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蕊
摘 要:在考試過程中影響考試成績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學生的審題能力,如果學生沒有理解好題意,所做出的答案一定是錯誤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學生掌握正確的審題方法就可以在考試中快速地總結出題目中的重點條件,這些條件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找到解題方法,保證題目的正確率。
關鍵詞:有序思考;審題能力;教學策略
青春期的學生思維呈跳躍式狀態,在學習過程中也需要面對大量的考試。但是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只不過是按照課本來完成教學任務,并沒有將考試技巧傳授給學生,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很容易因為不懂得審題而導致馬虎丟分。所以教師就需要針對學生的審題能力進行專項性訓練,讓學生掌握準確的審題方法,從而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快速地應用到解題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在考試過程中學生有序思考審題能力的基本要求
無論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如何,如果在考試中沒有準確地理解題目意思,那么這道題就一定會做錯,學生需要通過審題來對題目進行有效的分析,并結合日常學習的知識,最終得出問題的答案,所以說審題能力才是學生在考試中的基礎能力。在考試過程中學生有序思考審題能力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幾點。
首先,學生需要通過閱讀題目來掌握題目的目的性,題目的目的性就是指學生需要了解題目最終所需要解答的方向,避免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偏題的現象。
其次,學生需要掌握題目中所包含的表層條件以及隱性條件,學生通過總結這些條件可以快速找到解題方案,提高解題速度以及準確率。
最后,學生在解題時需要具備嚴謹性,在考試過程中如果一個數字或者漢字看錯,很有可能就會造成非常大的偏差,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必須要保持嚴謹性,保證自己根據題目所得到的相關條件準確無誤,這樣才能夠保證所得到的答案是正確的。
二、采用多種不同題目練習,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學生要想在考試過程中完成有序思考的審題,在日常教學中做一些練習是必不可少的,考試由于時間限制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壓力,所以學生在考試中的審題很有可能會發生失誤,只有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掌握正確的審題方法,才可以提高學生在考試中的審題能力。因此在日常練習時,需要選擇一些具有針對性的題目,如果只選擇一些題目簡單易懂的練習,這對學生的審題能力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在選擇題目時,可以選擇一些帶有多個隱含條件的題目,讓學生通過審題來總結出題目中的表層條件,隨后再根據表層條件去分析出隱性條件,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讓學生逐漸在腦海中形成尋找隱性條件的審題方法,從而保證在考試中可以靈活運用,尋找到正確答案。而題目的選擇難度應當進行分層教學,教師在審題能力的培養教學中,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兩層。對于學習能力強知識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拔高性質的題目,而對于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來說,教師應當選擇簡單的題目供學生練習。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夠在自己已掌握的基礎知識上得到一定提升,確保全班學生可以共同進步的教學目的,使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逐漸形成自身細致有序的審題方法,幫助學生避免在考試過程中出現失誤丟分的情況。
三、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是沒有教師指導的,而當前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大包大攬,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沒有見過的題型很難快速找到解題方法。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完全自主的情況下完成審題。當然學生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教師也要給予適當的幫助,但并不是直接給出解題方法,如果教師過多干預學生的自主學習,那么就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錯題中去總結解題經驗,進而提高審題能力。在每一次考試結束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養成糾正錯題的習慣,讓學生找到哪一些題目是由于審題錯誤而出現的,并將這些題目歸納在一個錯題本上,避免同樣的錯誤在以后的考試中重復出現。
總而言之,只有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具備有序思考的審題能力,才可以快速總結題目條件找出解題方法,所以教師需要將有序思考的審題方法滲透到日常教學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冬.低段學生有序思維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19(26):79-80.
[2]桂俊嬋.善用練習培養學生的有序數學思維[J].小學教學參考,2016(14):67-68.
[3]施文藝.創設問題情境 促進有序思考:談有序思考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有效運用[A].教育理論研究(第五輯)[C],2019: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