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江蘇郵政農村電子商務扶貧的實踐出發,分析和總結了江蘇郵政農村電商扶貧的方式和成功的經驗,對扶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郵政;電子商務;精準扶貧
中圖分類號:F12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9)12-0021-02
長期以來,中國郵政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充分履行央企責任,扎根農村市場、服務農業發展、幫助農村創業,已成為服務“三農”的一支重要力量。江蘇郵政發揮遍布城鄉渠道網點優勢、投遞配送體系優勢和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優勢,積極加強與地方政府及合作伙伴的合作,創辦扶貧郵路,全面推進農村供應鏈和農業產業鏈資源整合,形成了具有江蘇特色的郵政農村電商扶貧生態圈,助推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 江蘇郵政農村電商發展概況
郵政的業務范圍涵蓋郵政服務、金融服務、快遞物流、電子商務、文化傳媒等眾多基礎民生領域,其營業網、倉儲物流和投遞網覆蓋城鄉。郵政是集資金流、信息流、實物流于一體的綜合提供者,在發展農村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上,具有天然的資源優勢和能力。江蘇郵政積極貫徹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主動融入“兩聚一高”發展大潮,擁抱變革,發揮郵政品牌、專業、資源和系統優勢,將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為江蘇郵政深化服務“三農”和服務農村市場的戰略發展重點。
江蘇郵政不斷完善基本服務網絡,全力推進農村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構建出郵政“工業品下鄉”及“農產品進城”的雙向商貿流通體系,服務農村經濟發展。通過“郵樂網”平臺服務于江蘇地方特色農產品發展,通過“郵掌柜”系統助力農村商品流通“互聯網+”升級,全面融入農產品產業鏈和農村供應鏈,形成以“郵樂網”平臺為核心的江蘇郵政農村電商發展與服務模式。江蘇郵政電商在全省啟動了“一村一品·富民行動”品牌工程。依托“郵樂網”為各市縣打造農產品地方館,搭建區域農產品集中展示和銷售的公共平臺,打造了一批“蘇”字號農產品公用品牌,帶動農產品銷售和農民創業致富。江蘇郵政電商推出“互聯網+”小店創業工程。與工業品廠家和經銷商搭建優質工業品下鄉共享平臺,幫助農村商超小店進行互聯網化改造,提高農超小店的經營效率。2018年,江蘇省郵政已基本完成農村電商三級運營體系建設,建成縣級電商運營中心57個(一縣一中心),鄉鎮(社區)電商服務站2099個,“郵樂購”加盟店26124個,農村電商運營團隊人員達到2381人。“郵樂網”地方館26個,上線運營農產品項目2000余個,涉及624個行政村,對接農民合作社700余個。
二、 江蘇郵政電商精準扶貧的方式及成效
江蘇郵政充分發揮“三流合一”的資源優勢,初步構建了“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公共服務+普惠金融+物流配送+電商培訓”的郵政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助力區域精準扶貧。
(一)助力農產品進城
江蘇郵政電商依托“郵樂網”“郵樂農品”平臺,建設江蘇特色農產品在線運營服務體系。主要措施有:建立“政府+郵政+合作社(農戶)”聯動機制,引導農產品精準觸網;依托“郵樂網”、郵政網點、“郵樂購”加盟店等線上線下渠道,建立農產品項目標準化運營模式,幫助提升農產品網上銷售能力;幫助農戶打造一系列農產品品牌如“郵農家匯”“郵滋味”“郵緣蘇米”等,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全省已建成“郵樂農品”地方館26個,已上線運作農產品突破2000個,培育了常州翠冠梨、宿遷郵緣蘇米、徐州大沙河蘋果等品牌農產品項目86個。其中,宿遷市郵政聯合市氣象局、國稅局開發“郵緣蘇米”農產品項目,共建宿豫區“扶貧共建香米種植基地”,構建了“農戶香米種植合作社+生產車間+郵政‘郵樂網電商銷售平臺+線下幫扶單位助銷”扶貧模式。基地種植面積為120畝(1畝≈666.67平方米),截至2018年,共銷售60萬千克,形成銷售額360萬元,幫扶農戶近140人。
(二)助力工業品下鄉
江蘇郵政電商在農村消費品B2B市場中面對的是近40萬個零散商超,要擁有和實現這些商流,江蘇郵政推出了“互聯網+”小店創業工程。主要措施有:對符合“郵樂購”加盟條件的小店,免費提供現代經營工具、門店形象裝修、商品陳列指導、活動策劃組織等系列服務,實現農超小店加盟“郵樂購”的行政村全覆蓋;整合工業品上游生產廠家和本地經銷商產品資源,建立優質工業品共享和快速流通通道,幫助農村商超小店節約采購成本,提高它們的經營效率。江蘇郵政已與蘇寧易購、大潤發、飛牛網完成了平臺對接,引入康師傅、洋河、可口可樂、淮鹽等知名品牌300余個,上架商品2.5萬個,累計交易額突破10億萬元;對加盟“郵樂購”的農超小店進行“郵掌柜”系統覆蓋。“郵掌柜”系統能夠幫助小店實時掌握經營情況,實現商品批發、線下代購、進銷存管理、會員管理、便民服務等,提高小店經營智能化水平。截至2018年,江蘇郵政已幫助26124個農超小店實現了互聯網改造,就宿遷市郵政通過該工程扶持了2.6萬青年人開店創業。
(三)完善農村惠普金融服務
江蘇郵政在助力區域農產品項目做大做強,整合金融資源,創新多個互聯網金融產品如“電商貸”“掌柜貸”“消費貸”等。其中“電商貸”主要服務農村電商創業,“掌柜貸”是專門服務農村群體的無抵押互聯網金融信貸產品,為“郵樂購”加盟店主提供最高15萬元的循環授信額度。開發了“糧貸通”“漁業貸”“畜禽貸”“農貿貸”“蔬果園藝貸”等特色信貸產品,支持江蘇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發放貸款6萬多筆、150多億萬元。
(四)提升快遞下鄉能力
江蘇郵政電商發揮郵政三級運營體系優勢,以全省倉儲中心、郵件集散中心和農村投遞服務網絡為依托,發揮郵政在農村寄遞的主渠道作用,全力支撐農產品進城和優質工業品下鄉。其中重要舉措是提升“郵樂購”加盟點作為包裹自提的重要陣地,加快農產品和工業品在農村、城市之間的雙向流通。宿遷市郵政在聯合江蘇交通廣播網和省扶貧辦推出的“富民行動——走進泗洪天崗湖鄉”眾籌項目中,采取在全市各郵政網點、優質郵掌柜店鋪、市縣級電商運營中心、包裹快遞部等設置自提點,快速打通了西紅柿、胡蘿卜、大白菜、油桃、西瓜等滯銷農產品進城的渠道。
(五)助力公共服務均等化
江蘇郵政深入推進與政府部門和公用事業單位合作,助力公共服務均等化。江蘇郵政集團公司出面與廠家或當地總經銷商洽談,簽訂低價采購協議,帶動實惠、優質的工業產品下鄉。地方郵政與市供電公司、市電信公司、市移動公司、市聯通公司等聯合推進疊加代繳電費、水費、通信費等功能,與市、縣長途客運公司聯合推進疊加代售票功能,實現農戶便利生活不出村。
三、 江蘇郵政電商精準扶貧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江蘇郵政農村電商助力區域精準扶貧,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歸功于下面四個方面。其一,江蘇郵政依托“三流合一”的資源優勢,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政府、工業企業、物流企業等合作,構建了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供應鏈。其二,以農產品項目搭橋,強化政府公關能力。其三,以扶貧項目為平臺,利益共享為紐帶,聚合多方資源,促進扶貧項目的落地。其四,以郵樂網、郵樂小店為依托,打造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和實施批銷過程的標準化控制。
江蘇郵政在農村電商扶貧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一是,農戶對新知識、新事物、專業技術指導等方面的接受主動性不強,對農產品品牌經營和保護意識不強。二是,政府對郵政扶貧項目支持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規模。三是,江蘇郵政電商在扶貧項目中,出現了單方面硬件成本投入巨大的現狀。四是,郵政電商需要尋求農村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度整合,降低扶貧項目的運營成本,提升運營成效。
四、 江蘇郵政電商扶貧路徑優化策略
(一)繼續加強扶貧項目的開發
首先,聚焦區域特色農產品及政策扶持產品,加大開發的力度和廣度。其次,主動對接地方對口的貧困縣、貧困區域,挖掘適合電商化運作的農產品項目,提升郵政扶貧的影響。最后,對接地方政府部門、合作社,以“支部共建”為切入口,共同組織開展扶貧活動。
(二)積極爭取政府政策支持
首先,爭取省委省政府對江蘇郵政縣級及以下倉儲建設規劃的支持,發揮郵政在農村物流配送領域資源和能力優勢。郵政企業是解決農村電商中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和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里”問題的關鍵服務角色。希望省委省政府支持郵政縣級倉儲中心和鎮級分撥中心建設,支持配送資源的社會化整合和資源復用項目,提升農村電商在實物流轉環節的效率。其次,爭取省委省政府對“郵樂農品”地方館對接地方合作事項的支持,放大“一村一品·富民行動”效應,引導各類社會資源積極參與農產品進城的產業鏈中。
(三)持續加強創業環境建設,提升郵政創業孵化能力
首先,優先推動返鄉大學生、青年農民工、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電商創業就業,帶動地方電商創業的熱潮。其次,持續開發適合“郵樂購”加盟店疊加的服務內容,優化工業品下鄉通道,幫助“郵樂購”加盟店創業致富。最后,整合自有和社會場地資源,打造郵政電商產業園、跨境產業園、創客工場和孵化基地等,為農村青年創業者提供辦公、倉儲一體化、金融支付、人才培養等綜合性服務。
(四)加大內外合作深度,放大扶貧示范效應
江蘇郵政農村電商扶貧需要多方面多層面的資源緊密合作,才能實現區域精準扶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首先,加強與郵政寄遞業務的聯動。寄遞業務要持續為農產品寄遞提供專業、優質服務,進一步規范農產品快速寄遞的流程,對農產品電商包裝進一步標準化,保持郵政在農村寄遞主渠道地位。其次,加強與郵政金融業務的聯動。充分發揮加盟店商流入口作用,在上游批發商、加盟店采購以及加盟店營收資金領域,形成郵政金融與農村供應鏈深度融合的發展,持續推動郵政網點與加盟店渠道雙引流雙提升。再次,開展與郵政傳統業務如警郵業務、商旅業務、包件業務等聯動,進行客戶農產品饋贈活動,提高社會影響。最后,加強與地方農委、供銷系統、各類農產品電商平臺合作,跳出郵政,整合資源,快速提升全省農產品運營能力。創新農產品零售、批發、團購等多種新零售方式,打通農產品進城從生產、加工到銷售的關鍵環節,實現扶貧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2]習近平.謀劃好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N].人民日報,2015-06-20.
[3]趙曉峰,邢成舉.農村合作社與精準扶貧協同發展機制構建: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J].農業經濟問題,2016(4).
[4]鐘偉華.郵政農村共同配送平臺建設模式研究[J].郵政研究,2016(9).
作者簡介:
湯薇,女,江蘇江都人,碩士研究生,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業運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