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倩
摘 要:對于國家和民族來說,文化是一種傳承,尤其對于廉政文化,其承接著黨風和政風,與社會風氣有著緊密的聯系,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創建奠定了基礎。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職院校秉承廉政文化,為社會主義輸送更多廉潔正直的人才,便于推廣廉政校風,營造出更加正氣的校園文化氛圍。文章首先對高職院校廉政文化的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幾條廉政文化創建策略,整合現有教育資源,宣揚廉政文化的內涵,充分結合校園文化活動,倡導創建精神校園。
關鍵詞:高職院校;廉政文化;創建策略
21世紀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各項產業也在整合壯大,進而使得接受過職業教育的畢業生有了越來越廣闊的發展前景,社會對高素質員工的需求也不斷增長,進而帶動了高職院校的興起和發展。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辦學規模逐漸增長,招生數量也與日俱增,本是凈土的校園也開始出現了一些腐敗的現象。高職院校是先進文化的載體,只有不斷創新進步,才能跟上時代潮流,作為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廉政文化建設就是要提高對反腐倡廉工作的認識,能有完善的懲罰體系,拓展反腐教育,提升教育的影響力,有針對性地告知學生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提升學生自覺執行的能力。
一、高職院校廉政文化的現狀分析
作為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承擔著建設廉政文化的使命,對于廉政文化,高職院校需要有全新的認知,從思想到行動上都有長足的進步,雖然目前來看,廉政文化確實初見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與文化創新和傳承有很大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職校園廉政文化建設機制不夠健全
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高職校園的廉政文化建設并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取得成效的,需要領導的高度重視,長遠的規劃,進行自上而下全方位的改革。目前高職院校的廉政文化建設機制不夠完善,相關制度不健全,需要領導以身作則,學生自律自覺,才能減弱校園腐敗的氛圍,營造和諧寧靜的校風。
(二)高職校園廉政文化建設認知不夠深入
在很多高職院校中,教師認為自己的核心任務是教學,進而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主要目標,并沒注重廉政文化建設,沒有對其有更加深入的認知。領導精力有限,不能對廉政文化予以重視,便使得創建廉政文化校園成為一個口號,加之學生沒有足夠的自制力,更不會關心廉政文化的建設。在與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普遍認為只要學好專業技能,將來就會有一份好工作,而廉政文化并不需要建設,如果未來有需要,簡單了解即可。教師對于廉政文化的評價也不高,認為只是國家的要求,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成一種口號。以上就是高職院校廉政文化建設的認知不夠深入造成的,只有將形式轉變為實際行動,才能確保廉政文化長期穩定的進行下去,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三)高職校園廉政文化建設形式單一
一些高職院校在對校園廉政文化進行宣傳的過程中,形式相對單一,載體也沒有很強的吸引力,雷同的形式化建設無法確保廉政文化活動實施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一些高職院校會采用講座、演講等形式宣傳廉政文化,無法讓師生產生共鳴。只有針對不同的群體,區別對待,采取適合每一類人群的廉政文化宣講方式,才能有所側重,實現廉政文化校園的建設,切實將活動做到實處。
二、高職院校廉政文化的創建策略
(一)著力“三抓”,營造良好的廉政校園氛圍
首當其沖的是“抓領導”,高職院校的領導班子是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的基礎,作為校園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建設者,只有不斷提升領導們的業務能力,科學管理,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則。領導需要尊崇教育的規律,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秉承依法治校的原則,加強自我道德修養,進而在推進高職院校的廉政文化建設進程中,起到帶頭作用;其次,需要注重教師的力量。教師為本,帶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教師的整體人格也將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其情感和行為方式也將影響學生的道德行為。只有教師具備堅定的信仰、扎實的教學能力,才能為人師表,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情操,讓學生有廉政的理念,進而成為廉政品德的代言人;最后需要抓的是學生。在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進程中,學生才是主題,只有在日常的教學中融入廉政文化的內容,充分結合專業課程與廉政文化,才能相得益彰,彼此促進,共同發展。讓學生從小接觸廉政文化的教育,具有廉政意識,才能在后續的就業發展中不迷失方向。
(二)拓展領域,探索廉政教育的新思路
高職院校除了沿用傳統的廉政教育方式,比如理論課程,教學實踐外,還需要不斷拓展廉政教育新領域,與時俱進,共同發展。
第一,充分結合校園文化與廉政文化。廉政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兩者充分融合,才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高職院校可以運用現有的校園教育平臺,宣講廉政為本的文化,不斷豐富文化教育工作的平臺和資源。在新媒體形勢的沖擊下,高職院校可以利用微博,學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對廉政文化進行宣傳,發布廉政文化信息,擴大宣傳面和影響力。
第二,充分結合校園辦學理念和廉政文化。緊密結合高職院校的廉政文化與依法治校,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知到院校的規章制度和標椎,讓學生可以有章可遵,有跡可循。比如定期開展高職院校的物品招標成果,讓學生可以了解到學校的收費標準和相關的準則,利于建設廉政文化。在校園辦學的環節中,往往會組織各校教師學習規章制度,尤其針對廉政文化,可以進行重點宣講,理論結合實際,讓教師和學生都充分融入到廉政文化之中。
第三,充分結合專業建設和廉政文化。有利于帶動和強化專業特色兩者相結合,有所側重,建設重點專業,打造品牌專業,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專業建設能力,增強廉政文化的建設。
第四,充分結合師德師風建設與廉政文化。每年在教師晉升、任職以及評選先進教師、優秀教師時,需要將廉政文化作為重要的評選標準和參考指標,確保廉政文化落到實處,讓教育活動變得更加有針對性,促進形成廉政文化風尚。
(三)創新載體,注重廉政教育的實效性
只有落地操作,才能有實效,僅僅是口號宣傳,無法真正讓高職院校的廉政文化取得實效性。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不斷創新載體,讓廉政文化的創建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第一,結合青少年的心理成長規律,貼近學生生活,進行廉政教育的宣講,否則學生了解的都是理論知識,一旦在學習中真正需要用到廉政文化的信息,并不能學以致用。比如,在高職院校的宣傳欄中進行廉政文化的宣講,可以掛橫幅、貼名言警句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廉政文化;第二,充分利用高職院校的社團、團支部、講座、社會實踐等載體,了解學生,并與學生進行溝通,向學生宣講廉政文化,弘揚主旋律,提升正能量,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第三,重視“互聯網+”,將網絡作為廉政文化的宣講平臺,在學生經常出入的地方,比如貼吧、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場所,充分發揮媒介的優勢,進行廉政文化的廣泛宣傳,將廉政文化簡單化,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充分占領學生的思想陣地,讓廉政文化深入人心。在學生的生活中傳播廉政文化,組織實踐活動,比如在高職院校的暑期社會實踐中融入廉政文化內容,進而可以在實踐中了解腐敗對于國家、團體乃至個人的危害,貼近現實,才能真正在教育中獲得實效。
三、結語
作為祖國和民族的未來,學生是發展廉政文化的主力軍,學校是為祖國輸送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搖籃。不斷推進廉政文化,建設廉政校園,讓學生具有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其成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青年有了信仰,國家才有發展的力量,我們的民族在未來才有更大的希望。
參考文獻
[1] 郝翔,陳翠榮.論高校廉政文化建設[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27-30.
[2] 曹文澤.找準責任四位科學推進高校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J].中國高等教育,2008(24):18-19.
[3] 周紅霞.著眼制度建設創造濃郁的高校廉政文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0(11):84-85.
[4] 唐巧盈,鄭潔,王婷淇,等.高校廉政文化傳播的創新模式探究--以在杭高校為例[J].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中旬刊),2013(01):62-64.
基金項目:文章為江蘇省教育紀檢監察學會課題“高校政治生態體系的構建路徑與策略”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SJB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