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奎 王倩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開展教學方法創新性研究與實踐,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活”起來,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針對性,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直接而重大的意義。此文主要介紹本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的具體做法,希冀對其他高職院校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35-0035-03
作者簡介:陳德奎(1968-),男,遼寧大連人,本科,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學聯合黨總支書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這就明確提出了新時代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新要求,為辦好思政課作出了新部署,為加強思政課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下面就我院近年來思政課教學改革,特別是在“活”上下功夫,進一步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針對性方面的具體做法進行介紹,即“理論+實踐+網絡”的教學體系和“七三開+免試+網上考試”的考試考核評價體系的“雙三加”模式。
一、“理論+實踐+網絡”的教學體系
(一)以問題為導向,采取專題式教學,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和認知體系轉變
“最好的教育不是灌輸而是啟迪”。過去的課堂教學完全遵循教材體系,而且以教師理論灌輸為主,抽象又枯燥乏味,學生不感興趣;現在我們結合高職學生實際,做到“理論有用、適度”,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以問題為導向,采用專題式教學,向課堂要質量、要效果,運用適合學生特點和需求的方法,為學生提供色香味形俱佳的精神大餐。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8年版)教材共包括緒論、六章的內容,我們將課程設計為“入學教育篇”、“理想精神、人生價值篇”、“道德篇”和“法律篇”等四大專題。在教學過程中,每個理論部分教師理論講授45—60分鐘、學生研討發言和互動30—45分鐘;每節課設計1-2個問題,共開展6次分組研討;圍繞所學專業,思考未來的職業和就業,開展“理想從這里起航”主題演講;以“創造有價值的人生”為題,開展大學生講思政課活動;觀看《建軍大業》、《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今日說法》等影視資料;開展讀書活動,組織學生閱讀梁漱溟的《人心與人生》,撰寫一篇800字以上的讀書體會,從中領悟人生真諦。
(二)將實踐育人工作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同時制定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標準和授課計劃
在實踐教學方面,思政課開設了16學時的實踐教學并寫入了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具體包括課上和課下實踐、課內和課外實踐、校內和校外實踐和主題實踐活動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各安排8學時的實踐教學,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程標準》,對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組織實施、具體要求及成績評定進行了明確規定。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從2013年起開展“愛國主義”主題實踐教學活動,經過班級初賽、各系復賽和全院成果匯報展演,激勵大學生運用所學和專長,將滿腔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按照“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教學計劃”,先后開展“我偉大的祖國,我可愛的母親”——家國情懷、敬老感恩社會體驗;“道德在身邊,文明伴我行”——校園內道德觀察行動;“順利就業,成功創業不是夢”——優秀畢業生就業、創業專題報告會;“法律大講堂”——學習憲法法律,文明修身守法講座等實踐教學活動。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開展“家鄉美、學院情”主題實踐教學活動,廣大學生切身感受到改革開放給自己家鄉和學院發展變化帶來的重大影響,使大學生們對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體會;組織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實踐社團——“躬行社”成員奔赴望兒山、親和源、楊運烈士墓教育基地開展“敬老愛老、家國情懷”、“愛國主義”實踐教學活動,成員在班級進行匯報展示。
同時,思政課教師每學期到企業調研和實踐2-3次,深入了解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將專業元素融入思政課中,使思政課上出專業味,實現思政課與課程思政的有機結合。
(三)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思政課在線學習和師生互動
在利用網絡方面,適應“互聯網+”和青年人的喜好,把藍墨云班課和超星爾雅有機結合,實現教師課堂理論講授與學生課下線上學習相結合。利用超星爾雅平臺,我們開通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四章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六章的學習內容(包括視頻和習題),作為必修課要求學生必須完成任務;特別是充分利用學生手機端引入藍墨云班課,實現簽到、學習、互動、討論、測試、評價、搖一搖等功能,其經驗值作為成績考核的一個重要方面。
結合“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和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改革開放1周年”和“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等,利用超星爾雅平臺在學生中廣泛開展網上知識競賽活動。由思政課教師集中出了一套500多道單項選擇的題庫,學生實名注冊登錄爾雅平臺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答題并提交,系統自動生成學生成績。通過系列活動,廣大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認識和理解,更加堅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更加堅定了“四個自信”。
總之,“理論+實踐+網絡”的教學方式使課堂、課下和網絡真正“活”了起來,提高了教學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學生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據調查,75.3%的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表示贊成和接受。
二、“七三開+免試+網上考試”的考試考核評價體系
為配合教學改革,思政部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考核方式、方法上進行了探索和創新,特別是加大了對學生的平時考核力度,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主客觀評價、課上與課下評價、德育與智育評價相結合,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評價相結合,建立“七三開+免試+網上考試”的考試考核評價體系,即平時考核成績70分,期末考試(網上考試)成績30分,每班按學生數的40﹪比例確定免試學生名單。
(一)平時考核(70分)
1.課堂出勤(10%)。任課教師根據每堂課學生到課情況(利用手機簽到)給予成績;凡是有曠課、遲到、早退的,每次扣3-5分,直到10分扣完為止;病事假的,酌情扣分。
2.藍墨云或雨課堂經驗值(10%)。這是對學生在一學期內課堂表現的綜合考核,期末按一定比例給予2分-10分的分數。
3.分組研討(10%)。結合專題教學,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堂上,圍繞不同題目開展分組研討,最后以每個小組的總成績分別給予組員的不同分數。
4.主題實踐活動(10%)。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分別開展以“愛國主義”和“家鄉美、學院情”為主題的教學實踐活動,經過班級、各系和全院比賽,教師根據學生表現給予評價。
5.學生講思政課或網上知識競賽(10%)。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開展“大學生講思政課”活動,根據每組的表現給予不同分數;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結合重大紀念日、節日開展網上知識競賽,根據平臺提供的成績,任課教師給予每名學生相應成績。
6.作業(10%)。根據教學內容和計劃的要求和安排,組織學生觀看《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閱讀《毛豐美的故事》或者《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等,要求學生撰寫一篇800字以上的學習心得,任課教師批閱后給予成績。
7.日常行為表現(10%)。即期末時思政課教師與各班輔導員溝通,由輔導員填寫學生道德品行表并根據每位同學一學期的表現給予相應的分數,凡因違紀等原因受到院、系處分者,此項成績為0分。
(二)期末考試(30分)
期末時由思政部教師集中出600道的題庫,主要包括單項選擇題和判斷題,利用爾雅平臺,除免試學生外其他學生通過自己的手機登錄進行網上答題。采取隨機抽取題庫的形式進行,每套題包括80道單項選擇題、20道判斷題,每道題1分,共100分;在60分鐘內完成答題,答題完畢后提交;其成績占總成績的30%。
(三)免試
1.名單確定。思政課教師依據學生整個學期的平時考核成績和相關表現,按班級學生數的40%比例確定擬免試學生名單,免試的同學不參加期末考核。在網上知識競賽、主題實踐活動和日常行為表現三方面采取一票否決制,凡是未參加網上知識競賽和主題實踐活動者取消免試資格,凡因違紀受到院、系處分者取消免試資格。
2.成績。任課教師依據學生平時考核成績的高低及各方面表現給予學生成績90-95分。
3.公示。免試學生名單以系和班級為單位在全院公示3天,接受廣大學生的監督和反饋,在沒有異議的情況下,最后報教務處備案,由任課教師登錄學院“教務成績管理系統”錄入該生成績。
三、深入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使思政課“活力”更足
通過近幾年的改革和實踐,目前我院的思政課已經基本上改變以往學生不感興趣、不愛聽的狀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感大為提高,課前認真收集準備材料,課上討論發言熱烈,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抬頭率”大幅提高;學生對每一項考核都非常重視和珍惜,個人參與的積極性和團隊合作意識得到提高,也體現出思政課主渠道與大學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有機結合。在對思政課教學改革滿意度調查中,有98.5%的學生表示非常滿意和基本滿意。
立德樹人任重道遠。今后我院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八個相統一”的要求,通過進一步完善教材體系、深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素質等來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使思政課“活”起來,并真正“火”起來,使思政課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的課程。
[ 參 考 文 獻 ]
[1]王炳林.教師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所在[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
[2]朱漪.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質要解決好的幾個關鍵問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01).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6.
[4]《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教社科[2015]2號.
[5]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講話,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