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具體談談如何設計考卷的題型、內容、分量、難度等,結合教學實踐展開分析,提出一些新理念、新方法、新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評價;探究
課標指出:“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數學評價體系應具有評價目標系列化、評價時空化、評價方法多樣化、評價結果的表現科學化等主體特征。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評價方法應該多樣化,可以采用個人與小組、教師評價相結合方式;口試、筆試與面試相結合方式;免試與重試相結合方式等幾種形式。但傳統的試卷考查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是我們如何繼承和創新試卷評價方法,用正確的觀點和態度及方法去對待試卷考查。
一、?題型:繼承創新又多樣化
一般來說,小學數學的考卷題型要繼承傳統的計算題、基礎題、應用題,在此基礎上增加操作題、口述題、自編自解題等新類型題目。
計算題又可以分為口算題、機算題、筆算題三類。以往的口算題一般都刻印在試卷上,學生到底是用口算還是用筆算,我們無從知道。我們只關注了結果(答案),而忽視了新課程注重的學習過程,我們可以采用教師報一題,學生聽一題做一題的形式,強制要求學生用心口算來計算答案。筆算題數字不應過大,過于繁雜,著重考查學生的計算法則與計算技巧以及計算能力。機算題也就是用計算器計算或電腦計算,這是學生走上社會后必備的技能。現代科技的發展將人類從繁重的數字計算工作中解脫出來,學生應該從小學會機算。
例如:學了“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一章節內容后,就可以設計這樣一道機算考題“機算583+417,要用到計算器中哪些鍵?至少要按多少次鍵才能計算出結果?”
操作題程序不宜過于復雜,要具有可行性與趣味性。讓學生綜合運用手、腦、眼、學具才能完成,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去解決一些模擬生活實際問題的題目,將知識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實際上常見圖形面積之間的公式推導就是運用了操作的方法。
口述題類似于教師教學中的說課。設計一些較有思考價值又需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答的試題,讓學生用書面語或口語說出該題考查的目的,解答此題要運用到的知識、解題的方法與步驟,以考查學生思維條理性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例如:讓學生按上述口述題的要求口述完成這道題:“石橋鎮新建一座電影院,長40米,寬比長少6米,這座電影院占地多少平方米?”
口述:1.?這道題主要是考查我們“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這一章節內容。
2.?方法與步驟:要知道電影院面積多少平方米?就必須知道電影院寬是多少米?由寬比長少6米,可以知道寬是34米,則可求出電影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自編自解題的設計理念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與發現問題的能力。通過設定要求或給出相應幾個條件,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例如:我們學了行程應用題后,給出“甲乙兩地相距720千米,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50千米,另一輛客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這些條件,要求學生編一道追及應用題和相遇應用題。讓學生自己補充問題,然后解決問題。
二、?分量:據班而定?靈活掌握
一張數學試卷到底以多少道考題為宜?這沒有統一的客觀標準,一般情況下,以該班大多數中等程度的學生能在考試時間內基本完成為標準。容易做的考題題目數量可以適當多些,相反,難度較大的試題題目數量應適當少些。
三、?內容:趣精活創?瞻前顧后
試卷的考查內容要具有“趣味性、精練性、靈活性、創新性”四個特征,也就是“趣、精、活、創”四個字。
“百學趣當先”。我們設計的考題無論從內容到形式和結論,都要體現一個“趣”字。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考試中解答出來,考題盡量從學生中來,貼近生活,緊跟時代,語言兒童化,豐富多彩。考題要少而精,實而不華。考題答案要有自主性、開放性、多元性,讓學生個性得以張揚;創新性是民族發展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考題的形式可以由單項練習變為綜合練習,內容由單學科知識考題變為融匯其他學科知識的綜合考題。
總體上來說,試卷的考查內容要以近段時間所學的知識為主要考查內容,同時兼顧前后所學知識,促使學生去復習鞏固以前所學知識,也要考慮到以后所學知識,對學生學習后面章節知識內容起著導學的作用,也就是考查內容要瞻前顧后。
四、?難度:分層設計?享受成功
傳統的考卷,同一年級全班、全校以至全鄉、全縣、全省學生試題完全一樣,這樣就易導致基礎薄弱的學生考不好成績,產生自卑心理,而基礎好的學生又覺得題目較容易,輕而易舉就能考出好成績,尚有余力沒有發揮。
別說不同班級,即使同一班級的學生基礎不一樣,學生接受能力也不一樣,知識的掌握差異明顯,我們就應盡量做到讓每一個學生享受考試的樂趣,獲得成功的滿足。
我們可以借用以前高考數學一份二卷的設計形式,將試卷按內容、難度大致分成三部分:A部分內容為必考題,要求全體學生必須解答,計入全體學生考試所得分數中:B部分內容較為淺顯,但也基本上達到課標所要求掌握的知識水準。這部分內容供大多數學生做,他們做好了這些題目,同樣可以獲得較滿意的分數,同樣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C部分內容專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去做,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難度,需要深入思考和綜合運用知識才能獲得好分數。讓這些優秀學生也只有跳起來才能摘到蘋果。
其中A與B的分值和等于A與C的分值和,只有這樣才能讓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下要保底,上不封頂”。讓學生人人享受成功,人人學有所得,人人進步。這種命題方式,用一份二卷同中有異的試卷去考查同一個班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實行了因生而考。遵循了新課標“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備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理念下的試卷考查,應由側重甄別和選拔轉向側重發展,將考試和分數逐步與教師的名利脫鉤,營造一個快樂和諧的教與學氛圍,不能再像傳統教育評價那樣讓大多數孩子飽嘗失敗的滋味,只讓少數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悅。享受學習與考試的歡樂是學生的權利,也是教師對學生應盡的義務。
作為教育工作者,要通過教學評價機制的轉變,進行理性的思考: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一切教育活動都要服務于和服從于主體,要充分調動主體自覺積極參與教育過程。直面新課程,教師要探尋科學而合理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樣尋找最優化的評價教學的方法也是必需的,讓小學數學的評價方法與機制在導教促學上起的作用越來越大。
索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作者簡介:
蘭曉利,江西省上饒市,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清水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