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羅雅文 周敏
摘要: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相關政策,促進高校轉型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建設應用型高校,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技術技能型人才。借助校企合作優勢,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專業認識、專業技能、專業眼界三個方面提高學生培養質量,打通學生對口就業渠道,促進學生持續、快速發展。通過對大學生對口就業現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闡述了校企合作對大學生對口就業的重要性。
關鍵詞:校企合作 大學生 對口就業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3-0184-02
近年來,我國大學本科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成為國家和社會關注的重點。在“十三五”規劃中,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設提出了幾點新的要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服務區域、產業能力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也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優質大學生,對于高校大學生對口就業有著重要且積極的意義。
一、大學生對口就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專業對口指大學生所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相符合,只要大學生的職業屬于某一職業群,就認為是專業對口[1]。專業對口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培養的專業是否滿足市場需要,所學技能及知識能否適應市場的需求[2]。
2019年6月,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中指出:2018屆大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率(91.0%)持續緩慢下降,專業相關度(71%)維持穩定。2018屆本科大學畢業生選擇與專業無關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38%),其次是“迫于現實先就業再擇業”(21%)[3]。
高校為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改變,不斷擴招、開設新專業,擴大招生規模,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相對薄弱,難以保障教學質量,導致培養的大學畢業生數量增多,質量下降。大學生畢業生數量增多,人力資源嚴重過剩,企業對人才的選擇面大,要求水漲船高,再加上企業追求最大利潤,不愿培養人才,導致企業養成了奢侈用人的習慣,無經驗的應屆大學生想找一份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更顯得十分困難。面對當前社會上巨大的就業壓力,應屆畢業生在專業技能、工作經驗、適應性上存在較大的劣勢,加之選擇工作目標不明確、眼高手低,大量的應屆畢業生放棄了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出現許多就業專業不對口現象,造成了人才資源的極度浪費[4]。
二、校企合作對高校大學生對口就業的重要性
近年來,國內高校都在不斷探索教學改革,以創新實踐育人方法途徑,逐步向實踐教學傾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3+1”校企合作模式,以市場為導向,統籌社會資源,共同培養專門人才。因此,校企合作對于高校大學生對口就業有著重要意義。
1.提升專業認識,明確就業方向
企業發展有活力,學校教育有創新,學生培養質量有保障,是校企協同培養人才的動力,可以全面提升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學校和企業通過系統規范、循序漸進、講練結合、實際操作等雙方合作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明確專業內涵及目標,為學生對口就業奠定基礎。
學校要結合學生特點、專業實際、行業發展,不斷強化學生理論水平,堅持 “三全育人”理念,結合不同專業、不同職崗、不同企業特點,融合企業實踐環節中的實踐與創新,提升學生專業認識,準確樹立專業目標,明確就業方向,培養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在日常的學習中,大學生應廣泛涉獵專業相關訊息,深入地了解本專業相關企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了解專業今后的發展前景,增加專業知識儲備,快速提高自己的專業認知水平,從而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準確樹立專業目標。只有學生思想認識、專業認識到位了,才能一心一意地學習專業知識。校企合作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可以向大學生提供學習專業知識、儀器設備的平臺和與優秀專家學者交流的機會,讓學生更早地學會應用專業知識、為人處事技巧,幫助學生盡早明確自己的專業方向和目標,為其專業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
2.提升專業技能,提高就業質量
實踐教學一直是高校人才培養中的薄弱環節。應用型高校要求以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為先導,其核心環節在實踐教學。一直以來,高校重理論輕實踐,大學生以學校的理論學習為主,其實踐學習主要為實驗和短期企業實習,造成學生實踐經驗不夠,理論不能有效指導實踐。校企合作中,學生能夠在企業得到充分的實踐學習,強化理論學習的有效性,不僅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熟練應用知識,而且還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對后續就業找工作有著較大幫助,更能受到HR的青睞。
高校應加強對專業技能、理論知識的應用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與企業的對接和信息反饋,有效指導和幫助學生在企業的學習生活。對于校企合作、學生培養,企業還應結合學生培養計劃,嚴格學生的實踐考核,強化應用專業知識的引導和專業技能的培訓,為學生的培訓和實踐提供平臺和支持,有效落實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真正實現校企合作的目的。
校企合作雙方應深入合作,布局重在做好頂層設計,建立校企互動、互通的信息平臺,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聯系,提升雙方互信度,開發更多合作領域[5],構建與產業集群緊密對接的、學科與專業交叉發展的學科專業集群[6],推動校企合作往“應用型本科專業集群”方向發展,實現專業對口就業,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3.開闊拓專業眼界,激發專業發展潛能
時代在不斷進步,社會在不斷變革。學生在校學到的專業知識,往往是相對落后的技術和理論,導致大學生在工作中不能完全運用專業知識,不能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校企合作有利于促進學校的課程改革,能夠結合最新的企業、行業、社會需求調整教學內容,使實踐教學更貼合實際,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將一部分專業課程安排到企業實踐環節,注重崗位需求的“專項能力”與職業標準的“共性能力”結合,掌握實際生產中的知識,接觸最先進的生產儀器設備,結識行業優秀專家學者,掌握行業最新的熱點方向,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專業眼界。
豐富校企合作模式,讓學生實習期間就能開始積累實際經驗,有利于鞏固專業知識,提升學生的知識體系、技能要求、職業素養,全面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激發學生進一步專業學習的意識和專業發展潛能。校企合作中,學生可以了解企業的管理、企業的文化、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和先進儀器設備,感受企業與企業之間激烈的市場競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和工作閱歷,為其畢業后對口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幫助學生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發展。
三、結語
校企合作要以應用為導向,堅持內涵式發展,植“根”當地,面向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技術技能型人才,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從學生角度出發,通過轉變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在實踐過程中全面鍛煉專業技能,在實踐平臺上拓寬專業眼界,提升專業自信,從而提高專業對口就業率。
參考文獻:
[1]夏澤育,郭維昭.專業對口率和職業穩定率:評價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兩個重要指標[J].出國與就業,2011(11):108-109.
[2]魏巍.本科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
[3]麥可思研究院.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4]徐浩璠,徐正金,賈麗萍.淺談當代大學生就業形勢[J].中外企業家,2019(644):179-180.
[5]林丹,歐陽文潔.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狀況調研及分析——基于新余學院新能源類專業的調查[J].智庫時代,2019(34):145-146.
[6]顧永安.應用本科專業集群: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重要突破口[J].中國高等教育,2016(22):35-38.
責任編輯:趙慧敏
[作者簡介]陳華,攀枝花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碩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