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課程所包含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知識都比較雜亂,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對所學知識點用心整理和歸納,就會出現記憶混亂的現象,這也是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本文中主要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時政熱點以及歷史知識的整合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首先分析了將初中歷史課堂與時政熱點整合的意義,然后提出了幾點有效將歷史課堂教學與時政熱點整合的策略,期望能夠為讀者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時政熱點;歷史知識;整合策略
一、 前言
從古代到現代,我國的生產力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傳統生產設備也已經換成了現代化的生產工具,大大提高了生產的效率,比如:過去的毛筆變成了現如今的碳素筆,之前的馬車也變成了火車和飛機,人們的生活環境以及社會觀念也發生了非常重要的變化,只有人心未變。歷史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很多之前發生的事情在變化如此巨大的今天也會發生,所以歷史教師在對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歷史知識與時政熱點整合在一起,探尋其中存在的歷史規律,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二、 初中歷史知識與時政熱點整合的意義
(一) 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國家新課程標準的制定和不斷實施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明確指出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應該只對課本中的知識進行分析和講解,還應該為學生分析課本以外的一些生活事件和知識。比如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或者是在雜質上刊登的資源。尤其是要將歷史知識與當前的時政熱點進行整合,從而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補充,同時還可以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在過去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都是采取傳統教學模式來完成歷史知識的教學,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更多的交流與互動,學習過程非常枯燥無聊,有些學生就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不大,再加上課程枯燥無聊,直接放棄對歷史課程的學習。而在歷史教學中將歷史知識與時政熱點整合可以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集中注意力,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二) 有助于開闊學生的歷史視野
歷史這門課程就是對過去所發生的事件或者人物的記載和分析,本身具有諸多特點,包括具備較高的概述性,還具備一定的歷史規律性。學生在對歷史知識學習的時候,可以將歷史課本當成是故事書來學習和理解,但是在有關歷史本質性的問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理解起來難度比較高,這時就需要歷史教師來徹底地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而時政熱點肯定是學生接觸的比較熟悉的時間,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將時政熱點與初中歷史知識整合,教師就可以采取時政熱點來對過去的歷史時間進行表現,增加學生的歷史接觸面,同時也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歷史視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從而把握歷史事件以及時政熱點間存在的歷史規律性。
(三) 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從古至今,歷史總是在不斷向前發展的,在歷史事件發展的過程中也都具備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在初中歷史課程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通過將歷史知識與時政熱點有效整合就能夠促進學生找到并理解這兩者之間存在的共通性,發現其中存在的歷史真相,這有助于學生對外界事物產生一個正確的看法,形成一個自己獨特的觀點和看法,也就是幫助學生培養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這對于學生今后的歷史學習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三、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歷史知識與時政熱點整合的有效策略
(一) 提高歷史教師專業素質并充分考慮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想將歷史知識與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有效整合,就需要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繼續深入研究歷史知識,同時多了解一些時政熱點,把握這兩者之間的聯系,從而才能夠在歷史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教學指導,實現歷史知識與時政熱點的有效整合。另外,歷史教師還應該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夠很好地滿足國家和社會對學生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和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和互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教學中來,從而有效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另外,在對歷史知識與時政熱點整合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充分考慮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以及不同的接受能力來完成教學計劃與教學目標的設計與制定,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二) 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自己進行相關知識的整合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國家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平等的交流與互動,所以在歷史知識與時政熱點整合教學的過程中,歷史教師就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自己整合歷史知識與時政熱點,然后互相交流,共同受益。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落實學生在課堂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想法以及整合的內容來對教學進行補充和完善。
比如,中國與日本之間的關系一直不太和諧,經常出現矛盾,在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在2014年的時候,我國與日本之間的關系一直非常微妙,當有一點好轉的時候,日本政客就會立刻轉臉,去參拜靖國神社,甚至發起釣魚島爭端等,我國依然堅持和平外交理念。歷史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以上內容來談一談自己對中日兩國關系的看法,并討論一下對中日兩國關系未來發展的展望。學生通過論述就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并認識到歷史事件發展的規律性,并對時政以及歷史之間的關聯也會形成基本的認知。歷史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論述進行評價和指導,在相互交流和探討的過程中,學生以及教師都會有所收獲。
(三) 讓學生從時政熱點作為切入點去理解歷史知識點
時政熱點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多,與之有關的歷史知識也有很多,且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對學生進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歷史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將時政熱點作為切入點來對歷史知識理解和分析,因為這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共性,通過理解時政熱點,以此對照著理解過去的歷史事件,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歷史的內容,同時學生通過對歷史知識的學習還會體會到時政熱點的真實目的以及所具備的重要的現實價值。
比如,歷史教師在對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這部分內容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將其與當前國家所推行的一帶一路政策進行聯系,把一帶一路政策作為切入點,首先讓學生了解和把握這兩者之間所存在的相同之處,然后分別解釋一帶一路以及絲綢之路的概念并介紹路線圖。一帶一路就是一種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建議,在這基于我國當前發展的情況所提出的與其他國家之間進行聯系的一個重要窗口。而絲綢之路是在21世紀所開創的一條運輸道路。前者是對行之有效的合作平臺進行利用,并高舉和平發展旗幟,主動與毗鄰我國的鄰國所構建的一種良好的經濟伙伴關系,這對于今后多邊關系發展共同體的構建是十分有利的。在對這兩者的概念進行簡單介紹之后,歷史教師還需要分別介紹其特點,并列舉一些實例來對此進行分析和說明,幫助學生更好地對這節歷史課程進行分析和理解。
(四) 從歷史的角度對時政熱點進行分析,從規律性的角度將時政熱點進行升華
初中歷史教師在對時政熱點與歷史知識整合的過程中,應該站在歷史的角度來對時政熱點進行分析和研究,然后對時政熱點以及歷史知識之間存在的規律進行探討,站在規律的角度將時政熱點進行升華,推算事物未來的發展。因此,歷史教師在對歷史課程教學的時候,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總結歷史規律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學生提供教學指導的時候對歷史發展觀進行利用,幫助學生深入分析并總結歷史,養成一個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尤其是在將時政熱點以及歷史知識整合的過程中,歷史教師應該對時政熱點發現的原因、過程以及結果與歷史事件進行比對,弄清楚這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從而明白這兩者雖然處于不同的時代,但是都代表著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讓學生從歷史規律的角度去理解事件的歷史真相。
(五) 注重將時政熱點問題與歷史復習進行專題化教學
不僅在歷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在對歷史知識復習的時候,歷史教師也可以將其與時政熱點整合來完成。在進行歷史復習備考的教學上,歷史教師要重視“時政熱點”的問題,并對“時政熱點”問題進行升級,以應對歷史備考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幾點內容。首先,歷史教師需要掌握足夠多的時政熱點素材,只有這樣才能夠將時政熱點問題進行升級,對學生進行專題化教學,這是基礎條件。其次,在組織和開展專題化教學之前,教師還應該提前設計好所考察的內容,并完成答案的制定,這可以有效保障教師能夠站在歷史知識點的角度來對現實問題進行解決,這也是專題化教學的重要內容。再次,歷史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從問題的角度運用歷史思維進行思考和解決,實現歷史知識的有效運用,保證歷史的理論知識和時政熱點材料的統一結合。最后,專題化教學的立意要明確,有大局觀,從而才能夠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以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為例,在對這部分內容復習的時候,歷史教師就可以與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果進行整合,對學生開展專題教學,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并對歷史發展規律進行利用來對這兩者進行深入分析和理解,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自己的歷史知識對現實的問題進行合理分析和總結,培養學生的歷史觀和大局觀。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歷史在發展的過程中具有規律性,所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史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書,我們可以從中讀出很多人情世故和人生哲理。時政熱點在某個角度來看也是屬于歷史規律的重新演繹,只是換了不同的時代背景和人物。時政熱點和歷史知識是有共性的,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將時政熱點與歷史知識有效整合才能夠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學生收獲更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向東.滲透時政熱點增強歷史時效——淺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與時政熱點的整合滲透[J].教師,2014(12):85.
[2]郭光軍,時政熱點與我的歷史教學[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7(12):73.
[3]周建群.如何運用時事熱點優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J]華夏教師,2018(15):48.
[4]陳東英.用時政熱點引領高中政治課堂[J]中學課程資源,2018(1):50.
作者簡介:姚冰冰,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廣西欽州市靈山縣靈城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