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盛美 劉崇健
[摘 要]鄉土人才是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特長且返鄉創業意愿強烈的新型人才,是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技術支撐。本文分析了鄉土人才返鄉創業的積極作用,指出其面臨的現實困境,提出應采取有效途徑激勵鄉土人才返鄉創業。
[關鍵詞]激勵;鄉土人才;返鄉創業;途徑
[中圖分類號]F320.3 [文獻標識碼]A
從2004年到2019年,黨中央連續發出十六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2019年一號文件再次聚焦農業農村農民工作。鄉村振興,人才是第一資源,鄉土人才作為農村本土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的新型人才,是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技術支撐。近年來,懷化市為激勵鄉土人才回鄉創業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激勵鄉土人才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返鄉創業,帶動了懷化農村經濟的發展與繁榮。
1 鄉土人才返鄉創業的積極作用
1.1 有利于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鄉土人才返鄉創業,增加了新的就業崗位,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渠道,解決當地農村農民的就業問題。
1.2 有利于促進農村城鎮建設
鄉土人才返鄉創業一般集中在縣城和鄉鎮,有利于推動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進程,縮小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差距,加速農村城鎮化建設。
1.3 有利于引進和傳播先進技術,促進當地農民素質的提高
鄉土人才返鄉創業帶來了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生產技術,通過財富創造的自身示范作用,在農民中產生積極的影響,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領頭人。當地農民跟著他們干、跟著他們學,提高了農民素質。
2 鄉土人才返鄉創業面臨的困難
鄉土人才返鄉創業是實現城鄉融合和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一大抓手。近年來,懷化采取多舉措激勵鄉土人才回鄉創業,但仍存在不少困難。
2.1 政府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不夠
鄉土人才返鄉創業,涉及農業、工商、銀行、稅務等諸多部門,盡管懷化市也出臺了相關政策,相關部門進行了扶持,但配套服務滯后,相關制度不成熟,缺乏合力。如有些政策不明確,缺乏操作性,或宣傳不到位,增加鄉土人才返鄉創辦企業難度,手續繁雜,費時費力費錢,增加了創業成本,降低了創業的積極性。投資用地,政府控制較緊,對鄉土人才創業激勵和保護不夠,遏制了創業后勁。
2.2 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現代管理經驗
懷化許多鄉土人才是通過在外實踐經驗的積累,成長為農民企業家、種植高手、養殖能人和能工巧匠等。由于其自身文化程度低,思維方式傳統,缺乏現代管理知識,創辦的企業也以小規模居多。在管理上,多采取家庭式管理,采取“家長制”“一人言”,更談不上民主和競爭。在生產上,為勞動密集型,依靠手工,技術水平低,沒有什么科技含量,品種單一,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企業發展前景不足。雖然,懷化市也開展了多種多樣的鄉土人才創業培訓,但難于滿足現在鄉土人才創業的需求,普遍存在資金不足、時間短、管理薄弱,資源欠缺,質量不高,培訓方法陳舊、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后續跟蹤服務不到位等問題。
3 激勵鄉土人才返鄉創業的有效途徑
鄉土人才返鄉創業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要重視激勵鄉土人才返鄉創業工作,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強化支持服務,為鄉土人才創業提供優質資本,降低創業成本。
3.1 完善鄉土人才返鄉創業的扶持政策,加強政策支持
鄉土人才是“領頭雁”,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技術力量,帶領廣大農民致富。政府必須做好“筑巢引鳳”,把鄉土人才“引”回來,改善創業環境,完善優惠政策。只要符合法律和國家產業政策,是鄉土人才返鄉創辦的,能夠解決一定數量的勞動力就業,不限規模,就應實行優惠,進行鼓勵。在財政方面,設立專項基金,專門用于鄉土人才返鄉創業的創業培訓、貸款貼息和資金擔保等。在稅收方面,鄉土人才返鄉創業要和外地客商一樣享有優惠政策。一是政府要對吸收城鄉低收入群體就業作出貢獻的給予優惠;二是同等享受國家和地方的相關優惠政策。
政府要提高行政效率,強化職能。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一方面深入企業開展調研,了解實際;另一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技術支持;三是精簡辦事手續,規范辦事程序,提高服務質量,杜絕部門關卡多,辦事難等問題。
3.2 多方位對鄉土人才進行創業培訓,優化創業環境
政府加大發展園區建設的力度,將鄉土人才返鄉創辦企業納入工業園,實現園區基礎設施的共享、集中治理污染、土地效用最大化、產業集群化。開展免費創業培訓,根據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引導鄉土人才因地制宜選準創業項目。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政策咨詢和科技講座活動,利用現有機構為鄉土人才提供市場信息。開展職工培訓,將鄉土人才返鄉創辦企業的員工納入當地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計劃,提升員工整體素質,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3.3 建立專家庫,對鄉土人才進行動態管理
政府要制定鄉土人才選拔政策,通過各種渠道招攬人才,建立“鄉土人才庫”,實行動態管理,夯實鄉土人才發展基礎。分類成立專業協會,定期開展活動,加強聯系和交流,彌補短板,提升鄉土人才的綜合素質,讓鄉土人才呈抱團式共同發展。建立鄉土人才職稱評定及考核制度,把鄉土人才的選拔同其職稱評定結合,并落實相應的待遇。
3.4 精選優配村級干部隊伍,發揮鄉土人才最大社會幫扶效應
政府通過吸引、重點培養、鼓勵,挖掘一批優秀的鄉土人才,進行獎勵、宣傳,增強其榮譽感和成就感,把他們充實到村級干部隊伍,作為“金種子”“帶頭雁”,打造“金招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參考文獻]
[1] 廖智琪,陳修穎.淺談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途徑[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04).
[2] 蔡祥東.鄉村振興? 人才先行[J].當代黨員,2019(02).
[3] 惠立鋒.新時代加快陜西鄉村人才振興的幾點建議[J].新西部,2018(34).
[4] 邵冬.寧海:激活“土專家”? 破解農村人才荒[J].寧波通訊,2018(23).
[5] 陳運雄.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路徑選擇[J].時代經貿,2018(34).
[6] 毛利,葉惠娟.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鄉土人才價值再認識[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