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廣大國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已經從物質文明向精神文明轉化,提升自身文化修養成為人們的客觀需求。在高中美術教學中,鑒賞能力、審美素養的培養就成了重要的內容。立足于提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質量,對互動式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8-015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8.129
如今的美術教學已經不是傳統的單純技能教育了,更加注重于對學生素養、文化修養、審美情趣的培養。因而,高中的美術鑒賞教學不應該在刻板的灌輸情態下進行,而應在開放、寬松、創新的氛圍下開展。
互動式教學不僅應該在課堂上使用,而且應成為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和途徑。審美是一種意識層面的素質修養,是一種對精神、藝術、思想的再創作,這種能力的習得需要個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全程伴隨。所以,以灌輸、講授為主要形式的教學顯然已經不利于學生素質的培養,而師生間或生生間通過互動、交流的形式來完成審美意識、審美理念的傳導是與這個教學目標比較契合的。
那么,如何有效組織以互動為主要形式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呢?
一、跳出學科窠臼,強調多學科整合
鑒賞教學突出對學生審美素養的建設,而審美素養決不僅僅是美術這一視覺藝術所能完全涵蓋的,而且作為人文精神素養層面的藝術修養來說,學科的審美理念也不可能與其他藝術門類割裂開來。比如我們在看到黃河壯麗的美景時,也自然會產生某種詩意的情感,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也自然會在胸中蕩起《黃河頌》那激昂的音樂節律。因而,培養學生審美素養時,美術教師應跳出學科窠臼,將多學科整合進來,促進學生多元藝術的共同情感。
如在帶領學生鑒賞“宗教壁畫”時,我就與學生在課前分工協作,有的去尋找關于宗教的基礎知識,有的去搜集宗教的傳說故事、文學作品,有的去整理宗教的音樂舞蹈。在課堂上,我與學生們一邊鑒賞這些壁畫,一邊相互分享與之相關的知識和藝術。這樣,“宗教壁畫”在我和學生心里就不再是平面的繪畫藝術,而是一種豐滿的具有人文情感色彩的“美”。
二、拓展教材內容,強調豐富與實踐
美術教材不可能包含全部審美對象,就算是對于美術的流派和種類來說都不能完全涉及。因而,我認為教材不過是開啟審美大門的一把鑰匙,是通過一些例子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而要真正實現對學生美術鑒賞水平、審美能力的有效培養,教師還需要在教材的基礎上拓展審美空間,讓學生到更寬廣的藝術空間中去發展。
如在“中國民間美術”這一鑒賞環節中,我就與學生們展開這樣的互動:說說自己家中的,或自己家鄉,或旅游中見到的民間藝術。我的考慮是,不管教材怎樣羅列、教師的水平有多么高,也不可能窮盡中國民間美術這一藝術寶庫的每一個種類。因而,我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使學生的審美學習與生活的審美應用結合起來。用集體的力量極大拓展了我和學生們的審美空間,也提升了他們的鑒賞實踐能力。如我和學生在課堂上探討了家鄉聞名世界的風箏,探討了一個同學家里的“唐卡”,聊了聊一個同學媽媽的蠟染手包……
三、創新互動形式,提升鑒賞實踐力
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互動僅僅是師生間的一問一答,就落伍了。這只能算是互動的初始形式。在以互動為主的鑒賞教學中,教師僅僅會組織一兩種簡單的互動,顯然不能保證教學對學生的持續吸引力。在問答式互動、討論式互動、實踐操作互動等常見形式下,教師還應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學生們設計出更精彩、更具有培養價值的互動形式。
如,我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去參觀文物、繪畫、藝術展,然后讓他們寫一個簡短的報告或心得。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輪流把自己參觀后的想法表述出來。這樣的互動,比起小組的討論,因為學生經過了自己獨立的思考和系統的梳理,因而更有深度。
再如,我受到《一槌定音》《鑒寶》這些節目的啟發,在課堂上組織類似的“節目”式互動。如“中國古代山水畫欣賞”時,我就把學生分成四個組,每組選出一名同學作為“嘉賓”,其他組員作為“智囊團”。我將一些國畫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這些國畫作品有名作,也有民間的仿品或美術班學生的習作。我讓學生們對這些作品進行鑒賞和評價,有搶答、有必答,可交流、可商討。我請一名學生與我一起當主持人,將整個課堂串聯起來。如,展示明朝沈顥的《閉戶著書圖》,有“嘉賓”認為圖中前景兩棵樹糾結在一起,過于生硬,不像是大師的作品。而有的“嘉賓”則說這幅畫中的樹枯枝虬結,正是體現了中國文人特有的清高孤潔的品質……最后,我公布正確答案,并表述自己的想法,將鑒賞理論通過這個形式傳導給學生。這種形式學生們特別鼓勁,在學習了鑒賞理念的同時,更提升了自己的實踐審美能力。
總的來說,美術鑒賞教學針對的是對學生文化修養的建設,因而不能是教師在課堂上的“自娛自樂”,也不能是美術學科的“孤芳自賞”,只有讓教學過程“活”起來、教學內容“跳”出去,才能實現對學生素質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李景.高中美術課中美術鑒賞課探索[J].商情,2014(11).
[2]馬婕.普通高中新課程美術鑒賞模塊教學芻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11).
[3]葉巧怡.互動教學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的嘗試[J].美術教育研究,2015(6).
[4]崔波.高中美術鑒賞課互動式教學方法探討[J].寧夏教育科研,2012(4).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張棟(1972.12— ),男,漢族,山東淄博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