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培養學生運用物理規律、提高思維能力等方面探討如何培養高中生的物理解題能力,并在第一章節分析學生學習物理面臨的困擾,使教師理解教學、學生具體情況下,對教學模式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從多方面、層次化的培養學生運用物理規律解題的習慣,用一題多解、建立模型等方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并通過情境創設、小組學習等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自主性,以達到提高學生解物理題的能力和培養學生多種綜合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物理;解題能力;培養方法
一、 學生物理解題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的調查,發現多數高中生認為學習物理比較困難,一些學生對復雜的概念、規律不能理解,一些學生則在解題時無法靈活應用知識,還有少數學生對物理學習興趣低。諸如上述原因,都會嚴重影響到物理教學的質量和學生解題的質量、效率,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深入了解,才能針對性地做出教學調整,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具體而言,高中生解題時面臨以下幾點障礙:
(一) 學生思維能力的限制
高中知識都是較為多、復雜和深入的,高中物理的這些特征尤為明顯。學生面對復雜、抽象的物理概念和題目,無法再用簡單、常用的思維去考慮問題并解題。雖然物理教學中教師經常運用圖形、動畫模型等來輔助學習,但學生的空間想象、圖表分析等能力都是十分有限的。
另外,高中物理題涉及大量復雜的計算,不僅要求學生牢記、靈活應用物理公式,還對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等有較高的要求。而且面對繁重的學業、多樣的物理知識和訓練,學生也需要擁有較好的記憶力、科學學習訓練的方法及較好的抗壓能力等綜合素質,才能較好的應對高中學習,提高物理解題能力。換而言之,如果學生在這些能力上較為欠缺,或高中各類教學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效果差,那么十分不利于學生物理解題能力的提高。
(二) 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的阻礙
如果學生在初中階段或家庭教育中,自主性差,或受到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嚴重,那么在高中階段,如果教師不對其進行科學的引導,學生肯定仍然習慣于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
被動接受等不良學習習慣,不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自主思考,學生缺少自主思考,也就很難深入理解知識。在小組學習等環節中,學生如果積極性差,那么小組學習將無法有效開展,不利于各種現代化教學方法的開展。學生對公式、題型死記硬背,不僅對學生審題、靈活應用知識毫無幫助,還給學生徒添了學習壓力,影響學生整體的學習興趣和精力,給物理教學、解題能力培養等造成了阻礙。
(三) 學生情感心理的影響
高中生的情感、心理復雜但不夠成熟,學生在處理各種人際關系或個人心理問題時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會降低學生學習時的注意力和精力,不利于學生高效學習。
如考試測評中的頻繁失利,可能會降低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興趣。又如一些學生個性活潑,但缺少良好的意志力、自我控制能力,因此面對復雜的問題時不能堅持到底,興趣來得快,消散得也快,長此以往則可能使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
又如在人際交往中,學生對物理教師某些行為不解或厭惡,進而產生討厭物理學習的不良心理。對于學生的種種心理、情感上的問題,物理教師需要協同班主任、心理教師等積極對學生進行觀察和溝通,使學生正確地看待和處理問題,避免學生喪失學習熱情、動力、信心。
以上三點即是學生物理學習中的攔路虎,事實上這三點原因往往是結伴而生,而非單一存在的,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前、中、后做好相應準備工作和觀察工作,然后制定有效的培養計劃,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培養。
二、 采用情境創設、小組學習等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性
(一) 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能很好地提升一題多解、物理規律等課程教學的質量。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灌輸的方式,在課堂中創造更多的更有趣的情境,如進行物理小實驗、打破人們常規認知的實驗等,提高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從而積極地參與學習和解題訓練。另外,培養學生的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物理規律來解題的習慣。
創設情境的方式有很多,除了進行有趣的實驗,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等,讓學生了解基礎知識的同時,開闊學生的實驗,提起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另外,教師需要根據課程內容、難易度、重要性等綜合判斷,再選擇適合的方式,不能一味提升趣味性,而降低了培養學生對嚴謹物理知識的思維認知能力,因此二者需要綜合互補,才能使物理課教學、練習有效高質地開展。
(二) 利用小組學習等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
小組學習的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學、訓練中早已被廣泛應用,它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但小組學習,需要注重與其他教學計劃相輔展開,如培養學生解題習慣的過程中,要注意小組內部人員的實力是否均衡,保證學生習慣的層次化、科學化養成,避免一些學生出現偷懶等情況。小組學習在物理解題訓練中的開展,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汲取他人之長、反思自我不足,更自主地進行自我探究或請教,從而提升自身的解題能力。
三、 培養學生運用物理規律解決物理問題的習慣
(一) 多方面培養解題習慣
培養學生利用物理規律解題要從多方面進行,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行為和方法,從而讓學生在這些方面的影響下形成科學有效的解題習慣,具體如下:
1. 學習態度
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其對學科知識的價值判斷及自我情緒的綜合反映,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學習時的積極性、課上的注意狀況及習題訓練時意志的狀態等來綜合判斷學生的學習態度。
若學生在價值認識上有偏差,需要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若只是單純的缺乏興趣,則需要在教學中更多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態度問題的不同原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以科學快速的糾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其積極參與學習而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2. 學習能力
其涉及多種綜合能力,本節只探討學生獲取知識、轉化知識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指使其快速對課本信息進行閱讀、判斷、歸納總結的能力,轉化知識的能力則指其應用知識進行解題的靈活度,這兩點對學生解題習慣、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要根據學生實際的水平層次化進行培養。
3. 學習行為
這點產生于學習態度,但與學生學習能力也密切相關,換而言之,學習行為是學生學習心理與能力的綜合體現。因此對學習行為的修正,也要從以上兩方面來觀察和開展,一些學生的認知形成的較晚或十分不健全,其對自身學習行為的意識很薄弱或偏激,因此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引導,才能使學生養成較好的物理學習行為。
4. 培養方法
指為培養學生利用物理規律解題的習慣而采取的教學方式,包括強化、消退、獎懲等,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狀況、個性進行綜合判斷然后選擇不同方式,一般而言,如對于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要給予消退式的教育。
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以上四個方面相結合、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運用到培養學生利用物理規律進行解題的習慣中,使學生的思想與行為一致,使學生更為自主的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更好的學習和探究物理規律,以提高自身解題能力。
(二) 階段性的培養學生的解題習慣
對學生的解題習慣的培養方式,根據學生意識狀況,可以分為無意識形成、有目的訓練兩種,相對而言,有意識的形成更利于學生形成長久健康的學習習慣,習慣的養成,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 不自然階段
此階段學生對解題習慣知之甚少,只是通過教師告之怎么做來按部就班的學習,或通過模仿教師解題思路進行學習,只能用于較簡單物理題目的解題習慣的培養。
2. 自然階段
當學生對不自然學習感到刻意時,就說明學生對簡單解題習慣掌握熟悉了,因此需要對更復雜的解題思路進行教學,避免學生對訓練產生厭煩,導致習慣養成功虧一簣,此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行為的不同采取鼓勵、批評等不同方式,以調節學生不當心理。
3. 穩定階段
該時期學生的習慣已基本成形,學生能夠較為自主進行解題訓練,教師則只需做輔導性的指導、講解工作。
以上即是培養學生運用物理規律解題的習慣的具體方法,物理規律存在客觀性、聯系性、局限性、近似性等特征,因此學生對物理規律的學習也是一個漫長、層次化的過程,需要根據學生學習物理規律的簡易程度不同,靈活地從多方面、層次化地對學生的解題習慣進行培養,才能形成高效、可靠的習慣培養體系,真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 提升科學思維能力的解題能力
(一) 調整學生的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是學生解題時的慣性思維。除了上面提到的利用物理規律進行解題的思維方式,還有一題多解等解題思維,合理的應用思維習慣能使學生快速地分析題目、找準思路、進行解題。思維定式的弊端是容易掉入題目設置的誤導信息中。
因此,教師需要有意識對學生的思維定式進行調整和優化,選擇有挑戰性的習題,使學生對思維定式的弊端進行認識,明白何時需要積極轉變角度去思考,避免浪費時間。調整學生思維定式,還能提高學生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考等綜合能力。
(二) 注重一題多變的變式訓練
初中物理知識的復雜性、聯系性,使得許多題目能夠一題多解,而一題多解,有利于學生打破思維定式,形成更自主、創造性的解題行為。因此需要更多的安排一題多解題目的訓練,如動能中的題目,很多都可以進行多種方式的解答。
另外,教師可以通過對經典習題進行條件、結論、背景等的改變,使問題得到延伸,然后鼓勵學生從多角度的嘗試解題。當然,一題多解的訓練,需要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來由淺入深地進行,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快速地找到問題本質,然后利用物理規律等進行快速解題。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的教學深受師生的重視,解題能力對學生的升學、綜合能力的培養都至關重要。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在學習、訓練中面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并系統全面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解題能力。教學中,教師需要靈活應用小組學習等方法,提高學習興趣,系統培養學生解題思維、習慣,從而穩定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宇華.論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231.
[2]豆平祖.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思路芻議[J].才智,2015(22):135.
[3]張忠全.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思路[J].課程教育研究,2016(7):194-195.
作者簡介:
劉會琴,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