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 李強
摘要:對新時代背景下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思想進行分析,結合網絡意識形態的特點,構建安全性的研究方法,旨在通過新時代網絡資源的運用,進行思想內容的研究,推動現代社會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高校教師;新時代;網絡;意識形態;思想研究
在社會發展中,意識形態作為黨的重要工作,與黨的發展前途、國家的長治久安存在著關聯性。高校教育中,通過教師及學生網絡意識安全形態的形成,可以提高教師及學生的民族凝聚力以及向心力,滿足高校人才培養需求,積極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穩定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導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這種意識形態引導下,高校教師為了提高對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認識,應該結合思想教育內容,進行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方法的完善,通過新時代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實現對輿論生態的引導,提高學生對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性認識,為現代社會的建設及發展提供支持。
1高校意識形安全內容
在現階段高校發展中,受到網絡環境的影響,導致安全意識形態的形式相對較多,對于高校教師而言,在新時代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思想形成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相關內容:第一,結合學校發展角度,為了實現意識形態工作的順利開展,應該結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進行安全內容的總結,實現對高校安全意識形態的有效控制。第二,對于高校教師及學生而言,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家意識形態的認同感、歸屬感以及自豪感就是高校的意識形態安全。通過這些內容的分析,在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傳播中,應該結合網絡活動性、即時性以及形象性的特點,進行教育體系的完善,充分滿足高校現代化的人才培養需求,推動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思想教育的穩定發展[1]。
2新時代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優化策略
2.1積極提高高校教師對網絡主流意識教育
高校教師在人才培養中,應該結合國家發展狀況,增強對網絡意識形態安全以及責任感的認識,結合黨的執政安全以及國家安全等內容,認識到網絡意識形態發展中長期性的內容,并結合大學生的基本特點,提高學生對網絡主流文化的認識。通常狀況下,高校教師在網絡主流意識安全教育內容分析中應該做到:第一,高校教師應該提高對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內容的認識,積極構建高校互聯網監控管理機制,通過對新媒體發展規律以及網絡意識形態的綜合性分析,引導學生結合網絡意識形態的特點,形成網絡意識以及安全意識,使學生在網絡資源中及時認清網絡謠言,為學生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2]。第二,高校教師應該及時向 學生普及網絡安全知識,結合大學生的獨立思考特點,引導學生理性對待網絡信息,不發表違背主流價值的網絡言論,實現網絡信息傳輸的價值性。第三,在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內容分析中,高校及時應該逐漸提高自身以及學生對網絡法律的認識,通過法律的運用,維護自己的權威及尊嚴,實現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發展[3]。
2.2積極創新網絡化的意識形態教育體系
在高校教育中,由于網絡信息的多樣化,為了實現學生信息處理的有效性,對大學生的判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師應該認識到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結合高校網絡信息的特點,進行教育網絡意識形態教育的創新,并在整個過程中做到:第一,在網絡意識形態教育中,高校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律等,進行期絡意識形態教育模式的創新,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網絡框架的設計以及學科體系等內容的綜合分析,提高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容的認識,引導學生結合網絡信息,進行意識形態的判斷,實現高校學生對網絡信息的正確獲取。第二,高校教師在教育體系完善中,應該轉變以往的思維模式,堅持網絡意識形態與大學生思想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社會問題以及抽象理論的分析,解決網絡實踐中的限制性問題,并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指導,充分發揮高校網絡教育的優勢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輿論氛圍,實現高校主體對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認識[4]。
2.3加強高校網絡意識形態教育隊伍的建設
伴隨新時代網絡信息的發展,高校教師在網絡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對網絡環境的有效認識,應該積極構建網絡意識形態教育隊伍,以保證高校網絡環境的安全性。通常狀況下,在高校網絡意識形態教育隊伍建設中,應該做到:第一,強調干部隊伍建設。在高校網絡意識形態教育隊伍建設中,相關的干部管理人員應該具有較高的政治敏感度以及政治鑒賞能力,結合網絡意識形態的特點,積極維護國家的安全戰略,然后分析網絡輿論的客觀規律,提高高校教師對網絡意識形態教育能力的認識。第二,對于隊伍中的管理教師,需要通過黨工作的分析,對高校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問題進行確定,積極加強對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判斷,通過師生思想動向的分析,構建完善性的網絡意識教育模式。第三,強調校園網絡管理隊伍的建設。在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分析中,高校需要選擇政治素質高、責任心強的教育人員,通過網絡安全管理隊伍的建設,引導高校教師對網絡輿情進行收集,及時發現高校網絡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限制性問題,并結合網絡的優勢性,提出解決辦法,推動高校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發展。第三,積極加強高校教師隊伍的建設。對于高校教師而言,在新時代網絡背景下,需要逐漸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通過對學生行為的正確引導,進行網絡意識形態教學活動的創新,逐漸提高教師網絡教學的主動性,使高校網絡意識形態教學得到穩定落實[5]?。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網絡資源發展的背景下,為了實現高校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管理,應該結合高校的教學特點,充分發揮高校教師的職能,以滿足現代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需求。對于高校教師而言,在新媒體背景下,應該結合意識形態安全內容,進行黨的指導方針分析,通過網絡意識形態內容的總結以及教育方法的創新,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教學創新中,應該提高教師對網絡主流內容的認識、形成網絡意識形態教育體系,加強網意識教育隊伍的建設,通過多種網絡意識形態教育功能的完善,進行高校教學的創新,充分滿足現代高校人才培養需求,為高校輿論的正確引導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吳文君,方年根,孫金銘. 網絡歷史虛無主義對新時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及其應對[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No.257(05):16-18.
[2] 李懷杰,吳滿意,夏虎. 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建設探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6(5):75-79.
[3] 吳一敏,張娟,劉金芝. 網絡意識形態斗爭中鞏固大學生思想陣地的基本途徑[J]. 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5):100-101.
[4] 劉永志. 加強和改進高校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研究[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8):7-9.
[5] 馮向明 ?. 淺析高校教師意識形態工作能力的建設[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7(6):127-132..
基金項目:2018年度華北理工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研究課題。 項目編號(ZD2018-16)
作者簡介:王建民(1973-),男,河北唐山,政工師,研究方向:大學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