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發展飛速,法律體系的構建也開始步入正軌。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我國開始引用刑法交易學體系和一些域外法律解釋,促使我國法律部門向著實用化、理論化發展。如果希冀刑法解釋及其刑法理論得到進一步升華,當代法律工作者必須要對其應用規則進行深入了解。從特定角度上看,刑法解釋由多種要素構成,歷史解釋、文義解釋、目的解釋等都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解釋的實施離不開規則的制定,要想這些刑法解釋能得到更好的詮釋,解釋規則應運而生。在本文中,我們就來談一談刑法解釋規則是如何運用的。
關鍵詞:現代社會;刑法解釋;應用研究;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D92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35-0119-02
作者簡介:馬航(1969-),男,漢族,吉林長春人,本科,吉林大學口腔醫院,助理研究員。
法律解釋規則,從本質上看,它是在法治的基礎上,要求法律工作者嚴格遵循相關規則。刑法解釋規則涉及到諸多方面,包含位階規則、思維規則、操作規則等。其中思維規則占據著主導地位,它具有靈活性及開放性。法律工作者在進行與刑法相關的工作時,一定不能忘記其解釋規則的應用!
一、刑法解釋規則的基本含義
我國的法律體系是按照一定原則、規則組建而成的,法律體系也可以說是部門法體系,它與我國現行法律制度的運行息息相關。刑法解釋就是其法律解釋的重要分支,從字面意思上,我們不難看出,法律解釋學其實包含了刑法解釋學。它們兩者的關系可以歸屬為種屬關系,刑法解釋學的發展還是要依靠著法律解釋學的進步[1]。刑法解釋的活動核心是圍繞著刑罰的判處來展開的,罪刑法定原則成為了其判罪的基本原則,刑事解釋規則的內容與概念也和它有著密切關系。但這個原則基本只在刑法上運用,其他法律有著自己的適用規則。刑法具有強制性與嚴厲性的特點,這和其他法律體系存在著明顯不同,因此在法律的應用上刑法解釋區別于其他的法律解釋。除此之外,刑法解釋還受到了人權原則、民主原則、發展原則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它和其他法律解釋的不同。
簡單來說,刑法法律規則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形態。首先,刑法解釋中的思維原則理解起來較困難,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想理解好它,法律從業人員必須要投入極大的精力。思維原則其實就是指思維運行規律,在刑法解釋的過程中,解釋者要調動起自己的思維來進行思考。其次,刑法解釋中的操作原則就是以具體的形態而存在的,和思維原則相比,它更容易理解。為了加強對這些規則的理解,解釋者可以用直接的方式將解釋要素運用過程中的規律性內容進行提取,這樣一來,我們對這些刑法解釋的了解將會更加深刻!
二、刑法解釋規則的意義
(一)刑法解釋規則有 利于提升刑法解釋的實踐性
法律解釋規則的實務意義可以歸結為以下四點:在解釋中,運用達成共識、爭取支持的手段;在解釋中,運用實際操作的法則;對解釋的結果提供正當化的基礎;檢驗結果是否正確[2]。由此可見,增強解釋過程的合理性正好形成了法律解釋的實踐意義。刑法解釋規則主要追溯于刑事司法活動,刑法解釋活動中的規律正反映了刑法解釋的內在含義。在歸納解釋的過程中,我們加深了對刑事活動的理解,法律解釋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刑法解釋規則雖然具有簡明扼要的特點,但是它并不能成為快速使用的簡易規則。有些學者認為,法律解釋方法理論遠離了實際,復雜的理論并不能直接表達為簡易的規則。本文對此觀點表示了異議,從一方面來講,法律實踐與法學理論之間的差異主要和法學的體制和制度有關。刑法解釋規則要具有一定的理性要素后,才能推動刑事活動的深入與發展。從另一方面來講,刑法解釋規則雖然是刑法解釋理論與實踐的簡單化,但是這并不能說明刑法解釋是樸素的。為了讓法律解釋規則能得到廣泛運用,司法者必須要加深對刑法理論的理解。
一句話說得很好:“在各種法學理論中,法律解釋學是最貼近司法實踐的理論。”法律解釋學的運用正構建起了案件與法律之間的橋梁。因此,刑法解釋規則是對刑法解釋理論的普遍性提煉,還是對刑法解釋的規律性總結。在刑事法律中,司法工作者必須加深對刑事解釋的理解,積極發揮刑罰方法論在刑事裁判中的重要作用。
(二)刑法解釋規則有利于加強刑法解釋的確定性
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是刑法解釋規則設立的實質,只有法治才能給社會帶來和諧、安寧。法律的實行必須建立在法律權威的基礎上,因此,法律在邏輯上必須要有連貫性,在發展上必須要有穩定性。在現實生活中,國家有義務讓法律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下,只有這樣,人們才能盡快融入進“法治社會”的氛圍。法律的預見性、完整性、穩定性等都是對法律確定性的認同,在這種情形下,絕對的形式法治社會已一去不復返,人們要開始構思起現代法律社會的藍圖。除此之外,法律解釋的存在是當今人們已達成的共識,它不僅可以緩解社會與法律之間矛盾,還能加強社會與法治的聯系。由此,以確定性為外觀標簽的法律因法律解釋的出現而賦予了新的意義。相信過不了多久,現代社會將會全面轉型,人們的守法意識將會越來越深刻。
三、刑法解釋思維的比較規則
(一)刑法解釋主要的思維內容
刑法解釋思維主要是指解釋者在解釋的過程中所運用的具有總結性的思考方法。當代部分學者主張,如今我國所運用的刑法原則、規則和理論體系都與西方國家有著密切的關聯。在法律應用中,這種情形早已見怪不怪,在清朝早已出現了這種情況。我國所運用的刑法理論與原則是從最初的德日模式向蘇俄模式轉變而來的,在長期的發展中,我國的刑法理論體系也仍存在著西方法律的影子,西方刑事制度框架對中國刑事法治的影響極深。但由于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刑事法律和西方形式法律在兼容時出現了較大問題,西方法治思維得不到明顯的顯現,尤其是形式化色彩對概念問題的影響頗深,中國刑事法律制度在法律實踐中的得不到良好實施。
(二)刑事法律中的比較規則
申明類型思維一般會運用到比較規則,這種規則對塑造行為類型有著極大幫助。我國的刑法分為總則與分則,刑法分則中所列舉的罪狀一般是以文本的形式來呈現的,但其內容所描述的對象大多源自于實際生活。在裁決具體案件時,司法工作者要將刑法文本和案件事實相歸結,讓裁判結論和法律規范相契合。法律工作者還要將法律文本中的法律規范不斷細化,為我國刑法體系的完備奠定起堅實的基礎。
法律規范和生活事實其實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聯系它們之間紐帶就是行為類型。行為類型具有評價、決斷、分析等現實意義,它將自身生動真實的特性顯露無疑。因此,行為類型應發揮好自己的中介作用,讓刑事案件與刑法規范能進行雙向性的互動。這種雙向性互動的過程其實就是刑法適用,以此類推下去,刑法與實際生活的關系將會越來越緊密!
總的來說,比較思維規則對司法工作者有著嚴格要求,它需要其從業人員能靈活運用類型思維去思考。為了讓類型思維得以重構,法律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考慮未來與歷史的關系,讓刑法規范和具體案件能連接到一起!
四、刑法解釋的文義規則
文義規則是文義解釋的基礎,文義解釋的進行要依賴著文義規則制約。文義解釋具有限定性、輔助性等特征,法律文本的釋義大多情況下都是依靠著文義解釋來進行的。只要對法律文本進行審查,那就表明了解釋與證明活動已開始。
普通法系國家對于法律解釋都有自己定下的規則,其中字義規則、弊端規則與黃金規則都是其常用規則。首先,字義規則是指法律解釋文本的字義較清晰,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其字面解釋來工作。在我國,文義解釋的應用規則可簡稱為語法規則、次要含義規則及通常含義規則等,它們和語言解釋有著重合關系。正因罪刑法定原則的影響較深遠,所以刑法解釋規則要比其他法律規則更注重文義底線的保留。總而言之,刑法解釋中的文義規則要看清情況,合理運用。
五、刑法解釋操作的體系規則
在法律學界很多學者都認為,體系解釋的規則一般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法律制度化下的準定規則;其次是使用整體對個別規則進行理解;最后是應用同類解釋規則。最后這個規則極其重要,它指的是一般性類別和具體舉例的事及人同屬于一個類型。除此之外,例示性規定還比概括性規定更勝一籌,立法人員想要法律一直維持著可操作性和適應性,具體列舉的工作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些情況下,例示性規定還對概括性規定起著示范作用,立法人員必須要小心執法,不可行差踏錯。
六、結語
綜上所述,刑法解釋貫穿在了刑事法律實踐的全過程。當代法律者必須采取積極的措施,促進我國刑事法律體系又好又快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賈文超.刑法中“等”字的解釋規則研究[D].山東大學,2018.
[2]黃京平.修正后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溯及力判斷規則[J].中國檢察官,2016(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