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教育教學體系改革工作在持續推進的時候,小學漢語言文學也受到了教師們的廣泛關注,從實施效果而言,既能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水平,又可以幫助他們形成一個健全的人格。基于此,本文首先簡要地介紹了小學漢語言文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接著分析了目前審美教育的實施現狀,針對其中的問題,重點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運用策略,以期為教師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漢語言文學;審美教育;實施策略
在小學課程改革的時候,對于教學也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要求,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到一些基礎性的語言知識,還應該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漢語言文學的存在,則是將字音、字詞等涵蓋在內,也包含了關于美的鑒賞,因此在教學的時候,不要忽視掉其中的審美價值。教師借助一些創新性的手段,突顯出語言文化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對學習、對生活產生美好的向往之情。
一、?小學漢語言文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水平
小學漢語言文學具備一定的藝術性,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精髓,例如李白的《靜夜思》,當作者看到床前月光的時候,開始聯想到自己的親人,這也表明了作者的思鄉之情。還有陶淵明的隱忍、陸游的豪放等,不同的文學作品所詮釋的情感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當學生在閱讀這些文本知識的時候,實際上也是培養審美意識的一個過程。只有真正去接觸了那些美好的語言藝術,才自然會養成良好的鑒賞水平,以最正確的態度去看待這個社會,以最真實的情感去體會到大自然的魅力。
(二)?構建完美的人格
漢語言文學中實行審美教育能夠激發學生的個人情感,發散他們的思維,而且在擴大學生知識覆蓋面的時候,積極且主動投入到相關的活動中,從而完善自身的心理結構。文學知識博大精深,無論是哲學家,還是文學家,在親身經歷了某些事情以后,開始對生活產生一定的感悟。因此,教師借助這些文人身上的品質,然后將這種品質應用到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理念,這樣會更具備說服力。當小學生熟知這些人物的背景以后,會意識到理想在一個人成長中的重要性,真切感受到創造美好生活的意義,對于學生而言也是一種精神財富。
二、?目前小學漢語言文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現狀
(一)?教法單一,學生的興趣低
小學教師盡量去選擇一些具備代表性的作品,采用課上+課下實踐的方法,確保審美教育能夠取得一些階段性的突破。但是,從具體的實施情況而言,教法非常單一,也忽視了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興趣,導致整個教育形式毫無規律可言。一方面,小學生具備一定的差異性,如若文學作品的選擇過于匱乏,難以滿足所有人的個性化需求。而且有的學生并沒有帶著審美意識去研究和體驗,難以同作者產生共鳴,更無法體會到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仍舊是采用灌輸的方法,使得學生整體處于一個比較被動的位置上,對于文學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從而影響到了他們的學習態度,對審美教育的實施也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二)?缺乏審美情感,理解能力薄弱
當素質教育在全面實施的時候,這也是塑造小學生完美人格的基礎時期,因此,一定要強調漢語言文學中的人文素養。但是在新時期背景下,學生的審美素質偏低,主要體現在對于美的追求過于表面,將重點放置在家庭攀比、個人穿著方面,由于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進而導致他們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從根本上忽視了個人內在和精神修養的重要性。再者,小學生的審美意識不強,信息化時代下,抖音、快手等視頻網站對于學生的視覺和思想等方面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某種程度上弱化了個人素養,很難從文學作品尋求真正的快樂。
(三)?教學內容不夠豐富,無法滿足小學生的多層次需求
漢語言文學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所在,要想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如果教師一味地按照自身的觀點去進行教學,這樣無法滿足學生的多層次需求。尤其是從當下的教學情況而言,部分教師在接受新知識的時候,缺乏與時俱進的水平,無法將文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例如在散文的教學中,沒有朗讀的情況下,直接將文章的大意和作者所要表述的思想感情告訴學生,這樣無法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自然也無法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
三、?小學漢語言文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創新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法,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
漢語言文學中的審美教育,關鍵點還是在于提高學生的興趣,這才是潛在的學習動機,讓他們的潛能得到有效的發揮,自然也會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成果。小學生對于一些特殊的事物都會產生好奇心理,希望在實踐的時候獲得成就感,對此,文學作品的淺析中,借助小學生的個性化心理,帶領他們充分領悟到文學的價值和功能。而在具體實施的時候,結合互聯網平臺,收集相應的視頻、音頻等,帶領小學生體會到其中所蘊含的審美理念,使得他們的文學境界得到一個有效的提升。首先,分析主要的教學目標,信息技術不只是一種手段,也是創設情境的一種工具,讓師生、教材和信息技術之間形成一種清晰且穩定的關系,按照課程的實際情況去進行適當的調整,確保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一致。其次,教師將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參考標準,提供網絡資料,如閱讀背景、視頻賞析等,還可以構建專題網頁,例如在魯迅作品的教學中,借助網絡資源將各種信息都整合在一起,通過視頻、圖片的方法呈現出來,制作成為專門的網頁,便于學生應用,而且這些網頁中,也附上了一些超鏈接的欄目。最后,創設情境,情景要和主題相同,確保內容的嚴謹性,選擇的應用案例要真實,讓學生按照自身的興趣去探索,而且在交互過程中,也能建構一個完整的文學框架。以張志和《漁歌子》為例,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詞中的美景,結合多媒體的優勢性,將詩中表現的內容都詮釋出來,產生合理的想象:一蓑煙雨中,詩人用短短的27個字,描繪了如此多的美景,青山、白鷺、桃花和漁舟等,充分體現了作者的淡泊、悠然的情感。當教師將這些靜態的文字轉變成為動態的視頻,學生在感知內容、陶冶情操的時候,審美水平自然也有所上升。
(二)?挖掘內在美,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小學漢語言文學主要還是去表達作者的情感,對其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進行總結,而教師在講解的時候,也應該從多個方面進行歸納,形成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更好地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感情,獲得美的享受。在教學的時候,還要了解到文章的內涵,提高小學生的鑒賞水平,借助作品的特點,充分詮釋出作品的完整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理念,提高他們的個人品質。具體實踐的時候,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將欣賞能力和其他能力進行有效的結合,詩詞、辯句方面評析作品的優劣,欣賞經典語句的獨特之處。例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中:“你想四周的黑點,還不容易碰壁嗎?”,當學生在理解的時候,最好是還是結合前后的知識點去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認識到這里的“黑”并不是字面上的顏色黑,而是當時整個社會的黑暗性,再加上這里采用了反問句,領悟到作者語言的風趣、幽默。第二,朗讀中體會到漢語言文學的優美,一定要讀出聲音,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個人情感帶入其中,強化對文章的整體感知,以文章為重點,發音正確,按照普通話的音、韻律來朗讀。第三,對某些事物進行批判的時候,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針對一些意義深遠的語言故事,不僅要欣賞其中的語句,還要體會到主人公的個人品質,對那些無知且兇殘的事物進行批判,這樣才能達到一個雙重優化的效果。
(三)?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意識
漢語言文學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無論是在結構上,還是在內容方面,都是文學作家努力下的成果,審美教育實施的時候,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其中的審美元素,注重內容的創新,組織學生一同去理解其中的內涵,對知識點進行擴展、延伸,詮釋出審美的真實性。再者,教師要將重點放在一些細節方面,合理化的安排教學內容,最好不要采用任務的方法讓學生去記憶和背誦,而是將審美同文學作品進行銜接,相互交融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對于事物的感知能力。以小學漢語言文學中的散文為例,一方面,根據不同的課文去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例如一些哲理類的散文,盡量舒緩、平穩;風景類的散文要細膩且生動,讀出其中的意境。將讀作為重點,把文學作品中無聲的文字轉變成為語言,體會到作者的感情,讀出文字中蘊含的真情實感,體會到文章的精妙之處,而且在朗讀的時候,也要訓練學生的語感,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例如《鄉下人家》。另一方面,體會情感,情感是創作的基礎,也是文字的內涵,針對散文,如若只是單一的朗讀和品味,還無法同作者產生共鳴,所以需要構建一個關聯性的閱讀思維。將人物、事件和景物相互聯系在一起,掌握到作者的創作理念,以《威尼斯小艇》為例,掌握船夫、乘客和小艇之間的潛在聯系,感受到水上世界的獨特風光,體會到威尼斯和諧的文化氣息。
四、?結束語
小學漢語言文學在我國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當下,具備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也要意識到審美教育在其中的價值,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還能健全他們的人格。因此,教師應該基于當下的學情,對審美教育進行科學定位,選擇一些恰當的方法,真正將漢語言文學的價值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1]馬海霞.淺析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策略[J].漢字文化,2018,217(23):113-114.
[2]顧思揚.論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策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2):69.
[3]鐘蘭蘭.試析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J].北方文學:下,2018.
[4]蔡聃.如何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J].求知導刊,2016(18):22.
[5]尹順民.探討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v.2;No.48(12):100-102.
作者簡介:米建忠,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天水市暖和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