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林 竇麗芳 談立 馬百彥
摘要:針對目前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行業亂象、監管部門存在監管力度不夠、手段落后等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為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行業監管提供參考。
關鍵詞:認證認可 檢驗檢測 市場監管 高質量發展
認證認可檢驗檢測作為國家鼓勵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是國家質量技術基礎[1]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質量認證體系的主要載體,是國際通行、社會通用的證明各類市場主體符合相關技術標準或規范的市場化評價工具,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發揮“傳遞信任,服務發展”作用,為優化市場環境、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2],同時也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工具和技術支撐。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化,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作用日益凸顯,受到社會各方的高度重視,這在國家發展規劃中得到充分體現。加強和完善對認證檢測市場的監管,是發揮質量認證“傳遞信任,服務發展”本質屬性和作用的重要保障,也是大市場監管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產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是行業環境和市場秩序亟待規范。一些從業機構及人員的責任意識和誠信守法意識不強,一些認證檢測活動不規范、違法操作、虛假認證、買證賣證、不檢測出具報告、不具備資質認定條件出具報告、超范圍出具報告、非授權簽字人簽發報告、虛假檢測報告等問題比較突出。同時,監管部門也存在監管力度不夠、手段落后等問題。如何切實有效提高監管力度和水平,保持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市場監管的高壓態勢,規范行業健康發展是監管部門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為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行業監管提供參考。
1 以誠信為基,全面落實認證檢測機構主體責任
1.1 “放管服”政策落地,真放實放
目前,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在檢驗檢測認證監管職能上界定不清晰,分工不明確,職能重疊,多重監管并且隨時可以調整,這不但增加了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難度,降低了行政效率,增加了企業負擔。而基層作為認證檢測活動、檢驗檢測實驗室的所在地,對認證檢測活動的真實性、現場監管等具有天然的優勢,是認證檢測監管工作的前沿陣地和“最后一公里”。狠抓基層能力提升,是全面提高認證檢測監管執法水平的基礎和關鍵。通過監管權限下放,區縣級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區機構進行建檔和日常監管,更好地發揮基層部門在認證檢測監管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從而明確和落實區域監管責任制?;鶎訃栏衤鋵嵼爡^內從業機構對檢驗檢測認證結果的主體責任、對產品、工程、環境等質量的連帶責任,建立出證人對檢驗檢測認證結果負總責制度,落實“誰出證,誰負責;誰簽字,誰擔責”。市級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區檢驗檢測做好“雙隨機”、飛行檢查等專項監督抽查,配合好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雙隨機”、飛行檢查等工作。
簡政放權,作為一項系統的、較為長期的工作,是深化政府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之舉。但也存在部分基層在承接權利時消化能力上出現短板的現象,如人員短缺、技術能力不夠,造成避重就輕、推諉扯皮、消極敷衍、權力懸空以及權利最終又繞回到“上級政府”等問題。因此,市級市場監管部門應當采取適宜的措施確?!跋路拧钡臋嗔δ軌蚺鋫錈o縫的“承接”。
(1) 加強指導和培訓。指導督促各區局做好轄區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建檔和動態監管工作,落實屬地監管責任。推行抽查檢驗檢測機構的同時抽查區局工作痕跡的“雙抽查”機制。進一步完善區局現場監管檢查指南,優化檢查指標和方法。促成業務培訓常態化,定期組織區局監管人員參加業務知識培訓,增強檢驗檢測認證監管技能,提高基層履職能力。
(2) 建立技術專家庫。組建和完善檢驗檢測監管技術專家庫,強化對基層監督檢查工作的專業技術支持,健全專家遴選機制,保障經費渠道。
1.2 強化信用建設,推行“黑名單”問題機構掛牌整改、注銷等硬措施
檢測認證是建立并傳遞信任的工具,能夠促使企業等市場主體注重誠信建設和品牌形象,有效促進市場誠信、社會誠信。而檢測認證機構的誠信顯得尤為重要。
市場監管部門應注重運用市場機制、信用杠桿促進認證行業自我規范有序發展,引導行業協會完成行業誠信自律管理體系設計,主要從誠信建設、自律管理、預防腐敗和信用懲戒四個方面構建行業自律管理體系。完善失信懲戒機制及失信主體“黑名單”制度,聯合相關部門對認證檢測行業嚴重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同時對檢測認證機構及相關人員失信行為實施懲戒,是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的具體體現,必將起到震懾違規行為、警示教育從業機構和人員、凈化認證市場的重要作用。
一是加強日常認可和資質認定評審。加強對認證檢測機構薄弱環節的評審,加大對檢測報告和原始記錄的抽查量,加強對報告真實性的檢查。二是全面加強推行 “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充分運用檢驗機構證后監管信息大數據,開展風險監控通報,以問題為導向,精準監管。推行“黑名單”問題機構掛牌整改、注銷等硬措施。三是強化檢查結果的公開、運用。將檢查結果及時公開,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線索,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對嚴重違法的認證檢測機構及從業人員列入失信名錄,相關信息歸集至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使違法機構“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1.3 嚴格執行退出制度規定
落實《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認證機構管理辦法》,對違法主體追究民事連帶責任,實行“誰出證,誰負責;誰簽字,誰擔責”,達到取締、吊銷相關證照條件的堅決執行。并實施多部門聯合懲戒,嚴格執行永久退出和終身禁入制度規定,維護檢驗檢測認證市場秩序。
1.4 加強宣傳
檢測認證市場亂象很大程度上是市場行業自律出現問題,行業自律的缺失影響市場競爭,導致低價競爭、虛假報告和虛假認證等問題。市場公平、有序、誠信僅僅依靠政府部門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力量是不夠的,它需要社會公共參與,凝聚合力。建立公平、合理、有序、誠信的檢測認證市場自律機制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