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蓮
【摘要】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以及對語言的掌握程度,有效地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形成。文章就初中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如何通過提升英語運用能力來提高英語素養展開探討,分析有效的方法,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英語學習;學習能力;學習素養;教學方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中的教學觀念對學生有著重大的影響。要想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教師首先要相信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有足夠的能力去學習,教師更多的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能夠主動、自主地參與到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來。
其次是在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層次,在對教學任務進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保證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獲得能力的提升。比如,在教授形容詞、副詞比較級時,對比較級的變化情況以及出現的句型,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相關的例子,讓學生小組討論比較級的變化情況和句型特點,并且練習自己造句。這樣,學生掌握了知識,提高了分析概括的能力,主體意識得到了張揚,主體作用得到了發揮。
再次,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樹立文化意識。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學習是英語學習的最好組成部分。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文化意識,在對英語講解過程中,傳授文化和相關英語背景知識,通過對比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理解。
例如,在西方的見面禮儀中,擁抱是最常見的表達友好的方式,但是對中國的文化傳統來說,在接待客人時,擁抱的方式是很難讓人接受的。再如,一名酒店專業的學生在一個五星級的酒店大堂接待一個美國人,在接待的過程中,老外突然對那個學生說:“Excuse me,May I go someway?”(請問洗手間在哪兒?)這名學生在學校里的專業英語學得還不錯,聽力也可以,馬上聽明白了老外的話,心想,五星級酒店都來了,哪兒不能去啊,于是說:“Of course ,You can go anyway.”(請隨意。)這一句話把老外弄得暈頭轉向。其實在這個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老外說的“someway”指的是廁所,而英語“嫻熟”的中國學生卻讓老外“隨地大小便”。由此可見,由于文化差異導致的語言不合時宜,必然導致交際失誤。
二、創設語言學習情境
英語學習的目的是交流,而交流需要一定的語言環境。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可以通過創造語言學習環境的方式來進行英語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實際,為學生創造一個能夠積極參與的模仿情境,通過表演的方式來進行英語表達的練習。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而且多樣性的參與活動更能夠讓學生對英語產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如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問路的情境教學,能夠有效地將學習與趣味相結合,改變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以一種學生、教師主動參與到學習中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融入知識的學習。 在問路教學設計時,結合教室內的具體情況進行情境創設,可以有效地利用教室內的桌椅將教室進行區域劃分,劃分簡單的街道。然后教師以簡單的短語給學生下達指令,讓學生在做動作的過程中熟悉整個情境。在不知不覺配合教師的過程中,學生就掌握了短語,這樣在后續的針對情境的對話時,學生就有了更多的自信心,能夠自由進行表達與交流。采用這樣趣味性的情境教學方式不僅促進了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而且促進了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同時通過多樣性的啟發與排練以及角色扮演的方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習的樂趣。
三、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英語學習不應僅僅停留在課堂環境中,有效地促進課內與課外的融合,更能夠加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感悟與體驗,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根據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有趣的書籍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在課內學習的基礎上進行英語學習的延伸,這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趣味性的閱讀方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英語報紙或者經典的書籍、電影,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為學生呈現英語學習的樂趣。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具體的英語活動,比如參加英語演講或者志愿者服務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利用英語進行交流溝通,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到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體會不同的表達帶來的不同的實際意義,感悟英語學習與表達的不同之處。學生通過實際感悟與體驗,能夠找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促進英語表達能力的提升。這種新的教學方式促進了學生對英語的應用,促使學生改變了原有的學習觀念,更加注重學習的實用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收獲知識。
四、多樣性的教學方式
英語素養的培養是一個綜合的學習過程,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不僅提高了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能力,而且學會求知,學會思維,學會審美,形成終身的學習能力、發展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學的關注點不是僅僅教會學生掌握知識,更多的是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提高綜合素養。所以教師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將新的教學觀念融入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探索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以多樣性的教學方式來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形成。
比如,在對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就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進行改變。在對學生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就可以運用讀書指導法來進行教學引導;在對課文重點內容進行講解和對語法進行學習時,可以運用講授法來進行教學;學習的內容是與情境相關的,就可以運用演示法;在對學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偏差的一些問題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然后在課堂中通過提問的方式引起學生的關注,再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得到不同的答案,展開課堂內容。采用靈活性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教與學相結合的教學目的。
五、結束語
初中英語在促進學生的英語長期學習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正確的教學引導,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讓學生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觀念。在這種教學思維的引導下,英語學習將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付江霞.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中學課程資源,2017(10):46-47.
[2]張義攀.論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英語分層教學思維[J].考試周刊,2017(56):64.
[3]戴煒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33(05):322-327.
[4]高金民.對外語教學的思考[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S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