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輝 秦武峰

摘要:指出了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景觀手繪表現技法》以“學生為中心”、弘揚中國傳統園林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實施“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較好地實現了課程思政建設的初衷。對該門課程的教學實施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設計,探討了課程思政如何融入到傳統教學中的方法。
關鍵詞:景觀手繪;課程思政;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017-02
1 引言
長期以來,職業院校的專業課教學傾向于實用主義,其獨特的育人優勢沒有發揮,而思政課的教學苦于得不到專業教學層面的支撐,日漸陷入孤島化困境[1]。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的提出正是改進和加強職業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使思政課從“獨奏”走向“合奏”。課程思政是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重要路徑[2]。
《景觀手繪表現技法》是園林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本教學設計為該課程的一個項目:中國古建筑之徽派建筑鋼筆淡彩表現技法。教學設計以“以學生為中心”、弘揚中國傳統園林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實施“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
2 教學實施過程
依據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要求,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以繪制徽派建筑鋼筆淡彩為載體進行教學設計,完成喬木馬克筆上色技巧到建筑鋼筆淡彩的完整工作過程,利用教學資源,開展“引、導、教學做、評”的教學活動。
預習環節:課前教師將學習資源上傳到智慧云課程平臺,并發布預習通知,學生接到通知后,觀看教師錄制的微課程等教學資源自主學習。要求學生網絡收集徽州建筑圖片資料并總結特點,以供教學中使用。教師發布話題:作為一名專業的岡林設計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
課程思政育人:學生自主開展學習,了解課程內容,教師利用信息化平臺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要求學生網絡收集徽州建筑圖片資料的目的是要告訴學生,學生搜集資料可體會到,大浪淘沙,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是具有價值的,凝聚了無數社會生活精華的一石一木,它們歷經滄桑的殘存,更顯稀缺的尊貴價值。徽派建筑中以黛瓦、粉壁、馬頭墻為表型特征承載著鄉愁,而學校園林技術專業現正朝園林古建方向發展,所以學該專業應有足夠的文化自信。
導入環節:課中學生利用信息平臺進行簽到。課中,熱議話題開展討論,在武漢舉辦的世界第七屆軍人運動會,三位園林工匠講述軍運會園林建設的故事。通過故事提出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兩個字:一是鉆,認真鉆研;二是求,不斷求索。隨后教師在平臺上播放徽派建筑的紀錄片及圖片,讓學生了解徽派建筑的特點,要求同學4人為一個小組,進行問題討論、分工合作畫圖,并推選組長進行作品匯報。
思政育人:熱議話題討論,設計師除了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新穎的構思,還必須有一個好身體。對“工匠精神”的理解,通過故事告訴學生工匠精神的要點。
師生觀看紀錄片共同總結出徽派建筑3個特點,融入思政元素,弘揚中國園林古建筑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教學做”環節。任務1:喬木馬克筆上色技巧。教師利用電子白板PPT引導分析光源方向,明暗深淺變化。學生使用配色軟件,搭配喬木的明暗深淺顏色。教師在示范過程中學習植物的上色方法,不同植物形態在不同的角度給人以不同的視覺美感,在不同季節植物所呈現出不同的視覺美感。
任務2--點透視基本畫法。教師首先用動畫的形式展示透視的原理及畫法,接著在教學展示臺上演示畫法,學生4人一組模仿練習。隨后將作業發布在平臺上,教師講解。
任務3:鋼筆淡彩表現徽派建筑。教師邊演示邊講解作畫步驟。在繪制步驟中,要求學生除掌握技能點外,還要做到對每件設計作品都要有凝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即匠心。隨后進行水彩上色,水彩語言是用彩來造型,用色來渲染,烘托出一種氛圍,達到一種清新與宜人的環境氛圍。在園林景觀的整體設計之中,用水彩烘托方式來襯托園林環境,將水彩的各種顏色搭配運用到園林景觀設計的方方面面,可以將園林之中的整體美感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層次之上,給人們帶來一種全新的審美享受。手繪一方面直觀表達了設計師的審美素養與設計內涵,另一方面作為溝通與交流的語言,提升了工作效率。最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模仿練習,然后進行作品互評。
思政育人:任務1,告訴學生作為園林景觀設計肯要有美學素養:形式美、色彩美。任務2.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任務3.好的設計能給人帶來最理想的宜居狀態,最美好的使用體驗。教師通過引導,使學生對技能掌握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培養學生“藝心、匠心、初心”“三心合一”的職業素養。
評環節:通過第三方對師生作品進行點評。布置作業——繪制蘇州園林手繪效果圖。安排實操的內容,由師生共同參與學校手繪墻的繪制任務,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以鞏固。
思政育人:景觀手繪是一種語言,能夠快速記錄設計師的分析和思考內容,也是設汁師收集設計資料,表達設計思維的重要手段,作為一名同林景觀設計者,要忠于職守,做好本職工作,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一份力量。
主意和創意:當設計師開始沒計時,一般都會對項目進行空間分析與推敲,在推敲的過程中形成想法,經過反多次復,方案進一步確定,同時在進行設計草圖的修改中還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手繪效果圖短時間內可呈現設計師的理念。如果甲方提出新要求,設計者需要快速修改設計稿并展現,手繪圖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把設計者的理念與甲方的要求融和在一起,設計師的主意和創意就非常重要。所以,“藝心、匠心、初心;主意、創意”是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引導學生,并積極加以構建,這就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所在。課程思政架構如圖1所示。
3 教學效果及深化
從學生分析、內容選擇、教學手段和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形成了課程思政的設計思路[4]。本教學設計有效落實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獨創性地提出了“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匠心之美”的課程價值觀,落實了本課程學生應具備的人格特質;凝練出本課程承載的價值觀:藝心,匠心,初心;主意和創意;學生通過本課程的訓練,綜合素質得到提升,設計理念得到體現和落實。形成了思政元素與課程融合的“項目化,流程化”運行模式,從而帶動和促進了園林技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
4課程思政建設:如何選擇融入
高職院校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是建沒”大思政”的一個具體體現,同時也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3]。課程思政當前是一個熱點話題,首先,要理解課程思政,它不是增開一門課,也不是增設一項活動,而是一種教育理念。課程思政建設的難點環節在“融入”,融入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融入的載體和專業技能相關,融入的方式可復制借鑒,可用以下方法選擇融入。
從傳統文化中發掘思政元素,比如學校開發的《草留韻憶楚魂——端午節插花》教學案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縮影和標志性文化現象,端午節的意義也因為紀念屈原而升化為一種愛國情懷而流傳至今。通過端午節插花,將傳統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職業素養養成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從而達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價值,如《校企共融合術德行于心——“粽角榫的制作”》教學案例。“木德”為生育草木之德,即化育萬物的春天之德。木存而為景,蔭蔽生物,是其尚美之德;木立而不易,扎根大地,是其專注之德;木生而向上,開枝散葉,是其進取之德;木死而不朽,化身為材,是其奉獻之德。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家具制作的教學中,將“木德”融入教學內容,通過“融入 實施一感悟”,將“木德”培養的精神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講故事的形式。《森林資源管理》課前5min通過一個“最美林業故事”,引出課堂思政元素。“反面教材”的應用。會計專業《手持式單指單張點鈔法》課程,觀看《人民的名義》影片,以貪官被查為切入點,強調會計行業的特殊性及堅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將愛崗敬業、廉潔自律內容納入到會計專業的教學中。甚至與課程相關的規范、儀式、教學流程,比如上課喊起立、實訓穿工作裝,都屬于課程思政融入的內容。
5結語
“課程思政”是指通過運作整個課程,在全員參與下,對學生予以全方位、全過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與過程,它既是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又是一種教育方法[5]。所以,當前課程思政不是融入的太多而是太少,詳盡的頂層設計未必管用,具體的融入平臺、融合方式、創新方法等只能在實踐中,才能提煉的出來。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
[2]潘瑜.高職院校實踐“課程思政”路徑思考[J].科技資訊.2019(27).
[3]張穎,淺析高職院校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滄壇,2019(41).
[4]郎 朗,淺析專業課課程思政的設計[J].農家參謀.2019(18).
[5]何玉海,關于“課程思政”的本質內涵與實現路徑的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10).
收稿日期:2019—10-28
基金項目:2018年度湖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學研究課題重點項目(編號:ZJGA201817)
作者簡介:謝輝(1983 -),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景觀手繪、教師教學能力。
通訊作者:秦武峰( 1982 - ),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