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然
【摘要】聲樂演唱是人們表達感情和作品的一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表演者的歌唱技巧和演唱能力,如果在演唱過程中呆若木雞只是發出聲音,那就是無聊透頂,且聲樂表演沒有活力、沒有舞臺表演力,就像是沒有翅膀的老鷹,失去了飛翔的權利。本文以在聲樂演唱中肢體語言的表達作以討論。
【關鍵詞】聲樂演唱;肢體語言;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聲樂表演中肢體語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獲得成功的表演,首先要理解歌曲的含義和創作背景才能將歌曲富有感情的唱出來。當然,這個過程中少不了肢體語言的配合和靈活運用,才會讓演唱更加負有生命,讓演唱更有活力,更能吸引人的眼球。
一、聲樂的特點
(一)專業性
聲樂演唱想要拿出更加專業的聲樂作品,不僅需要一定的歌唱技巧,還需要后天的不斷努力,只有經過長期的訓練,熟能生巧,對聲樂技巧的把控才會更加純熟,表演才會變得更加專業,在舞臺上就能夠熟練的運用肢體語言。
(二)實踐性
在進行聲樂練習時,應該高度的重視實際的訓練的指導,因為每個同學具有不同的學習能力,所以在訓練的過程中應該適當的進行差異化的訓練,不同的學生訓練的強度和側重點應該有所不同,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有足夠的練習,才能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掌握演唱技巧。
(三)體驗性
聲樂來自生活,是人們在生活中的藝術縮影,在練習聲樂的過程中,是演唱者第一次的體驗,觀看者在欣賞聲樂表演時是第二次體驗,因此在訓練過程中,要從聲樂演唱鑒賞能力上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綜上,基于聲樂演唱的三個特性,能夠看到肢體語言在聲樂演唱中極為重要。
二、聲樂肢體語言的重要性
聲樂演唱是一種以聲樂為主,表演為輔,展現作品、表達感情的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不同的語言強弱、語言類型只有通過肢體來輔助才會更加的有張力,才會盡情的將做平的感情與表演者融為一體;體態語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形式,是通過軀干的彎折程度來展現情感的,比如升國旗時行注目禮表達了人們多祖國的熱愛,對國旗莊重的情感,肢體語言會比語言更加生動形象;聲樂屬于表演藝術,它呈現的內容包括‘唱和‘演,兩者不可分離,即在歌唱與肢體語言的交融下,完成對歌曲內容和風格的表達,這也屬于一種二度創作,表演者運用自己的肢體表演,重新演繹了作品細膩的感情。在這個創作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肢體語言的合理分配,肢體語言套過突出,則會本末倒置,因此一定要把握合適的比例,才會巧妙地發揮肢體語言的作用。肢體語言在聲樂演唱中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在平常的訓練中,也要訓練肢體語言與聲樂的搭配。
三、聲樂的表達方式
(一)應用肢體語言強化演唱技巧
訓練者要想從根本上提高聲樂演唱的教學效果,就要從自我做起,提高自身的聲樂演唱能力,并且加強聲樂演唱教學的管理和領導能力,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在教學方式上進行創新。在思想上重視聲樂訓練老師和同學要重視聲樂訓練,在課堂上形成一種人人都重視肢體語言的教學氣氛,并確定教學目標,向著目標前進;在進行聲樂訓練時,注重強化學習者的發聲技巧,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成年人對于聲樂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概念,很多理論施工的知識雖然銘記于心,但是卻無法理解,也無法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習者進行一些發聲訓練。例如在學習一些發聲的時候,可以和演唱一起進行訓練,這樣在訓練的過程中通過完整的演練,發聲就會更加準確,學生對于演唱也會更加熟練。
(二)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
在學習聲樂表演時,保持輕松的狀態和愉悅的心情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保持訓練的效果。所以,肢體語言在消除心理障礙的時候也得到廣泛的應用,長期以來和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都是采擁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主講,學生聽,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聲樂知識,只有一部分學生能夠學到東西,而一部分學生現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緊張會顯得十分拘謹,對訓練聲樂造成影響,但是在訓練的過程中運用肢體語言,便可以有效地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消除學生內心的障礙。在表演聲樂的過程中有所有的肌肉配合大腦得調動和支配,所以在練習聲樂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會緊張導致聲樂練習不能很好地進行下去。因此,在平常的練習過程中,可以根據課程的情況安排一些肢體語言活動,讓學生能靈活地運用肢體語言訓練聲樂演唱。
(三)用肢體語言加深作品理解
教師運用肢體語言能夠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當前我國學生對聲樂的熟悉程度還不是很深,很多學生對于聲樂的演唱還停留在模仿階段,大部分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沒有投入感情,演唱效果較差。肢體語言的運用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肢體語言的運用具有目的性,不是盲目的運用,其目的就是要將作品完美的表演出來,這一點在聲樂作品的旋律和歌詞上很好的得以展現。因此,教師在進行聲樂訓練之前,需要安排學生深刻的對作品進行解讀和感受,了解音樂的創作背景,讓學生可以自己根據歌詞的變化和高低起伏,組織安排肢體語言,學生又能利用肢體語言將作品記憶得更加深刻。只有深刻的體驗才能讓作品更加富有感情,聲樂是一門藝術,要想從根本上提高聲樂演唱技能,就必須讓學生打好基礎,以便應對后期的訓練。例如在學習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時,可以事先讓學生了解歌詞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的平生所為,以及這首歌曲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學生在唱到“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一片冬麥子,那個一片高粱”時,就會對這個美麗的景象感到希望和憧憬,學生的眼神應該是發亮的、自豪的,將右手伸向遠方,那是我的家鄉。
四、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保持良好的表情
在演唱進行前,教師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表情,在這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們看一個愉快輕松的舞蹈視頻,要求學生觀察視頻中柔美的身段和柔和的表情,讓學生意識到表演時良好表情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頭部保持在正前方,雙眼有神,下巴和肩膀保持自然垂直,脖頸放輕松,想象一幅美好的畫面或者回憶視頻中的畫面,讓自己保持冷靜和平靜。讓自己的精神狀態飽滿輕松,眼神方面避免呆滯,將穩重的情感集中在眼睛里和面部,人說眼睛里有星辰大海,那么當然也有歡喜憂愁。面部肌肉應該保持松弛,確保整個面部狀態呈現放松狀態[1]。
(二)保持良好的姿態
在演唱的過程中,一到學生保持正確的姿勢,雙手自然下垂,將手放大腿外側,避免出現緊張約束的感覺,給觀眾呈現出激情飽滿的狀態。手勢是一種無聲的表演,因此在聲樂演唱中可以提高表演水平。例如,在演唱過程中出現召喚的的歌詞時,學生的眼神隨著手勢看過去,手掌張開,做出召喚的姿勢慢慢移動。如果音樂較為緩慢,可以緩慢移動手勢,以寧靜、優雅的姿態迎合歌曲。肢體語言應該根據歌曲的旋律和音調做出不同的姿勢。
(三)加強實踐訓練
聲樂表演不僅要求表演者有超高的技巧,能靈活的運用肢體語言,還要求學生具有優秀的舞臺素養,舞臺素養的表現在于在表演中能夠收放自如,靈活應對突發狀況,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練習中模擬真實舞臺,以達到舞臺要求,能在表演中對肢體語言運用自如。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要在聲樂演唱訓練中能夠掌握熟練的訓練技巧,并且對肢體語言進行特定的訓練,才可以讓學生對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才能在聲樂演唱更加富有生命力、更加傳神,因此,肢體語言在聲樂演唱中的運用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教師和學生在運用過程中也要根據歌曲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參考文獻
[1]呂清.探討將肢體語言應用于聲樂演唱教學的有效對策[J].北方音樂,2016(7):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