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第二幼兒園,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職業教育中心)
古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作為我國文化的優秀代表,古詩詞在語文學習的各個階段都得到了充分重視。就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而言,因相關知識相對枯燥、晦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也無法保證。新課程改革后,教學工作出現了很多變化,教師需要重新對自身進行定位,改變教學工作中的不足,強調古詩詞知識的有效傳遞,從而保證教學工作質量。
古詩詞嚴格來說屬于文言文范疇,其中很多知識帶有結構化特點,如果學生學習上存在遺漏、精神不集中、基礎較差,很難實現結構化知識的有效掌握。如李白的《蜀道難》中,有“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一句,句中的“蠶叢”以及“魚鳧”都是古代蜀地的領袖。其實,這個知識帶有典型的結構化特征,學生必須明確其含義,才能完成詩詞的學習。由于語言類學習理論知識本身枯燥、乏味,學生難以保持始終的專注度,一旦未能了解“蠶叢”“魚鳧”的含義,學習效果將難以保證。
學生對高中古詩詞理解上的難度是該教學的主要難點,包括對詩詞本意的理解,也包括對延伸意的理解。很多詩詞中的語言具有自身特色,如王昌齡的《從軍行》(其四):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居中的“樓蘭”是西域絲綢之路上的精悍小國,在詩詞中則取其延伸意,指對外作戰時面對的各類敵人。學生要理解“樓蘭”本身含義,也要理解在詩詞的主體內容,從而對此延伸意進行判斷,這也增加了學習難度,影響了教學效果。
從思路上看,嘗試提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應重視新課改的實際要求,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是一切活動的核心,由于古詩詞知識的結構化特點,片面要求學生通過思索進行學習也并不現實,而強調教學主體的變更,更多著眼于學生在整個教學工作中的參與度。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式、教學理念,使學生的注意力始終能夠保持集中。如在教學活動中,針對新的知識點要求學生討論,通過課件或者網絡資源使學生獲取更直觀的詩詞意境體驗,等等。這些方式可以保證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教師傳遞的知識得到掌握,也能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激發。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基本內容沒有發生本質變化,需要改變的是教學的思路,要求教師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要求下,更多強調自身引導作用。如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理解難度、學習困擾,不建議教師直接進行解答,應改為討論引導、問題引導,使學生主動思索,獲取答案。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有“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一句,學生可能對詞中“老矣”“能飯否”之間的關系產生困惑,教師應引導學生查詢“廉頗”與“能飯否”的關系,當學生了解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趙王以為老,遂不召”等內容時,可以理解到“能飯否”實際上在于表達是否能夠繼續報國,也能更好理解辛棄疾作品的思想感情,提升學習效果。
嘗試提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可行的直接方法之一是應用教學新方法,如多媒體教學。多媒體目前已經在我國各地高中廣泛普及,其主要特色是提升了教學直觀性,應用豐富的資源提升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能力。如在《蜀道難》的學習中,李白所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場景,學生可能無法通過簡單的聯想實現有效理解,教師可以給出古蜀道相關圖片、小視頻資源,使學生直觀獲取“蜀道難”的印象,從而理解李白一腔政治抱負難以實現、“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的思想感情。多媒體資源的運用,需重視材料篩選加工,一般不建議大量應用視頻,以免課堂重點偏移,視頻總長度在5min左右即可。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也是提升教學工作有效性的主要思路。由于課堂時間有效且古詩詞知識的結構化特點明顯,建議在此后工作中采用翻轉課堂的模式,在課前將下一課時主要內容加工成數據包發送給學生,使學生能夠了解主要學習內容,明確不能掌握的部分,進入課堂階段后針對性進行學習即可。如教學內容為白居易的《琵琶行》,教師可以整理關于古代婦女地位、白居易的相關信息等資料,集中發送給學生,并給出一些學習中的基本要素,包括需要理解的重點詞句等。學生可能對“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感到困惑,白居易身為朝廷官員,為何與一位普通的婦女產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進入課堂后,教師通過講解《琵琶行》的主題感情,使白居易對婦女的同情和其自身仕途的不順聯系起來,學生則能夠借此實現重點詞句的理解和掌握,課堂內時間得到高效利用,教學效果更理想。
課堂互動性的提升,是保證學生注意力和參與感的基礎。在翻轉課堂模式、多媒體教學法的支持下,課堂內時間得到了高效利用,簡單的知識則通過學生課下學習掌握,這為課堂內的互動提供了支持。如教學內容為杜甫的《春望》,教師可以在完成主要內容的講授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要求每個小組背誦一篇杜甫的詩詞,借以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而未能有效掌握杜甫詩詞的學生,也能在小組討論中實現“溫故而知新”。如果學生普遍擁有良好的文學基礎,也可以號召學生模仿杜甫進行課堂詩詞創作,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的學習和自主思索中,提升高中古詩詞的教學效果。
此外,由于詩詞本身內容多樣,可以詠物,也可以敘事,為實現高中古詩詞教學效果的提升,還應強調碎片化時間的利用。如早晚自習,教師可以選取古詩詞篇目,交給學生,并由語文課代表或者其他學生進行引導學習。利用早自習和晚自習的時間,加強學生對古詩詞的掌握。碎片化時間的利用,可以在不擠占學生正常休息和學習時間的基礎上,提升其知識掌握水平。但要求注意學生的學習壓力,如果學生進入高三階段,時間緊張,可以改為每周進行1到2次的課外詩詞學習,避免學生學習負擔的增加,降低學習效率。
綜上,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知識結構化特點明顯,學生理解困難。新課改背景下,為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從思路上看,應變更語文古詩詞教學活動主體,同時加強教學引導性。具體方式包括教學新方法、新理念的運用,互動性的提升等,同時也應重視碎片化時間的利用,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語文古詩詞知識的學習成為興趣和習慣,最終提升教學工作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