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蘭
【摘要】由于受詞匯量的限制和母語負遷移等因素的影響,很多高中生在書面表達中經常出現表達不符合語法規則或不符合英語語言習慣的句子。解決問題的辦法是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和詞匯教學方法,在英語詞匯教學中靈活運用語境理論;改進教材詞匯練習編排,利用現有文章中的詞塊讓學生進行模仿寫作。
【關鍵詞】語境理論;高中英語;書面表達;詞塊
高三復習少不了單詞的復習和書面表達。可是不少教師經常脫離上下文語境教授單詞,不注重詞匯的實際運用;部分教師對詞匯復習疏于指導,導致學生復習方法不當,復習效率低下。學生往往依靠機械記憶,學了又很快忘記;也有一些學生學習詞匯意識淡薄,學習詞匯積極性不高。這些都導致了詞匯學習總體效率不是很高,影響了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發展。有不少教師雖然強調閱讀,花了不少時間讓學生做限時閱讀,卻沒有充分利用閱讀材料為書面表達服務,更不用說有較為系統的寫作指導。學生背單詞僅僅停留在“背”上,沒有有效輸出,寫的句子語病多,詞不達意。
筆者認為,將語境理論引入書面表達當中,將會對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有重大影響。語境理論是當前語言學界研究的中心話題。1923年,波蘭籍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提出:“話語和環境相互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語言環境對于理解語言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語言學習是一個信息加工過程,是一個從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的過程,經過加工的語言信息通過了“輸出”這一環節,才可以說完成了語言學習的全過程。只有有了足夠的輸入,才會有高質量的輸出。閱讀與寫作是英語教學中“輸入”和“輸出”的兩個方面,兩者是相對獨立,但又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語言技能。
作為語用學的核心理論之一,語境理論越來越受到語言學甚至語言哲學界諸多學者的關注。Krashen認為,語言習得要通過語言輸入來完成。通過欣賞高考習作和高考范文,學生獲得充足的語言素材,才能有效達到輸入和輸出的結合。基于此,筆者對高三英語寫作課堂進行了大膽嘗試,根據我校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精神,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高三英語書面表達訓練當中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研究每個單元的話題。
2.研究每個話題需要的閱讀材料,利用閱讀材料的語境呈現詞塊。
3.利用閱讀材料、圖片和音樂創設語境進行書面表達訓練;
下面以介紹節日話題為例,詳細介紹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方案和設計理念。
一、用閱讀材料——一篇書面表達范文提供語境
讓學生先欣賞一篇關于龍舟節的作文范文。指導學生找出文章的體裁是一篇應用文——一封電子郵件;注意寫信人和收信人,確定寫信應該用的時態;寫郵件,就要有開頭、正文和結尾部分。找出以上幾點內容及其對應的語塊。
Dear Tom,
Im very happy that youre interested in Chinese culture.Now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t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the 5th day of the 5th month of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Its widely believed that the festival is held in memory of the death of the great poet Qu Yuan,who lived in ancient times.Disappointed with the government,he drowned himself in the Miluo River.
The festival is celebrated by boat races,with the boats built in the shape of dragons. Competing teams row their boats forward to a drumbeat,racing to reach the finishing line first. We also have the custom of eating zongzi,wrapped by bamboo leaves. Its very popular among Chinese people.
If you want to know about other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just write to me.
Yours,
Li Hua
學生反復朗讀范文,對高級詞匯和句式加以揣摩,加深印象,使知識內化。
【設計思路】讓全班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聚焦高級詞匯和句型,讓正確的語言素材深入大腦。通過閱讀,知道優秀的作文應該寫什么,怎么寫。鼓勵學生欣賞高級詞塊,積累寫作語言。學生經過觀察、思考、交流、總結、誦讀,把高考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積累,在短期內強化記憶英語寫作需要的基礎語塊和句型。
二、用圖片提供語境
圖片展示端午節的時間、屈原投江自盡、人們賽龍舟、吃粽子的場面。鼓勵學生依據圖片給出的語境聯想剛才在閱讀理解里看到的語塊和句型,先向同小組的成員復述,再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復述。
【設計思路】看圖說話訓練,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用音樂提供語境并進行書面表達訓練
教師向學生展示本次作文要求:
假定你是李華,你的美國朋友Davis對中國的傳統習俗很感興趣。請你發一封郵件(e-mail)向他介紹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The Mid-Autumn Festival)。內容主要包括:
1.中秋節的時間。
2.中秋節的由來。
3.中秋節的習俗。
4.邀請Davis來和你賞月。
參考詞匯:陰歷/農歷 Chinese lunar calendar;團聚v. reunite;團圓n. reunion。
【設計思路】筆者上這一節課時,正是中秋節的前夕。很快就放中秋假了,學生此時都很期待。筆者一邊展示寫作要求,一邊播放歌曲《明月幾時有》,用音樂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用音樂創造情境。美國哲學和教育哲學的代表人物杜威是最早提出“情境”這個概念的,他認為“思維起于直接經驗的情境”。英語教學是非常需要注重語境的。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該想方設法幫助學生創造語境,使學生在真實條件下學英語,使英語學習更加自然。此種訓練減輕了學生課后負擔,使新學知識得到及時反饋、鞏固,讓學生實現了學習的目標,真正感受到學有所成,學有所得,及時獲得“成就感”。
四、新作品互改:在新語境中對語言知識的鞏固
同桌之間互相幫改小作文。學生帶著批判的觀點,既要找出準備作文中的亮點,又要判斷亮點運用是否正確,同時還要勾出新的亮點。
【設計思路】用“兵”交“兵”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評價同學的作品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讓學生觀察、體會別人的作品,是一種不一樣的學習方法。學生站在評判者的角度,用欣賞和批評的眼光去審視、品評他人的作品,不斷地觀察、發現、感悟,接著或是批判或是接納他人的優缺點,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鑒賞能力和運用能力。把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出來,引導學生接觸多樣化的語言,為他們積累更多的語言素材。
五、新作品展示:在新的語境中共享好詞好句
第一,把寫得較好、亮點多的作文用投影儀展示,全班同學共享,共評,共讀。
第二,對有較多共性錯誤的文章也進行展示,讓學生把它當作需改錯的文章,共同找出錯誤,對遣詞造句和文章布局進行適當修改。
【設計思路】好文章共享,達到資源共享,并通過大聲朗讀來加強語言知識的記憶和運用。當堂展示學生作品,是對學生是一個極大的激勵。學生已經習慣了老師幫改作業,有些時候學生對老師對自己的看法并不是特別在乎,而是特別在意同學們對自己的看法。學生的自尊心和表現欲刺激著他們努力完成好作品,特別在用詞造句和書寫方面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為高考寫作提供有力的保證。
語境理論對英語寫作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影響到寫作教學的各個方面。只有把語境理論與寫作教學聯系起來,才更好地把握、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技能。筆者在訓練書面表達時,靈活將語境理論運用于書面表達教學當中,利用范文、圖片、音樂和學生的新作品創設語境,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有效指導相結合,聽說讀寫相結合,讓學生充分動起來,達到心靈的升華,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何亞男,金怡,張育青,等.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活動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2]程愛俠,王光花.語境理論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語文,2015(03):89-91.
[3]肖德好.全品高考復習方案[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5.
[4]陳琳.英語教學研究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