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妍
(如皋市如城街道畜牧獸醫站,江蘇如皋 226500)
新型豬偽狂犬病影響到豬的健康生長,母豬一旦感染此病就會發生流產、死胎等問題,而幼豬感染此病就會造成發育不良、甚至死亡的情況,對豬群的成長起到嚴重的負面影響。
新型偽狂犬病最早見于天津市,后期陸陸續續在國內各個省份開始擴散蔓延。截止到2017年,此病在國內各大生豬養殖區基本成為常見病種,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甚為慘重。從流行病例匯總癥狀來看,典型癥狀:咳嗽、食欲廢絕,仔豬拉稀,母豬死胎率高、流產率高,致死病例多伴發神經癥狀。
豬偽狂犬病毒屬于皰疹病毒科,豬偽狂犬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可致潛伏感染,尤其潛伏在神經系統。從流行態勢分析,多見冬春季。生豬為此病天然宿主和傳染源,此病易感群體中,尤其仔豬15日齡內最多見,而最早可見于4日齡。對仔豬而言,此病造成的發病率高,95%以上。而致死率則高達85%以上,造成的極大經濟損失。但是,成年豬的感染率不高,多數呈隱性感染經過。另外,被偽狂犬病毒污染的工作人員和工具在傳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空氣傳播則是偽狂大病毒擴散的最主要途徑。
自此病流行癥狀而言,表現癥狀的不同與生豬年齡關系很大。不同豬群感染表現癥狀略有差異,具體表現為:
仔豬感染,因體質差,應為新型偽狂犬病攻擊的主要對象。一旦感染后,典型癥狀:尖叫、拉稀、嗜睡、呼吸困難等等,可影響育成率,嚴重時造成生豬批量死亡。
母豬感染,往往會影響其配種率。個別嚴重時,會造成母豬反復配種無法懷孕,造成不孕不育。即使配種成功,也會增加流產率、死胎率,造成的經濟損失極大。
成年豬感染,呈現典型臨床癥狀,嘔吐、腹瀉、咳嗽等癥狀,同時成為潛在的傳染源,是易感豬群流行源頭。
凈化工作的組織開展,應配合抗體檢測工作來執行。對種豬場而言,每年至少應安排一次偽狂犬病病毒檢測,要保證公豬全部接受檢測,而母豬則至少抽檢10%檢測。同時,要定期進行抗體檢測,一經確診陽性病例,務必及時淘汰,禁止留作種用。
凈化工作,需從這幾方面展開:
其一,根據流行病發生情況,合理控制凈化時間,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其二,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切合生豬生長周期,結合本地流行病情況,完善免疫接種程序。同時,注意優化豬場環境,清除舍內鼠患,營造好的養殖環境。其三,養殖人員需要將豬只與其他家禽動物的養殖場所分開,避免豬舍中出現雞、犬類等動物,為豬群營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生長場所,保證豬舍環境。其四,養殖人員需要對豬飼料進行科學管理,慎重選擇豬飼料,并對飼料進行嚴格檢查,檢查合格后再進行喂養,并在飼料喂養過程中添加適當的營養物質,滿足豬生長需求,提高豬免疫力,降低豬群出現新型豬偽狂犬病的概率,保證豬群健康成長。
規范凈化流程的同時,對不同患病豬群,更應采取對應的預控管理。
針對陽性豬場,一旦有確診病例出現,場內呈大面積流行態勢,靠凈化短時間內難以有效控制。根本上,應借助完善接種防疫、健全養殖管理,以控制住此病的流行態勢。種豬應及早斷奶,檢測陽性病例及時移出。對剩下的陰性病例,嚴格注射基因缺失滅活苗加以控制,以增強豬群控病體質。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實現對陽性病例的凈化。
針對混合感染豬場,間雜有陽性病例和隱性生豬。此時,結合抗體監測,要及時檢出那些陽性病例盡早隔離,必要時淘汰不用。同時,做好圈舍的徹底消毒。隨后對剩余豬群進行抗體檢測,能按抗體陽性率高低進行分組,以備后期免疫強化。間隔一段時間后,再安排抗體檢測,檢測顯陽性后,則應徹底淘汰不用。
針對隱性豬場,目前尚未檢測陽性病例,但是不排除隱性帶菌的可能。控制的重點,應放在預控管理上。其一,原則上,堅持自繁自養。當前,不少豬場有引進帶毒豬造成傳播感染的可能。為此,堅持自繁自養,嚴格引種檢疫。引進后的種豬,早期隔離飼喂,做好血清學檢測,確保健康后方可混入大群飼喂。其二,規范場內接種。當前,適用性疫苗有普通弱毒苗、滅活苗、基因缺失苗三類。比較而言,進口基因缺失弱毒苗更適合用于豬偽狂犬病的凈化。但是,弱毒苗有散毒的可能,而滅活苗可重組變強,使用方便、安全性好。為此,預防陰性豬場受此病的威脅,可通過注射進口基因缺失滅活苗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