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宇 劉曉紅 崔俊莉 劉銀鳳 楊健坤
摘 要 隨著醫學本科院校紛紛擴招,中職醫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已處于弱勢地位。為了加強中職醫學生就業競爭力,提高其職業素質與職業技能,必須將培育工匠精神與中職醫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結合起來,采取以家庭為依托、以校園文化為主導、以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優秀人才為榜樣、以新媒體為主要傳播手段五位一體的整體方案,培養出具備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職業素質的中職醫療衛生人才。
關鍵詞 工匠精神 中職衛生教育 職業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8.3?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2.006
Training High Quality Medical and Health Talents in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XU Guangyu, LIU Xiaohong, CUI Junli, LIU Yinfeng, YANG Jiankun
(Kaifeng Health School, Kaifeng, Henan 475000)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condary voc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have been in a weak position in the employment marke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kills,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with the voc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adopt a five in one overall plan based on family, dominated by campus culture, carried by practical activities, modeled by excellent talents, and with new media as the main means of communication, so as to cultivate them to have the medical and health talent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with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as the core.
Keywords spirit of craftsman; secondary vocational health education; professional quality
中職衛生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中頗具特色的一環,曾為國家培養出成千上萬合格醫務人員,為解決我國建國初期缺醫少藥的狀況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因中職衛生教育招生對象為應往屆初中畢業生,其學歷層次較低,在入學前未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并且大多中職學生年齡小,離家早,一小部分中職學生還處在叛逆期,缺乏上進心,對人生和未來職業發展都沒有規劃。要加強中職醫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就需要從根本上提升他們的職業素質與職業技能。相對職業技能的培養,職業素質的提升更為重要,也更為困難。
為了更好地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醫學生職業素質教育過程中,課題組經過前期的調研與座談,擬定并實施了以下改革措施:(1)以家庭為依托;(2)以校園文化為主導;(3)以實踐活動為載體;(4)以優秀人才為榜樣;(5)以新媒體為主要傳播手段五位一體的整體方案。經過一年多來的實踐表明,培養工匠精神系列活動能有效塑造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職業精神,提升中職醫學生的職業素質。
1 以家庭為依托
自古以來我國就相當重視家風建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性格、愛好、習慣等擁有言傳身教的作用。家庭教育在學生的整個教育生涯中扮演著領航者的角色,因為家庭教育的針對性、深刻性、持久性的特點,讓家庭教育同時成為整個教育過程的基礎。優良的家風是學生成長和成才的必要保障,也是工匠精神培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1]但是當前一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落后,缺乏與時俱進性,不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家庭環境養成,并削弱了家庭環境的基礎作用。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當好工匠精神的踐行者。家長也要適時鍛煉孩子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孩子參與家庭勞動,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從這些日常的行為出發才更容易養成實干的工匠精神。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要不斷注意孩子思想和行為的偏離,及時糾正不良思想和行為,發揮良好的監督、指導作用,幫助孩子盡快適應社會的要求,提高社會適應性,實現自身價值的長足發揚。在前期調研中我們發現,雖然大部分家長聽說過工匠精神,但對工匠精神的內涵所知甚少,部分家長甚至沒聽說過這個詞。這樣我們在開展工匠精神培養活動時就無法與家庭形成合力,不利于工作的深入開展。為此我們采取在新生入學時隨錄取通知書同時附上一封給家長的信,主要內容就是把向家長介紹工匠精神及其對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性,來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在培養孩子工匠意識的時,需要考慮到孩子的心理發展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做好引導,避免將工匠精神萬能化到處套用。中職學生的逆反心理仍然存在,如果家長一味套用“萬能公式”就可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2 以校園文化為主導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精神、理念、作風的綜合體現,它具有很強的教育導向和凝聚功能。工匠精神作為職業精神和高尚的價值觀的代表,在中職醫學生的素質教育中,需要優秀校園文化的配合和引領,需要和校園文化相互補充,共同促進。校園文化作為一種隱性的環境教育,會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養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在中職醫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上尤為重要。中職衛生院校在教育上要適應學生的年齡和專業特點,要更加明確辦學理念,大力推進具有時代特色和學校特色、符合中職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校園文化的建設。針對中職衛生學校的專業性,通過每周誦讀校訓、醫學生入學宣誓、校園內的宣傳欄、校園廣播、制作著名醫學大家宣傳板等多種形式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影響學生,將校園文化的影響力不斷提升,讓學生在濃厚的校園文化中耳濡目染,繼承和發揚工匠精神。通過一系列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通過營造積極努力、踏實肯干、精益求精、開拓創新、尊重技術、尊重人才的校園文化,強化了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進而提升中職衛生院校校園文化軟實力。在工匠精神和校園文化的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相互滲透下使中職衛生院校和學生都獲得長足的發展。
3 以實踐活動為載體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所有的理論學習,最終都要落到實踐上。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僅需要提高認識,更需要落實到實踐上。在中職醫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中,我們高度重視工匠精神的實踐教育,不斷推進工匠精神由知到行的轉變。在具體措施上,我們一方面積極推進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專業第二課堂、實訓、頂崗實習機會,在不斷的實踐中培育中職醫學生工匠精神的踐行能力。按學校規定每年暑假學生要參加不少于50小時的社會實踐,并提交社會實踐報告,作為學生綜合評定的一項內容。在踐行工匠精神的過程中,頂崗實習與醫院的文化熏陶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開展工匠精神培育,必須通過學校和醫院的合作,依托合作醫院,安排中職醫學生進行頂崗實習或見習,通過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感到落實在具體崗位的工匠精神。在醫務工作中,許多技藝是口傳心授的,優秀醫務工作者在工作崗位上的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屬于隱性知識,與個人親身實踐緊密聯系,往往是“所知超過所言”。這些隱性知識需要具體實踐與體驗才可獲得。實踐是教育教學的擴充和深入,學生只有在實際的實習工作中才能體會到工匠精神的真正內涵,才會更加注重培養和踐行工匠精神。在實踐中始終堅持知行結合,教育學生學中做、做中學。醫學生的服務對象比較特殊,不允許有絲毫差錯,為提高服務質量就需要中職醫學生把課堂習得的醫學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通過走進醫院、走上街頭、走進社區和敬老院等,利用頂崗實習、義診等方式將課堂理論知識同實踐結合起來,不斷磨練技藝、提升技藝,在實踐中形成精益求精、精雕細琢、嚴謹專注的工匠精神,提高工匠精神的踐行能力,實現工匠精神從知到行的不斷轉變。
4 以優秀人才為榜樣
榜樣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和指引者。在工匠精神的培養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榜樣的力量。首先應充分發掘往屆優秀畢業生及在讀學生中的佼佼者,把他們打造成可供學習的優秀榜樣,在中職醫學生中傳播這些榜樣的先進事跡,指引中職醫學生向這些優秀榜樣看齊。作為同齡人,學生更容易受這些優秀榜樣的影響,更能真切的感受到工匠精神離他們并不遙遠,就在身邊。這些榜樣會在不知不覺中引領中職醫學生成長、成才。除了身邊人、身邊事,我們還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欣賞“大國工匠”紀錄片,學習耿家盛、顧秋亮等優秀工匠的事跡,再通過主題班會、“工匠精神在我心中”演講比賽活動進一步宣傳他們精益求精、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和作風。我們還邀請優秀醫療人才來學校宣講,以主題班會的形式讓學生討論、發言、總結,使這些優秀醫療人才成為中職醫學生的榜樣和精神力量。同時,充分發揮德育課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名人效應開展工匠精神課堂教育,講授和大國工匠精神相關的一些案例和材料,讓中職醫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和踐行工匠精神。通過以上舉措,充分利用中職醫學生崇拜偶像的心理,發揮名人的模范引領作用,為學生樹立可學習的優秀榜樣,引導中職醫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讓工匠精神在學生的心里扎根、發芽、生長。
5 以新媒體為主要傳播手段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傳播速度和影響力是傳統媒體無法比肩的。學校要抓住這一大好時機,利用互聯網傳播速度快、成本低的特點,把工匠精神的培育根植其中,并做好宣傳和引導工作。有條件的學校應一方面加強校園網絡體系建設,運用網絡媒體建立相關的主流引導網站,另一方面應充分發揮自媒體等新媒體的作用,傳播和醫學、工匠精神相關的正能量新聞與事件。通過網頁、直播、微信、QQ等方式,不斷加強中職醫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通過在網絡上開展一些和工匠精神相關的系列活動,如展播工匠精神的相關視頻以及工匠精神的微話題討論,以不同活動、不同方式影響學生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不斷加強工匠精神的宣傳力度,讓學生從多渠道了解工匠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感悟工匠精神、認同工匠精神。[2]另外,針對新媒體傳播速度快,傳播內容不容易受到控制的特點,在利用新媒體手段傳播工匠精神的同時,要加強對新媒體的監管。學校要組織專門力量對新媒體的傳播內容進行嚴格審核。有關部門應建立健全新媒體傳播的法律法規,用法律維護新媒體傳播環境的綠色潔凈。
習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為了加強中職醫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必須把提高他們的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作為突破口。通過前期調研發現,工匠精神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有關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建設不完善;中職醫學生工匠精神的踐行力度不足;新媒體手段在工匠精神傳播中未有效發揮作用。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通過實施以家庭為依托、以校園文化為主導、以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優秀人才為榜樣、以新媒體為主要傳播手段五位一體的整體方案讓中職醫學生在生活、學習、實踐中了解工匠精神、感悟工匠精神、自覺踐行工匠精神,為中職醫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奠定基礎。
基金項目:工匠精神引領下的中職醫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研究,項目編號:ZJB18103
參考文獻
[1] 羅蘭芬,袁維新.職業院校學生現代職業素養缺乏家庭因素的分析[J].硅谷,2008(17):142-142.
[2] 趙欣.培育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塑造工匠精神[J].北京青年研究,2017(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