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
摘 要:核心素養理念的引領下,小學體育備受關注。創新體育課堂模式,構建有效課堂,成為體育教學不容忽視的問題。對小學體育有效課堂構建的方法問題,從創新的角度進行簡單分析,與大家交流和分享。
關鍵詞:小學體育;創新;有效課堂;方法
創新是時代的主題,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推動社會不斷進步的途徑。在新課改背景下,創新讓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在這個背景下,探討小學體育有效課堂的構建意義重大,教師應從根本上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把握創新課堂的本質,積極探索課改之路,讓體育課堂成為學生自主鍛煉、健康快樂成長的樂園。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如何創新教學理念,探尋課堂改革之路,讓體育訓練釋放魅力,同時落實體育的育人目標,就這個問題談幾點做法。
一、豐富教學內容,提升自主訓練的積極性
一直以來的體育課堂教學,圍繞某一個運動項目或者某一個運動技巧展開教學活動。如50米跑的課堂上,就是講解快速跑的起跑、加速等動作要領,或者對于起跑這個動作反復講解、反復訓練,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單一、乏味,學生自主訓練的積極性不高,體育課堂教學也低效。有時,體育課堂也是自由活動課,學生對體育課的印象就是“玩”的課,這樣的課堂較低效,體育教學目標得不到落實,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因此,改變這種教學模式,創新教學內容,讓體育課充滿趣味,因趣味性而提升自主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在體育教學中,融入趣味性的元素,滿足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心理需求。如小學體育《耐久跑》的教學時,教師改變單一跑的訓練模式,融入一些游戲等趣味性的活動,讓耐久跑因趣味性的元素融入激發學生訓練的自主性、積極性。如準備部分的“熱身環節”,教師可以通過隊形的變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學生做“圓圈韻律操”而管理愉悅的體育氛圍。在課堂的主題部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彎道變速跑、追逐跑、圓圈接力賽等,豐富的活動內容,多樣化、趣味性的活動方式,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的興趣,提高自主鍛煉的主動性。
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改變教學體育理論的講解、運動技巧和動作要領的示范以及活動的自主開展等的教學內容單一的課堂模式,除了融入趣味性、多樣化的活動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保健、體育文化等知識,既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又促使學生自主運動、主動鍛煉的積極性的激發。如在體育教學中,融入一些比賽性、競技性的活動,除了激發孩子們參與的興趣,也增強學生團隊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二、靈活運用教法,促學生真正投入到活動中
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是激發學生注重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方法,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創新教學理念,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新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如體育教學前,教師可以運用故事、視頻觀看、游戲等,豐富體育課堂環境,讓體育課生動起來,以活躍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促學生真正投入到體育活動中。
如體育教學中,為了活躍氣氛,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在熱身環節,除了開展各種以活動為基礎的活動之外,可以融入一些猜謎語、搶答等游戲。如在“跑”“跳”為主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搶答游戲,教師先明確搶答的規則:聽到運動員的名字,快速說出這個運動員在哪個方面有突出成就,這個游戲的組織和開展,既起到活躍氣氛、激發興趣的作用,讓學生了解和認識一些中外的體育名人,拓展視野,又激發學生的情感態度,認識體育的價值。
此外,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讓小組長做示范,開展小組合作活動,以活動促使學生動起來。
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的課堂觀,要求改變師生的關系和地位,倡導和諧關系的構建,倡導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讓學生真正成為體育課堂的主人。為此,作為體育教師首先應轉變自己“嚴師”的形象,改變學生的被動地位,創新師生關系,與學生平等交流,只有理解學生,學生才能真正發自內心地愛老師,產生“親其師,信其道”之效。
如體育教學中,班級中一部分學生身材矮小,體育訓練時,落后于人是經常性的,這部分學生也就習慣了“墊底”的心理,也“滿足”這個現狀,于是不思進取,訓練不積極、不主動,采用“打擦邊球”的方式,逃避、懶于參與運動……對于這部分學生,可謂是體育學困生,教師不能視而不見,應站在他們的一邊,多指導、多運用一些勵志的故事,如一些殘疾運動員克服身體殘疾投入體育訓練中,在殘奧會上獲得金牌、銀牌等的事跡感染他們,用他們在賽場上的精彩視頻片段,點燃孩子們內心對體育的熱情,從而提高他們自主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小學體育的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促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教師應從師生關系的和諧、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內容的豐富等方面,全方位探討體育教學創新之路,完善體育教學中的不足,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杰.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18(66).
[2]郭大來.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小學),2017(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