應用情況,重點從應用效果和存在問題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 項目教學法在“儀器分析”課程中的應用概況
項目教學法以應用為導向,學生為主體,由學生自己處理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的實施進程及效果評價,老師在整個過程中起指導作用。項目教學可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性活動,通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強調工作的時效性,以促進學生全面掌握并應用知識技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在“儀器分析”課程中實施項目教學法,需要經過以下幾個環節,即:項目的前期準備、確定項目主題、設計項目方案、執行方案、項目質量評價。在基礎理論知識講授過程中即開始安排項目教學法的相關工作,項目方案的執行貫穿余下的整個教學過程。
二、 項目教學法應用效果
(一) 化難為簡,深入理解知識點。通過實施項目內容,學生自己動手準備樣品、分析檢測結果等,逐步深入理解知識點。比如對液相色譜檢測結果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理論講授階段,很多學生不理解為什么可以用保留時間來定性,也不容易明白定量用的外標法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檢測亞硝酸的標準曲線法那么相似。在觀察出峰的計算含量的過程中,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不需要老師再講解,多次觀察和計算之后,無形之中就理解了其中的道理,也不再覺得色譜的知識很難學了。
(二) 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開展儀器分析課程中的具體項目,不僅需要對所用精密檢測儀器有明確的認識,而且應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包括色譜學知識、光譜學知識、電化學知識、核磁共振波譜知識、各種精密儀器維護知識、樣品的制備和保存、各種檢測方法的建立等等。知識點多而雜,但其中又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系,通過項目的開展,學生能夠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對以前學過的知識是非常好的一次溫習,也是對新學知識的認知和鞏固,并且執行過程中需要梳理關鍵知識點才能更順暢地完成項目,不知不覺中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逐步構建起來,同時增加了自信,為以后的學習奠定更好的情感基礎。
(三) 激發了學習興趣。項目任務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通過執行項目,提升學生學習的獲得感和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例如檢測多酚物質色譜樣品的制備,每個小組都希望自己小組制備的樣品是合格的,檢測效果是好的,通過組織學生開展項目任務,小組成員主動研究多酚物質的性質、提取注意事項、過濾操作要領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調動。
(四) 培養了團隊精神。項目教學法中學生以團隊形式協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項目任務,是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性實踐活動。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強調個性,突出自我,在項目開展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成員的相互配合,是根本完不成一個對學生而言龐大的任務體系的。項目執行的好,不僅有適當的分工,還需要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協同作業,這不僅加強了學生之間的溝通,而且成員間能感受到助人的喜悅和團隊的力量。
三、 存在的問題
(一) 規劃精密儀器的使用時間難度大。運用大型精密儀器檢測可以獲得高靈敏度、高精度的分析結果,同時這些儀器也具有昂貴、維護成本高的特點。因此,精密儀器的實驗室都由專職老師管理,需要使用者提前與實驗室預約,安排檢測時間、樣品準備等工作。另外,這樣的儀器設備數量都比較少,對于開展項目教學法而言,難度更大,不僅需要儀器運轉的時間長,而且持續時間長,更需要先期嚴密地規劃教學活動。每學期全院的教學活動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但是項目教學的進展視學生情況會存在臨時調整的情況,所以使用儀器的時間確定性差,這需要任課老師協調多方時間的安排,以便教學活動順暢進行。
(二) 學生所需知識儲備時間長。儀器分析的課程教學中,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理論知識運用能力、提高實驗方案設計能力,項目設置主題為葡萄皮中多酚物質液相色譜檢測,要求小組學生完成從樣品準備到檢測結果分析的系統的實驗流程,這需要食品化學、食品生物化學、色譜學等基礎知識。
(三) 評價體系有待完善。項目完成后,對學生學習評價包括了三個部分,一是教師評價,二是小組之間互評,三是小組內成員自評。評價過程中發現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角色轉換不到位,項目教學法要求教師起到組織引導的作用,走到學生中去交流討論,學生應該是主體,承擔項目的負責人,但是因學生知識儲備不充分,出現教師在交流過程中又扮演了傳統的講授角色,個別小組執行力差,經常需要老師督促。如此,在考評階段,本該學生評價的時候,卻因對一些執行內容了解不深而難以給出成績,仍需要老師去衡量;另外,對項目執行不好的小組,有人礙于同學情誼含糊打分,應付了事。如何更好地、客觀地進行科學合理的成績評定是擺在項目教學法評價階段的一個難題,需要學生、教師、教學管理人員等多方進行深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李海潔.項目教學法對學生素質的要求[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32(3):125-127.
[2]趙冠里,劉巖,蘇新國,楊昭.淺析項目導入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食品儀器分析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文匯,2017,395(23),41-42.
作者簡介:
趙玉華,河北省秦皇島市,河北科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