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寧 閆新玲 韓笑

【摘要】目的 探討神經內科下呼吸道感染危險因素,為降低其感染率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神經內科進行治療并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35例患者作為探究組研究對象,并選取同期在我院神經內科進行治療未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5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治療情況與病情情況等。結果 探究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年齡、侵入性操作概率、住院時間、抗菌藥物使用時間等對比存在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影響神經內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因素有年齡、侵入性操作概率、住院時間、抗菌藥物使用時間等,因此在臨床治療與護理中可關注具有上述危險因素的患者,并采取針對性措施預防感染,降低感染發生率以及對患者病情恢復的影響。
【關鍵詞】神經內科;下呼吸道感染;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8..01
神經內科中收治的患者病情較為復雜,通常會伴隨意識障礙、視覺障礙、四肢運動障礙、神經障礙等情況,需要開展侵入性的治療,住院時間較久,因此出現感染的改進較大[1-2]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進行分析,探討影響神經內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因素,研究效果顯著,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選取在我院神經內科進行治療并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35例患者作為探究組研究對象,并選取同期在我院神經內科進行治療未出現下呼吸道感染的5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對照組與探究組男性患者例數分別為21例、30例,女性患者例數分別為14例、20例,兩組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到研究中。
1.2 方法
對探究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基本資料、治療情況、疾病情況等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年齡、侵入性治療操作、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等。
1.3 統計學方法
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主要通過SPSS軟件(21.0版本)開展。并根據情況進行整理,計數與計量分別用%、(x±s)表示,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探究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肺部疾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情況對比差異不顯著,而探究組患者的年齡、侵入性操作概率顯著大于對照組的,住院時間、抗菌藥使用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探究組與對照組的年齡、侵入性操作、住院時間、抗菌藥使用時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具體詳見表1。
3 討 論
神經內科中常見臨床疾病有癡呆、腦梗塞、腦出血等,患者常需要接受泌尿系統插管、呼吸機插管等侵入性的操作治療。而下呼吸道感染是神經內科感染類型的一種,其會加重患者病情,影響患者的病情恢復以及治療效果,病情嚴重的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等。因此需要探究對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因素,早期時候采取措施預防,根據感染原因做好相關治療準備[3]。
從研究結果上可知,神經內科下呼吸道感染危險因素有年齡、侵入性操作、住院時間、抗菌藥使用時間等。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需要關注年齡較大的患者、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住院時間較長的患者以及使用抗菌藥時間較長的患者,出現感染時候可及時發現并及時采取措施治療,同時加強上述患者的護理要求,做好無菌操作以及環境消毒護理,做好感染預防工作。同時采取針對性措施從源頭上預防下呼吸道感染情況,如縮短住院時間,侵入性操作時候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與無菌護理等,降低患者的感染率以及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對患者病情恢復的有效。
參考文獻
[1] 付星光,于年雁.神經內科下呼吸道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6):136.
[2] 胡冬梅.神經內科患者發生下呼吸道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當代醫學,2016,22(01):83-84.
[3] 宋昱晨,趙美芳,王月花.呼吸內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見病原菌分布與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09):1965-1967.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