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春玲
【摘要】留守兒童缺乏家長的監督,思想懶散,自覺性差,學習能力弱,他們的教育問題成了令人擔憂的問題,而留守兒童家庭作業的質量問題更是令老師擔憂不已。實踐證明,利用“生生結對—師徒結對法”提高留守兒童家庭作業的質量,是促進留守兒童成長的良好渠道。
【關鍵詞】生生結對;成長互促;留守兒童
城市化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由于經濟條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大部分進城務工人員并不能把子女帶在身邊讀書,于是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的弱勢群體隨之產生。然而留在家鄉的這些孩子由于缺乏家長的監督,思想懶散,自覺性差,學習能力弱,他們的教育問題便成了令人擔憂的問題,而留守兒童家庭作業的質量問題更是令老師擔憂不已。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課題組經過大量的實踐研究,發現利用“生生結對—師徒結對法”提高留守兒童家庭作業的質量是促進留守兒童成長的良好渠道。
一、開展留守兒童普查
開展“一幫一 同成長”生生結對幫扶留守兒童之前,我們課題組針對我校的留守兒童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及所在自然村屯的同年級同班級同伴的學習、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等方方面面進行詳細了解,掌握每個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和成長需要,為結對子鋪好路。
二、就近結對
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弱,自覺性差,家庭作業一般都是在家長的監督下才能完成。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監督,學習習慣差,不按時、不按質、不按量完成作業的情況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水平。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開展“一幫一,同成長”的活動,即下午放學回到家里,結對師徒一起完成家庭作業,相互監督,保質保量完成。為了做好結對,我們課題組遵循就近原則,發動同村同年級同班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同留守兒童結為“手拉手”小伙伴。同時,為每個自然屯分配一位指導老師,對一幫一結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程指導。這樣不僅實現了互助伙伴共同成長,而且增進了互助伙伴之間的情感,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溫暖與親情。
例如,我們南邦小學轄區內的那達屯有位留守兒童韋力鑫,該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家庭作業書寫潦草,做題錯誤多,還經常稱作業忘記帶。針對韋力鑫這個情況,筆者分配那達屯里品行端正、學習成績優異的林馨怡同學與他結為“師徒”。 那達屯的跟進指導老師是黃秀慧老師,黃老師給這對“師徒”提出了如下的明確的互助方案。
步驟一:每次書寫家庭作業前,林馨怡都要向韋力鑫提出作業的書寫要求,然后各自獨立、認真地寫家庭作業,遇到難題相互提出困惑,相互解答。
步驟二:在書寫作業的過程中,林馨怡要隨時監督韋力鑫家庭作業的書寫情況。針對韋力鑫寫作業過程中提出的困惑,林馨怡先憑借自己的能力努力幫其解答。對兩個人共同努力都沒能解答的問題,由林馨怡電話跟黃秀慧指導老師請教,再由林馨怡向韋力鑫解答。
步驟三:完成作業后,各自相互檢查作業,查漏補缺,對書寫不整齊、完成不好的題要互相提出,并相互監督整改。
步驟四:完成作業后,“師徒”雙方及時對當天的結對情況進行評星。
步驟五:每天黃秀慧指導老師都會根據結對“師徒”雙方的評星情況進行指導,做得好的及時給予肯定,做得不足的及時給予協調,并進行方法指導。
三、結對指導
開展結對幫扶留守兒童是學校合理利用資源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策略。生生結對的“師傅”雖然都是由品行、學習優秀的學生擔當,但畢竟他們都還是小學生,知識水平,協調、指導能力有限。因此,做好“師傅”隊伍的培訓和指導,提高“師傅”隊伍的整體素質是生生結對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
結對后,課題組老師召集“師傅”“徒弟”隊伍,明確責任:“師傅”的任務是協助“徒弟”按質按量完成家庭作業;“徒弟”的任務是在“師傅”的指導下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告訴他們這是學校交給他們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要認真地完成任務。并讓“師傅”明白,“師傅”的學習能力和意志品質都要在“徒弟”之上才能成為“師傅”。
擺正“師傅”的態度,讓其明確目標后,第二步就要教給“師傅”指導的方法。首先,“師傅”每次都能按老師的要求有質有量地完成家庭作業,樹立好“師傅”的榜樣,讓“徒弟”信服。其次,當“徒弟”完成家庭作業遇到困難時,“師傅”要理解這是正常現象,不可一味地指責,否則“徒弟”會焦灼不安。此時“師傅”要像導師一樣設身處地地站在“徒弟”的角度,以朋友的身份去理解和鼓勵“徒弟”,教給“徒弟”學習方法,幫助其克服心理障礙,解決家庭作業中的困難。
四、結對管理
有效的管理是每一項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保障。生生結對完成家庭作業提高了留守兒童的作業質量,是兒童獲得互促成長的好渠道。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管理變成了棘手的問題。一開始我們只是做好結對,布置任務,沒有注重在管理這一塊下功夫,沒有配給每個自然屯一名指導老師。結果實施不到一個月,就出現了亂象:“師傅”不積極,“徒弟”不配合,“師傅”“徒弟”有矛盾。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沒有放棄實施計劃,而是求助學校領導、家長協同尋找對策。最后決定給每個自然屯配一名指導老師,每天針對結對情況進行跟蹤指導;家長雖然遠在外地,每天也至少打一個電話關心孩子的學習,讓留守兒童感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關心,激發他們的上進心。經過多次實踐,我們總結出了以下管理辦法。
1.每位“師傅”有一張結對“徒弟”的評星表:“徒弟”認真寫家庭作業,有質有量地完成時,評給其一顆紅星星,“徒弟”寫家庭作業有進步時,評給其一顆綠星;當“徒弟”不認真寫作業,“師傅”教育也不聽時,將給“徒弟”評一顆黃星,以示警誡。
2.每位“徒弟”也有一張結對“師傅”的評星表:“師傅”完成家庭作業認真,指導“徒弟”態度也認真,有耐心,評給其一顆紅星;“師傅”完成家庭作業不認真,指導“徒弟”沒有耐心,評給其一顆黃星以警戒。
3.家長每天至少打一個電話關心、監督孩子的學習生活。
4.指導老師每天都要根據結對“師徒”雙方的評星情況進行指導。做得好的及時給予肯定,做得不足的及時給予協調,并進行方法指導。并對每一對“師徒”的結對情況進行評星,期末結合評星表對“師徒”對子頒發獎狀,鼓勵先進。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備受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學校教育是受留守兒童問題嚴重影響的一個層面。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提高留守兒童家庭作業的質量,我們竭盡所能,但解決的只是冰山一角。我們希望政府、社會、家庭各個層面通力合作,真正有效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參考文獻】
[1]潘桂嫵.淺談如何關愛留守兒童[EB/OL].(2019-09-14)[2019-12-09].https://wenku.baidu.com/view/38c49fc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