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銀鎖
【摘? ?要】? 提高小學班主任的自我保護意識,是幫助班主任更好地管理班級,提高工作質量和生活品質的有效途徑。為了更好地促進班主任自我保護,教師要從工作的各個角度進行周全的衡量,本文就簡要地從三個方面分析了班主任應該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關鍵詞】? 小學;班主任;自我保護;策略
班級的管理是班主任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一項活動,教師必須要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則,采取恰當的方法,才能夠實現教育目標。同時,教師也要實現自我保護,平衡好工作與生活的天平,確保班主任工作能夠在身心都愉悅的情況下進行。
一、班主任與學生溝通中的自我保護
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了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人身權利,但是這一點卻常常被夸大和強調,導致教師在正常地實施教育時也會遇到嚴重的阻礙,乃至很多班主任不敢管,也不愿意管。甚至有些學生會因為自己的不滿而將班主任教師告上學校,希望學校對教師給予懲罰。實際上,班主任教師是有權選擇恰當的教育方法,并且組織教育活動的,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教師是可以行使懲罰權利的,當情況需要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從行政訴訟的角度維護自己的職業權利。當然,這樣的解決方法不如提前預防,因此班主任教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就首先要采取自我保護的策略。第一,必須要做到在開放的環境下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例如教師可以在敞開門的教室或者是辦公室進行溝通,也可以是其他教師和學生在場的情況下進行溝通。是在表揚學生的時候,要盡可能地讓更多的同學知道才能夠達到最為理想的效果;而在批評學生的時候,要盡可能的在一對一的情況下進行交流,但是這種一對一的交流,卻并不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或者是與學生讀書的空間。雖然這樣的封閉空間對于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來說,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但是卻降低了對班主任的保護程度。一旦學生在與班主任進行獨處的溝通和交流過后,出現了一些情緒,甚至是生理方面的問題,那么所有的矛頭都會首先指向班主任教師,這種從理想出發點進行的溝通就成為不利證據。其次,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避免與學生發生身體接觸。因為班主任是身心發育成熟的成年人,而小學生是都處于生長時期的未成年人,因此他們被劃分為弱勢群體,班主任要懂得控制自己的行為,任何過分的肢體接觸,都可能被判定為體罰,班主任教師要盡可能地不要用肢體接觸與學生開玩笑,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二、班主任與家長溝通中的自我保護
家校溝通對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來說一直是一個較為頭疼的任務,部分班主任教師表示自己工作的壓力大部分都來自于家長和社會的高期望,很多家長并不理解教師在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策略。事實上,班主任教師學習的專業和先進的管理理念,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班級的管理者,也是因為他們能夠給予學生更加專業和客觀的管理。很多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會帶有寵溺的情緒,甚至很多時候不分析孩子的錯誤,直接上門找班主任教師算賬,近些年來,也不乏出現了一些辱罵,甚至是毆打教師的行為。基于這些問題,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時候,也要采取自我保護策略。首先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學生健康檔案,例如學生的特殊病情,家族病史以及過敏原等。當學生的健康出現問題時,班主任教師除了要在第一時間采取正確的措施,照顧學生之外,還要及時地通知家長將學生當時的情況和教師的觀察、醫務室的診斷證明等等及時保存下來,在必要的時刻保護自己。其次,也要做好學生的離校備案,當沒有得到學校以及家長的許可下,學生是不能私自離校的,班主任教師也不能私自帶領任何學生離開學校,因此如果要開展一些校外的活動要離校的,班主任教師必須要與家長進行提前的溝通和交流,在獲得許可的情況下完成離校備案。
三、班主任在職業發展中的自我保護
班主任教師在職業發展過程中,首先要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運轉。例如要避免自己的工作超過身體的負荷、培養自己健康的飲食習慣和作息習慣。在適當的時候可以進行身體和大腦的放松,做到工作和娛樂兼顧,可以在工作之余與自己的家人或是朋友去旅游踏青,將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劃分一個清晰的界限,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付出,盡情的享受,不會因為顧此失彼而影響了教師的職業發展。其次,教師也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動力。因為教師是學生人生過程中的主要引導者,而學生又是一個充滿活力、不斷成長的群體。班主任教師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為學生提供最新鮮,最豐富的知識。班主任教師要不斷地挖掘和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盡可能地學習涉及多領域的知識,這樣不僅能夠豐富自己的生活,同時還能夠與學生產生更多共同的愛好,能夠很好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參與一些非教育領域的培訓或者講座,例如如何利用新媒體手段,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如何釋放壓力等等,確保教師能夠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是享受的狀態。
總之,在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方方面面的挑戰,班主任教師必須要做好心理準備,樂觀的心態面對困難,采取靈活的自我保護策略,規避不必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