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雄
摘要:內部稅務審計對企業的稅務管理具有重要的監督和指導作用。新時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稅務減負政策,需要企業改變以往流于形式的稅務審計制度,重視企業稅務審計防范風險的功能,積極配合國家稅改政策。本文將分析企業的稅務風險來源以及內部稅務審計問題,并對改善審計工作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內部審計;稅務風險;內部控制
為了更好地幫助國民經濟由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稅收減免政策和部門改革措施幫助企業減輕負擔,節約成本,這也要求企業在新時期改變原本粗略的納稅管理模式,加強稅務管理尤其是內部稅務審計,規避經濟轉型期高發的稅務風險。
一、企業內部稅務審計及其作用
企業內部稅務審計將稅務管理與內部審計相結合,通過專業的審計方法和程序對企業的納稅信息進行審查,從而根據審計結果采用一些措施改善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納稅是每個企業與個人應盡的義務,稅務工作應該得到重視,尤其是在近期某明星爆發納稅丑聞之后,稅務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稅務風險的發生極有可能使企業成為眾矢之的,危及企業社會信譽,削弱市場競爭力。
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加強內部稅務審計能夠提高稅務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從相對客觀的角度考察企業稅務方面可能存在的漏洞,幫助稅務管理部門改進工作方法,降低管理成本,減輕稅負負擔。同時,內部稅務審計也能夠增強內部審計對企業整體財務運營的監督作用。企業管理經營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其稅務問題必定有其經營運作方面的根源,可以通過內部稅務審計糾察出企業財務運營的違規、違法問題,嚴格執行內部規章制度,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以此來規避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當然,若要充分發揮內部稅務審計防范風險的作用,還要探究企業稅務風險的來源。
二、企業稅務風險的成因
(一)主觀風險意識不強
稅務問題向來不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點,在很多企業都并不存在一個專門的稅收管理部門,而是由財務部門的相關責任人員負責稅務問題,從而導致處理稅務問題不專業。例如近些年來國家為“營改增”和財稅地稅合并出臺了很多新政策,各地的具體實施細則不一,而企業如果沒有一個專業的稅務負責人去了解相關政策,就會在稅務管理上花費更多成本,甚至出現嚴重的稅務問題。企業管理者不重視這方面的風險隱患,稅務管理不精細,導致出現更大的風險問題。
(二)稅務管理制度不嚴格
近年來,國家通過一系列舉措對財稅部門進行重大改革,其職能履行和監管能力大大增強,使企業在稅務問題處理方面必須更加謹慎。而有些企業仍然保持之前松散的稅務管理模式,對納稅所需的相關票據、合同管理不到位,對發票審核不嚴格,出現增值稅發票過期、假發票以及不能積極響應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等等問題,給企業增加了多余的稅務負擔,也給一些貪腐分子以可乘之機,侵蝕企業的財務系統和管理制度。
三、企業內部稅務審計存在的問題
內部稅務審計是對于企業稅務管理有著重大的監督和矯正作用,然而由于企業管理者的風險意識問題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原因,內部稅務審計常常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一)審計系統缺乏獨立性,權責不明
企業管理者缺乏財務風險意識使得審計監督的內部控制制度設計不合理。很多企業的審計部門隸屬于財務部門或者兩部門為同一負責人抑或是隸屬于同一人,這樣就使得內部審計監督歸于形式化,審計部門的職權行使受到多方掣肘,變成企業內部斗爭的工具,無法真正審查出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同時,審計部門權責不明,沒有明確的分工和審計章程指揮其具體開展工作,“人治”現象嚴重,也使得審計工作更加主觀,無法公正地反映企業運營的問題。
(二)審計人員缺乏專業性
企業對內部審計的不重視使得審計部門的組成較為隨意,審計人員缺乏專業性,有些企業的審計部門甚至臨時拼湊,從財務部門以及其他部門轉崗而來,給審計工作的開展增加了難度。審計工作對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有著較高的要求,尤其是稅務審計還要求相關人員將審計技能與財稅知識相結合,準確判斷企業的稅務管理情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的業務往來更加復雜,審計方法和信息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一些資歷較老的審計工作者無法跟上節奏,仍然采用舊式的工作方法,降低了稅務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準確度。
(三)未能充分運用信息技術
企業業務量的增加為后臺財務部門創造了大量的信息數據需要處理,為了提高會計核算的效率,企業普遍開始使用管理信息系統處理財務數據。然而,現階段企業所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統還較為低端,只能進行簡單的會計數據處理,同時安全性能較差,缺乏數據保密措施,容易被盜取信息,也容易被篡改數據,干擾了內部稅務審計工作的正常展開。財務信息系統通常僅局限于財務部門使用,不能與其他業務部門和監管部門銜接,使得財務數據更新與傳遞有一定遲延,也給內部徇私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機。
四、加強企業內部稅務審計的措施
(一)加強審計系統內部控制建設
企業管理者應該提升自身風險意識,重視內部稅務審計對防范風險的重要作用,改革以往權責不明、相互牽扯的部門劃分方式。首先成立單獨的稅務管理部門,配備專業人員進行稅務管理工作,方便管理工作銜接。然后將審計部門從其他部門中獨立出去,建立完善的隸屬于監事會的審計部門,獨立行使審計監督職權,避免其他職權部門和領導干涉稅務審計,確保審計結果的客觀準確。明確劃分稅務工作人員的權責,保證稅務管理和稅務審計中工作人員權責統一,防止出現職務沖突,相互推諉扯皮,影響稅務監管工作效率,也方便在糾察出風險問題時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二)制定科學的稅務審計規章制度
稅務審計工作需要符合企業經營管理實際情況的規章程序來指導開展。針對實際稅務管理工作的繁瑣復雜,我們需要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對于票據、合同等涉稅文件應該設立專門的管理與審核程序,以便于審計工作順利進行。在制定審計程序時,首先要明確稅務審計的內容,切實符合企業業務實際,做到全面覆蓋并隨著企業業務情況變化而靈活調整。審計程序的制定也要遵循全面原則,科學制定審計方案,將審計對象細化分割,重視對細節的處理。在制度執行方面,發揮績效考核制度的激勵作用,科學界定審計工作考核標準,確保審計制度得到嚴格遵守和執行。
(三)提高審計人員專業素質
內部稅務審計工作需要專業化的審計團隊提供專業技術支持。首先應該嚴格審計人員招募制度,杜絕非審計專業人員進入審計部門。一方面,我們可以從專業的審計機構聘請高級從業人員擔任企業審計部門領導職務,為企業的內審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與高等院校建立合作關系,邀請高資歷的專家學者對企業稅務管理和審計狀況進行研究,給出專業性意見,還可以建立人才輸送制度,吸納高素質的審計人才提高企業稅務審計的工作效率與質量。針對在職的審計人員,我們應該開展一系列的培訓工作,提高他們的業務素養,更新他們的審計理念,同時也要學習企業新的審計規章制度,使他們能夠適應新時代的稅務審計工作節奏。
(四)加強信息技術在審計中的應用
企業應該重視信息技術在公司管理尤其是審計工作的應用。首先,應該構建適用于全公司會計信息收集和處理的管理信息系統,提高數據傳輸速度,使得財務管理透明化,既便于審計監管,使審計部門第一時間獲取審計材料,防止徇私舞弊現象發生。為了提高財務系統的信息采集和處理能力,要加大對這方面的財力投資,也要在系統設計時聽取相關財務和審計工作人員的意見,使工作人員業務操作習慣與系統設計科學性、實用性相契合。同時加強信息系統的保密性,嚴格操作人員權限劃分,防止工作人員違規操作,任意刪改財務數據。為了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財務系統也需要為審計人員專門開發部分功能,實現稅務審計智能化。
五、結語
相較于外部審計難以深入探究企業實際狀況,內部審計處于一個既在企業運營整體框架之中又能保持相對獨立性的位置,如果規劃合理,嚴格執行制度安排,能夠準確客觀地反映企業的運營狀況,是經營者難得的一面鏡子。對于加強內部稅務審計,應該重視其風險導向,發揮其在糾察違規行為,保障企業稅務安全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丁紅梅.淺議當前稅務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財會學習,2017 (03):168.
[2]楊文川.基于稅務審計的企業稅收風險管理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6 (09):30-31.
[3]張林.基于稅務審計視角的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研究[J].納稅,2018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