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林
摘 要 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已進入“核心素養”時代。對照培養生物學核心素養的課程目標及實施要求,當前生物學教學在理念、實施、評價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教學理念滯后,對思維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為考試而教的問題依舊突出。針對這些問題提出通過實施“素養本位”的生物學教學,開展項目合作學習,改進教學評價,打造智慧教育生物學課堂等對策,從而達到對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 職業教育 生物學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2.019
Thinking of Biology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re Literacy
WU Guilin
(Jiangsu Jiangd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Jiangdu, Jiangsu 225212)
Abstract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has entered the era of "core literacy". Compared with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implementation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biological core literacy, 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gap in the concept,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urrent biology teaching. The main performance is: the teaching idea lags behind, the cultivation of thinking ability is not enough, and the problem of teaching for examination is still prominent.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teracy based" biology teach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oject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intelligent education biology classroom, so as to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biological core literacy.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biology; core literacy
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了科學化、具體化的發展目標,標志著職業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深化階段。職業教育開展核心素養培養的總體框架的發布,為研究制定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提供了理論依據。在整合生物學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課程目標的基礎上,生物學將核心素養凝練為生物能力、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并將其作為生物學課程的具體目標,有機融入新的課程標準之中。在核心素養目標統領下,生物學教學如何改革?本文首先回顧21世紀以來生物學課程與教學改革取得的進展,然后分析當前生物學教學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提岀針對性的對策。
1 21世紀以來生物學課程與教學改革取得的進展
隨著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以人為本、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初步建立了體現時代精神、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就生物學而言,課程與教學改革在理念、實施、評價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1)課程目標從專業基礎、專業技能轉向關注生物學核心素養。在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生物學課程目標經歷了從專業基礎到專業技能再到生物學核心素養的發展變化,實現了從“求知”向“育人”的轉變。生物學綜合能力培養目標主要是從學科的視角刻畫生物學課程與教學,把生物學教育指向生物學本身,從根本上講仍是一種學科本位的思考方式。而生物學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則是從人的視角界定生物學課程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是對綜合能力目標的發展和深化。由此可見,從生物學綜合能力到生物學核心素養,生物學課程不僅經歷了從學科本位到以人為本的轉變,而且實現了生物學教育在高度和厚度上的提升。
(2)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過去教師的“講、測、析”和學生的“聽、背、練”曾是歷時長久的傳統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21世紀以來,這種教學關系正在發生改變。從理論層面上講,教師的工作重心不再是傳授知識、技能訓練,而是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實施“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教師鼓勵學生通過感知、參與、實踐、合作、探究等方式進行學習,促進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不斷提高,學案導學、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不斷涌現。如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通常以小視頻等教學材料作為媒介,學生在課前自學老師提供的教學視頻,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交流,解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使“課上聽講、課后作業”的傳統教學模式發生了“翻轉”。在翻轉課堂中,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課堂管理者轉變為教學資源開發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則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研究者。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自主掌控學習進度,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
(3)教學評價由單一性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以往的生物學教學評價無論其形式還是內容都比較單一,大多采用筆試的方式,主要考查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生物學教學評價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評價的內容更加全面,如學業水平考試、對口單招考試除了理論考試外還有動手操作技能的考核。評價的形式更加多元,除終結性評價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采用隨堂測驗、即時口頭評價等形成性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狀況,積極嘗試成長檔案袋、網上學習數據分析等評價方式。評價的主體更加多元,重視組織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發揮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積極作用。評價的功能更加多維,更加關注評價的發展性價值,重視利用評價促進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
2 當前生物學教學改革存在的突出問題
(1)教學理念滯后,忽視了學科的育人價值。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現代課程體系已從關注學科知識層面轉向關注人的發展,強調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仍舊把書本知識的學習作為生物學課程的主導價值,知識與技能的教學仍舊處于生物學教學活動的中心位置。究其原因,一是知識本位的教學理念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二是對生物學的本質和育人價值認識不清。這種知識本位的生物學教學往往過分強調學科內容和知識點的傳授,忽視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忽視了生物學課程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啟發。
(2)對思維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人的天性對思維能力具有影響力,但后天的教育與訓練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更大、更深。縱觀國際上對核心素養的研究,批判質疑、創新思維大都被放在核心素養要素的重要位置。但是由于多種原因,生物學課程對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視程度不夠。以往的課程標準也強調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在實施過程中只是在認知層面對思維有所提及。但“關于生物學課程究竟能夠促進哪些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如何通過生物學學習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界和一線教師都未必能說清楚”。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思維能力的培養也大多停留在低層次的思維層面,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培養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創新性思維等高層次的思維的教學活動設計并不多見,發展思維能力的課程目標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落實。
(3)忽視形成性評價,為考試而教的問題依舊突出。盡管新研究制定的生物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但從總體上看,當前的教學評價強調對教學結果和學生成績的終極評判,以學生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做法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這類評價對學習過程的關注不夠,對學生課堂表現等缺乏考量,形成性評價沒有系統地應用于生物學教學過程中。與終結性評價不同,形成性評價強調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學習目標的制定、學習成果的檢驗以及發展目標的選擇,這種評價為教師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教學反饋,同時也為學生指出了明確清晰的學習方法和目標,對提高生物學教學質量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的評價對教學的反撥作用還不夠正面和積極,“怎么考就怎么教,考什么就教什么”的現象普遍存在,唯分數、唯升學的頑瘴痼疾依舊存在,制約了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的培養。
3 改進生物學核心素養教學的對策
(1)轉變教學理念,實施“素養本位”的生物學教學。發展核心素養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生物學教學應圍繞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來進行。實施素養本位的生物學教學,需要準確把握知識、技能和素養的關系。素養本位的教學并不排斥知識技能教學,而是把它看作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實施素養本位的生物學教學,要重建教與學的關系,真正實現由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在課程改革進入全面深化階段后,教與學關系的根本性調整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和核心。核心素養的形成機制決定了教學過程必須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線,要從學習活動觀的視角重新審視課堂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確保整個教學過程服從于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開展。
(2)開展項目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項目合作學習,可以給予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也可以讓學生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生物學教學可以結合所學內容用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在課堂、課外開展項目合作學習活動,通過學生主動探索,針對某些問題的不同方面進行探討、研究,教師引導學生從提出問題、制訂方案、解決問題、評價總結等環節寫出科學的研究或調查報告。如學習環境污染及其防治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本地區的環境污染情況進行調查、統計,探討其防治措施,學生在調查過程中學會制訂活動方案,學會組隊,學會根據各自優勢條件進行分工合作,學會溝通、協調、辨析,遇到困難時學會如何去解決,等等。
(3)改進教學評價,重視形成性評價的地位和作用。通過教學評價改革促進核心素養落地,是推進專業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改進當前生物學教學評價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刻領會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意義和功能,進一步發揮評價對教學的正向反撥作用。應充分利用評價結果為教師提供教學診斷信息;為學生提供學習效果反饋,幫助他們調整學習策略。二是準確把握評價設計的依據和標準。生物學教學評價設計應以生物學核心素養發展要求為目標,確定具體的評價內容與標準。三是豐富和拓展教學評價的方式和內容,積極探索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評價方法和手段。四是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實施教學評價的專業化水平。
(4)依托“互聯網+”,打造智慧教育生物學課堂。隨著教育信息化3.0 的到來,HI TEACH智慧教室、翻轉課堂、在線作業APP……這些科技范的智慧教育應用,正越來越多出現在校園中,使得教育煥發新的生機。我們更要依托它們構建智慧學習環境,積極開展智慧教育生物學課堂,形成智能化學習體系,讓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生物學教學過程。教師可根據學生喜歡游戲,有探險精神的特點,把一些相應的知識設計成闖關探險游戲,每一關都有學生需要自己或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這樣通過智能平板實現師生、生生的互動探究,既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合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范小寧.淺談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及設計.學周刊,2019(8).
[2] 孟慶濤.核心素養視域下英語教學改革的反思與推進.課程教材教法,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