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繁榮,人們越來越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產品及其背后的故事,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更多的創作者從模仿國際大牌轉向挖掘傳統文化產品,不僅繼承和弘揚了中國優秀文化傳統,而且豐富了首飾創作的內容和形式。用漢字特有的文化和寓意,體現傳統文化和現代設計理念。
[關鍵詞]漢字;首飾設計;應用;傳統文化;現代設計
一、漢字的概述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種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文字。它書寫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說漢語寫漢字是每一個中國人身份的象征。漢字也是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種文字,具有象形、語音、詞意三者于一體的特點,是現存文字中獨一無二的。
漢字是—種基本的記錄形式,經歷了由原始的象形文字逐漸發展演變的過程,往往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一個筆畫則代表了特定的內容,放在特定的位置,傳達一定的內容。每一個漢字都經歷了符號、圖畫、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各種字體,就好像在適應每一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現狀和文化發展,最后呈現出今天的模樣。要想了解它,就必須知道它的成長路徑,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且考驗耐心的過程。例如,休息的“休”這個字,就表示一個“人”,靠在“樹木”旁邊休息,這就是一個很形象的畫面;再比如“向”這個字,它就像一間房屋的窗戶一樣,上面還有煙囪,很形象的造型,后來才引申為“方位”的概念。
提到漢字不得不提到書法,書法是一種形式美,來自漢字的特征,又在這個特征中加入了個人理解,漢字講究氣運、力道。所謂“人如其字”,就是這個道理,看到一個人的字,便可以體會到此人的“心力”是什么樣子。書法的氣魄與力道,也體現了書法家的氣質。有的清雅秀麗、有的氣勢磅礴、有的張弛有力,各有各的美,美中表達的意境是不同的。
二、漢字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
筆者是根據文字的本意去研究的,結合現代人對文字的理解,用現代圖形的語言去解構文字。把它分解為圖形,再用建筑的立體概念去詮釋它。下面以漢字首飾“樂”系列為例,粗淺一談。
在陜西省杜陵漢代瓦當博物館中,漢代的“長樂未央”瓦當,其整個文字造型都圍繞在一個太陽四周,象征著歡樂不停歇,這個寓意是非常吸引人的。筆者參觀后便著手進行漢字“樂”的設計研究。
首先,作為一個設計師,要有個人的理解,如果不認識這個字,僅從感官上理解,筆者覺得這是一個舞樂人,戴著高帽子、拿著樂器表演,很開心的樣子,這是一開始的理解,他本身應該是很歡樂的,這個行為對他本身而言一定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特別具有感染力。當然這些都是筆者想象出來的畫面,也是創作者前期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有了感性的認知,接下來進入到理性研究環節。先找到“樂”字的演變過程,細細查閱它到底是怎么來的,又是如何表達“喜悅”的。
在甲骨文中,它是由絲弦和琴枕組合起來的一套琴具,一般中國民樂都是木器制成,所以字形下半部分是“木”,這個時候“樂”字單純表現是“樂器”,有琴架的樂器,一般有琴架的樂器都比較大,不能直接拿在手里,它產生的聲音也很洪亮悅耳,比如古琴、揚琴,一般可作為獨奏,所以個人認為是特指這一類的樂器;后在金文中表示彈琴伴奏歌唱,這里便成了一個動作或一系列動作,也就可以理解為是一場合唱的表演場景。音樂是讓人歡愉的,后又引申為“快樂”之意。也就是說,“樂”字是一個行為,提到它就想到歡樂的場景,提到它就開心不已,非常美好的一個字。筆者用自己的感受去詮釋這個令人振奮的場景,于是臨摹了許多書法名家的樂字,雖然筆者沒有學過書法,不懂應該如何按照規矩去做,但還是慢慢地一筆一畫地體會他們筆下的字,相信可以體會些許他們的快樂氣息。
做設計是需要沉浸式體會的,這樣才會流露出最真實的樣子。寫過一陣子之后,筆者的想法中退去其他人的影子,又回到了最初的模樣,也是最初的悸動,即看到那個瓦當時激動的心情。也許它不是最美的狀態,但卻是最真實的。一個演奏中的人,開心溢于言表,咧著嘴笑起來的樣子。這是筆者理解的“樂”,一張笑臉,很簡單的想法。
其次,把一個平面的圖形立體化、首飾化,并易于佩戴。中國傳統紋樣的圖形是平面化的,從文字、繪畫到工藝造型,相對歐洲藝術來說都具有平面的特點,這也是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不好結合的一點,是難點。許多設計只是把圖案印上去,卻依舊保持平面的特點,這樣的作品在市面上很常見,筆者想打破傳統思路,讓漢字呈現現代化的特性。在這里將漢字看作為一個空間,作為建筑本身去突破;它本身承載的絕不僅僅是字義上表達的那么淺顯,它是一種傳承,—種久遠的時間痕跡。
最終,作品完成了,很真實地還原了筆者對“樂”字的認識。這個探索的過程只是剛剛開始。
三、漢字首飾設計的前景與價值
以漢字為題材的首飾近幾年已經越來越多了,許多設計師已經開始注意到文字的魅力,基于理解和方法的不同,通過文字和傳統圖形的結合創造出不同風格的首飾作品。但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針對漢字本身的意義以及漢字背后的美好寓意進行再創作。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師要充分理解漢字背后所承載的信息以及在每一個歷史時期所產生的變化,還要通過自己的理解感悟充分地表達出來。一件作品首先要打動設計師本人,這要求有真情實感地做設計,體會動作本身,體會內容本身,然后讓它自然而然地產生,才能打動觀眾,使之產生共鳴。
傳統文化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體系,并不是每一個分支都可以體會,只要找出自己感興趣的點去深挖,就可以呈現出很好的設計。在現存的古文明中,中國漢字是唯一沒有被間斷,仍舊蒸蒸日上的一種文字,它是中華文明的結晶,也是傳達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魂,每一個漢字所蘊含著的寓意都值得我們細細品讀。中國設計師想走出世界要有充足的文化自信,首先就是對漢字的自信,為我們每天說著漢語而感到驕傲。
我們的使命不僅僅是讓漢字之美薪火相傳,更是要開創一條通往世界的嶄新之路,在互通、互融的基礎上再次出發。
[作者簡介]
楊碩,1986年生于山東濟南。本科及碩士研究生均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設計系。現從事漢字首飾設計研究。現為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服裝設計系講師、陜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員、西安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
曾受邀參加CCTV-6《愛電影》節目錄制及訪談。參加西安美術館《中國風》動畫講座。作品多次獲獎,如水墨動畫短片《安的種子》獲2011年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獎“優秀獎”、陜西省首屆青年數字影像大賽“最佳影片獎”、2014年陜西省首屆手機動漫設計大賽“動畫金獎”等,動畫廣告作品《運動+想象一改變生活》入圍2010年ONE SHOW全球華人青年創意大賽。動畫廣告片《MTV-空中島嶼》被全球24小時音樂頻道選定并播出,同時入圍2008 MTV“M-id”大賽;同年5月《MTV-空中島嶼》入“金曦獎”,并被收錄于《中國當代藝術院校師生優秀設計作品精選集》中。互動作品《伏特加絕對一刻》獲2007 ONE SHOW全球華人青年創意大賽銅鉛筆獎;作品發表于《中國攝影一商業影像》中,并收錄于《2007ONE SHOW CHINA-young creative competition&workshopannual》中。
(編輯:溫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