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怡
摘要:2019年1月1日起,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社會各界對改革議論不絕,部分企業充滿擔憂。本文基于對株洲部分企業成本負擔、社保繳費現狀展開調查研究發現,相當一部分企業成本負擔持續偏重,經營壓力居高不下,部分企業社保繳費規范性較差。本文嘗試通過分析社會保險費征繳方式改革對企業負擔預計造成的影響,提出相關對策與建議,希望幫助企業規避風險、提質增收。
關鍵詞:社會保險費 征繳方式改革 繳費基數 制度性交易成本 就業
一、研究背景與相關文獻綜述
2019年1月1日開始,稅務部門成為社保費征繳的唯一主體,負責包括繳費數額核定、征收在內的全部征繳環節。但由于前期我國企業社保繳費“偷、逃、少、漏”問題較為嚴重,改革對企業稅費繳納影響顯著,學界對本次社保征繳方式改革效果看法不一。彭雪梅(2015)[1]等學者認為稅務部門征收社會保險費有利于促進參保人數的快速增長,提高社保覆蓋面。胡繼曄(2019)[2]、陳穎(2019)[3]等學者認為,改革后稅務部門可借助其強有力的數據系統與稽核力量,通過對比分析企業各稅種繳款信息,實現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精準計算,繼而實現對企業違規行為的準確查實與有效打擊。楊翠迎、程昱(2019)[4]認為,雖然本次改革是機構職能優化,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趨勢,但也將在短期內造成企業社保費負擔加重,進而提高小、弱、微企業生存壓力,繳費群體在短期內難以適應政策變化。
社保征繳方式改革短期內雖將造成企業勞動力成本激增與心態變化,但也將帶來企業部分稅費負擔的有效降低,對促進公平競爭意義重大,有利于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從長期看,改革也將對我國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產生巨大正面影響。
二、株洲市社保征繳方式改革前后變化情況
改革前,株洲市企業社會保險費征管職能履行以社保部門為主。社保部門通過在商業銀行開立的社保經辦機構收入戶進行社保資金收繳,月底將收入戶當月累計結存資金悉數劃入財政社保資金專戶;稅務部門負責代征家樂福、時代電子等部分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費,方式類同繳稅。
改革后,社保繳費流程類同稅務征收的其他稅費,相關資金通過電子或手工方式繳入財政部門在人民銀行開立的待劃轉社會保險費賬戶,由人民銀行按期將賬戶資金撥至社保基金支出專戶。截至目前,株洲市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費、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由稅務機關征收,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職工其他險種繳費(含靈活就業人員),暫按原征收體制。
三、樣本企業經營及成本負擔情況概述
為了解社保征繳方式改革對企業負擔的影響,筆者對株洲市57家企業進行了調研,包括制造業、批發與零售業等行業大、中、小微型企業。調研結果顯示,樣本企業成本負擔普遍較重,社保負擔居高不下,大中型企業、國有企業社保繳費相對規范,小微企業不繳、少繳問題明顯。
一是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持續偏高,招工難度大。調研結果顯示,近八成樣本企業原材料成本占比超30%。如某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2018年及2019年1季度營業成本同比分別上升4.8%、5.8%,利潤總額持續走低,2019年1季度跌零;樣本企業中,近五成企業勞動力成本占比超20%,超七成企業認為招工難度中等偏大。如某新材料研發制造企業反映,因企業發展勢頭良好,業務擴展致使用工需求大幅增長,但目前勞動力市場工資水平逐年提高,企業招工難度漸增。
二是企業社保負擔居高不下。樣本企業社會保險費負擔偏重。如某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2018年、2019年1季度實繳社會保險費分別超同期利潤總額10.7萬元、85.6萬元;某軌道交通行業企業社保增速已超部分稅種增速,2018年該企業實繳社保費2.61億元,同比增長12.9%,而實繳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同比分別降低20.5%、50.5%。
三是企業繳費規范性相對較差,選擇性參保情況嚴重。調研結果顯示,樣本小微型企業少繳、不繳問題嚴重,41.1%的樣本企業存在未繳社會保險費情況,以小微企業為主;部分中小微企業經營穩定性較差,實際工資水平無法準確核定,普遍按政策規定范圍內的基數下限繳費。如某教輔機構以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為基數為其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部分企業因員工流動性較大,實際用工情況難以確定,存在漏繳現象。如樣本企業中,某陶瓷生產企業僅為員工繳納了養老保險費及工傷保險費,5家企業僅為員工繳納了養老保險費。
四、社保費征繳方式改革預計為企業帶來的主要影響
(一)社保繳費剛性提高,企業勞動力成本增長,嚴征管帶來的繳費規范痛感明顯
征繳方式改革對繳費規范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影響不大。據某國有小微企業反映,企業一直按照實際工資總額計算繳費基數,改革后勞動力成本將因社保減費降率政策而減少;但對繳費欠規范企業而言,若按員工實際應發工資全員全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增負”將是大概率事件,或在一定程度上沖抵減費降率政策帶來的獲得感。據調查,超八成樣本企業預計企業社會保險費負擔顯增。如某私營企業反映,征管新政將使企業用工成本增長30%左右。
(二)部分企業計劃通過裁員、靈活用工等方式減負,或影響穩定就業
盡管政府提出改革將“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但出于對稅務部門征管、稽查能力的畏懼,以及對企業經營形勢的預判,部分企業存在較大顧慮,計劃通過裁員、降薪、靈活用工等方式減負增效,或對長期就業穩定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如某私營企業表示,為保證現有員工收入不受影響,企業將提高招工要求,預計2019年招工人數將下降50%;為規避改革帶來的成本激增問題,部分企業充分研究政策要求、深挖政策優惠紓困,如樣本企業中有3家出口型商貿企業目前通過招收社保已足額繳納人員以節約勞動力成本、有3家小微企業計劃招收殘疾人、退伍士兵等人員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三)受嚴征管及降費率政策雙重刺激,部分企業轉型提質壓力增大
部分企業由于不具備穩定的現金流、經濟利潤較薄,盈利能力、議價能力較差,勞動力負擔無法轉嫁至上、下游供銷方,員工乃至企業替代風險較大,若不想剛性吸收上升的成本負擔,企業就必須提升自身實力。據統計,約六成樣本企業計劃通過技術改造、流程優化及成本管控等方式提升企業價值,通過轉型升級提高勞動力工作效率、降低企業成本負擔。當然,也有部分受益于稅費優惠政策的樣本企業表示,企業已通過各項改革政策成功實現“減負”,擬利用盈余資金繼續推進技術改造與業務流程更新。
(四)企業間繳費公平性有效提升,企業成本負擔將持續走低
由于數據繁雜、技術落后、監管缺位等原因,社會保險制度實施處于“法外”生態均衡的環境,相當一部分企業逃繳、少繳卻“代價”極低,而據實、規范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企業卻未因此獲得更多收益與獎勵。改革從強征管方面發力,提高了企業違規成本,從制度約束角度營造了一個相對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同時,社會保險費作為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計稅基數的重要扣除部分,繳費金額的增長將直接導致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應繳、實繳金額的減少。
改革有助于企業走出“離職潮”困境。據統計,約四成樣本企業認為職工離職率中等偏高。部分企業陷入“企業員工流動性強、離職率高~少繳、漏繳社會保險費~職工離職率提高”的惡性循環。據某受訪者反映,其本人及家庭對未來生活保障的要求隨年齡增長逐步提升,但由于供職企業持續按照當地最低標準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該受訪者計劃謀求其他社保繳費水平更高的工作。企業合規繳費有利于穩定勞動力供需關系、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有助于提升企業員工對現有工作的歸屬感與使命感,進而降低企業招聘成本、管理成本與重復培訓成本。
(五)多頭管理帶來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將有效降低,營商環境得以穩步改善
社保征繳體制改革將顯著降低因多部門管理帶來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助于推動企業營商環境不斷改善。改革前,企業需繳納的稅費由稅務、社保、財政等多部門共同管理。據某肉制品生產廠等多家企業反映,因需對口多個部門,企業所需付出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續偏高。改革后,企業繳費時所直接對口的政府部門及操作系統直接減少,有效降低了政出多門、多頭管理造成的資源浪費與隱性負擔,簡政放權有效推進,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五、對策及建議
(一)研究階梯狀制度,簡化辦理流程,促進主體間繳費公平與企業社保負擔的持續降低
一是結合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不同行業發展現狀情況進行分類研究,從增加福利、推動人才培育、促進企業健康發展角度出發進行社保基數、費率的制度設計;二是相關部門應簡化社保繳費流程、完善繳費渠道、優化繳費服務。
(二)不斷促進地方就業水平,提升社會保險的有效繳費水平
為促進就業水平的不斷增長,提升社會保險的有效繳費水平,相關部門應在人員招聘、人才引進、技能培訓等方面形成相關幫扶、激勵辦法。增加就業機會,不斷提升本地區勞動人口的就業積極性、就業能力,將社保征繳對勞動就業的擠出效應降至最低。
(三)政企合力,逐步形成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動作為的雙輪驅動機制
一是加大對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企業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等方面提供充分的法制保障與資金支持;二是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拓展多元增信渠道;三是企業自身應著力于提質增效、優化組織結構。
(四)強化合作、監督,優化完善社保管理體系
加強部門、地區之間的信息共享,建好安全可靠的信息交換平臺。著重建立完善結合稅收征管、社保基金使用、審計監督、輿論監督的社保管理體系。
(五)落實宣傳、調研,形成政府支持、部門配合以及參保群體理解的共贏局面
一是相關部門應深入企業、社區及鄉村調研,真實了解繳費群體的困難與意見;二是應加大對社保知識和政策宣傳教育力度,強化政策宣傳解釋,讓參保群體充分了解到繳納社保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參考文獻:
[1]彭雪梅,劉陽,林輝.征收機構是否會影響社會保險費的征收效果?——基于社保經辦和地方稅務征收效果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5(6):63-71.
[2]胡繼曄.社保制度改革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續[N].學習時報,2019-1-16(002).
[3]陳穎.社保稅征,企業突圍之路[J].納稅,2019(01):36.
[4]楊翠迎,程昱.理性看待社保征繳體制改革的政策效果[J].社會保障研究,2019(01):58-66.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株洲市中心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