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一門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始教學的重要基礎科目,這門學科包含許多內容,這些內容的形式各不相同,但是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這些內容普遍具有邏輯性。因此,要想很好地去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培養其數學能力,教師應當對自己的教學模式做出一些順應教育體制發展的變革。中學數學教學內容的兩大部分是幾何以及代數,其中幾何部分不僅涉及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也對學生的想象能力甚至繪圖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由于初中生的身心發展不夠成熟,他們的思維能力還不足以去應對這些問題,所以初中數學課程中的幾何教學也就成為初中數學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大難題。本文從初中階段數學科目中的幾何教學出發,結合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案例,對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作了具體的分析,并分別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幾何教學;問題;解決對策
經過大量實際調查的數據分析可以得知,初中生的數學學習呈現出一種明顯的兩極分化狀態,這種狀態不僅體現在學生數學學習水平方面,還體現在其學科擅長領域方面。在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上,這種不平衡體現在學生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學習能力較強和較弱的群體占據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擅長領域上,經常會出現學生代數與幾何學習能力有著巨大差異的現象。這種學科擅長領域差異現象之所以會出現,不僅是因為初中數學學科這兩個部分本來就要用到學生的不同思維能力,也是因為在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有一定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提升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能力,中學教學工作者應當積極主動地去了解自己在教學幾何時所用方式的不足之處,針對學生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一、 初中數學中幾何教學部分存在的一些常見問題
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在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對幾何類的題目感到困惑不解,幾何也成為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大難點。這種問題的產生除了學生的思維水平、身心發展等因素以外,還有與幾何相關的教學內容本身需要的能力要求較高,以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與現代教育體制不相適應的緣故。以下是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共性問題。
(一) 教師的教學手段過于單一
我國如今的教育體制受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應試教育思想影響較深,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通常都是教師在講臺上生硬地進行說教,而學生只能在臺下被動地去接受。初中幾何的教學內容以圖形為基本要素,在其教學與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平面圖形。但相當一部分教師依然沿用過去的教學模式,僅僅通過教師的講解與板書是很難幫助學生對這些內容有一個直觀的印象的。這就導致了初中數學幾何教學的課堂效率往往不高,同時它也是造成一部分初中學生對幾何的學習缺乏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學生的思維與想象等能力不足
初中學生處于小學與高中的過渡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屬于自己的思維方式,但這種思維往往是不成熟的,而且他們的思維能力也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想象力也不夠豐富,這些都是他們在學習幾何知識的過程中比較不利的因素。數學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學科,其教學內容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關聯。但是,由于學生群體的特殊性,他們往往不能夠對社會實際與現實生活有一個較好的認知,也就沒有辦法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將教材中的內容與自己周圍的事物聯系起來。
除此之外,幾何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大量的去作圖,良好的作圖能力也是學習幾何知識的必要因素。然而,由于現階段教育體制改革并沒有完全推廣到各級教學機構中,許多學校還是存在著片面追求學生考試成績提升的現象。這種教學理念會造成學生能力發展的不均衡。在這種教學理念影響下接受教育的學生往往不會重視對自己作圖能力的培養,這對學生幾何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
(三) 學生對幾何學習興趣的缺乏
任何一門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都離不開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學生的學習興趣通常是其學習積極性與課堂參與度的重要影響因素,它從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升起著相當關鍵的作用。與代數相比,初中階段的幾何知識與學生在小學時期學到的數學知識有著比較明顯的差異。除此之外,初中幾何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不大,這也是造成許多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 對上述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的策略
作為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內容,幾何的教學向來都是初中教師教學時的重點講授部分,這部分知識是否能夠熟練掌握不僅關系到學生高中乃至大學階段的數學學習,還會對身心尚在發展階段的中學生產生比較深遠的影響。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積極革新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針對幾何教學的特征、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設計。此外,為了解決上文提到的那幾個共性問題,教師也要有針對性地采取一定的手段與措施。
(一) 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形式
隨著第三次技術革命的進行,各種現代新技術不斷被運用到了教育行業中,多媒體技術如今已經在我國各階段教育體系中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幾何是一種相當抽象的教學內容,如果沒有合適的方法將其具象化的話,學生就會對教材中的內容產生疑惑,也就不能夠很好地去理解課堂教學中教師所講授的那些知識點。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圖像等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多方位的分析,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那些抽象的幾何知識,從而更為輕松地掌握教學內容。
例如,在教學《平移》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感受平移運動的規則與軌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還可以叫一些小組的成員作為代表上臺親自操作電腦進行平移運動。多媒體技術的演示可以直接為學生還原平移運動的整個過程,這要比讓學生自己去想象要有效得多。此外,通過讓學生觀察大屏幕上物體平移運動的過程,能夠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一步提升課堂效率。
(二)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一些合理的實物教學輔助工具
教學輔助工具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上文提到的多媒體技術就是一種常見且功能非常強大的教學輔助工具。初中階段的幾何涉及大量的幾何圖形與物體,基于它的這一特征,教師可以在備課階段中準備一些學生身邊常見的幾何物體,或是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他們在自己的周圍尋找一些適合本節課上使用的幾何體。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還能讓學生在親自實踐的過程中對幾何的學習產生興趣。
例如,在教學《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正方體、長方體、球體等立體圖形以及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的聯系與區別,教師可以在課上展示一些生活中普遍存在著的由這些幾何體組成的物體,比如乒乓球是球體,鉛筆盒是長方體,魔方是正方體,國旗是長方形等,通過這些實物來讓學生更好地對這些幾何體進行觀察和分析,從而更為直觀地理解教學內容。
(三) 系統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過去的幾何課堂基本上都是教師對于教材中幾何定理與公式的堆砌。這種直接將結論告訴學生的教學方法固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教給學生大量的幾何知識,但是,這種方法是教師一股腦的灌輸,學生往往來不及將其很好地消化就又產生了一堆新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腦中的問題越來越多,卻一直得不到妥善的解決,這對學生幾何思維的形成相當不利,也會打擊學生學習幾何的自信心。因此,教師應當改變這種不合理的教學方式,在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增加系統培養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環節,幫助學生從思維根源上得到幾何學習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相似三角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帶著學生復習一遍之前學過的《全等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再列舉幾個實例作為參考,引導學生自己去推導出相似三角形的證明方法,再設置一些具體的題目讓學生去驗證自己的想法。這種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能夠探索到新的知識,還能夠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四) 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活動
在素質教育觀念影響下的教學中,課堂活動已經越來越成為教學設計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數學學科最基本的特點之一是其實用性,這在幾何的教學中是同樣適用的。檢驗幾何課堂教學成果最好的方式就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初中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不多,課堂活動就成為他們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置于具體情景中進行遷移運用的最好形式。教師可以在備課階段設計一些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活動讓學生分小組進行競爭,幫助他們更好地將課堂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教學完相關知識、進行過課堂練習之后設置類似這樣的實際問題:學校舉行校慶活動,小明需要從12層的儲物室去取一根旗桿,旗桿高7米,這棟大樓的電梯底面為邊長是4米的正方形,高為3米。請問小明能夠帶著這跟旗桿乘坐這部電梯嗎?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先想出正確答案的小組獲勝。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以小組為單位去設計一些與勾股定理相關的題目,幫助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幾何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總結
綜合上述觀點可知,幾何作為中學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成長都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科學與合理,加之學生本身身心發展不夠完善,現階段的初中幾何教學還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應當在備課與教學過程中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物教學輔助工具、系統培養學生數學綜合能力以及組織課堂活動等方式來充分調動學生對于幾何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盡量避免自身短板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提升其數學幾何能力。
參考文獻:
[1]常文婷.初中幾何教學問題與解決方法[J].中國教師,2019(S1):84.
[2]高曉軍.初中數學幾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20.
[3]馮曉娜.初中數學幾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學周刊,2014(20):29.
[4]秦秀華.初中幾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成才之路,2015(6):62.
作者簡介:
李永生,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雙溝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