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光
摘 要:目前,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有學上”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農村小學的辦學條件和師資隊伍建設也大大改善,但城鄉小學教學質量差異大的問題仍未根本解決。
關鍵詞:城鄉小學;教學質量;差異原因;解決策略
一、引言
義務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基礎,其發展是一個國家乃至民族得以興旺發達并持續發展的根本。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我國實現教育公平的一項重要政策,為了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很大成效。
二、城鄉小學教學質量差異原因
(一)師資力量差距明顯
在所有教育資源中,教師資源是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教育活動最核心的要素,是比硬件資源更重要的資源。作為影響教育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師資隊伍是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和核心。而師資力量以教師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等指標體現,這兩個指標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整體素養,直接關系著教育質量。從相關統計數據對比可以看出,我國城鄉義務教育不管是在教師學歷還是職稱上都存在差距,農村師資力量遠遠落后于城市。
(二)辦學條件不均衡
根據中國教育統計數據可知,義務教育辦學條件通常包括學校的體育館面積、圖書資料、教學儀器設備資產值、網絡多媒體教室、教學用計算機的配置情況和體育、音樂等教學器材的達標率。近年來,政府高度關注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農村學校的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與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城市小學在生均體育館面積、生均教學用計算機數、生均網絡多媒體教室間數以及生均教學儀器設備資產值方面均出現大于或等于鄉村小學的情況,尤其是生均體育館面積,農村小學與城市相比差距十分明顯,僅在生均圖書這一項上農村大于城市。而且,城市小學的多媒體教室、計算機室等教學設施功能齊全,體育館等大多達到標準化建設,而農村相當一部分學校僅有能滿足日常教學的一些基本設施,質量和功能沒有保障,甚至有的學校多媒體設備由于管理不完善,年久失修,處于癱瘓狀態,并沒有真正應用到教學環節中。
(三)教育經費投入不合理
首先,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總量不高。教育經費投入是支撐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物質基礎,國際上一般用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來衡量各國政府對教育的投入規模和重視程度。近年來,由于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相比之前有了很大增長。自2012年起,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例達到并持續保持在4%以上。新華網報道,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4%的比例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礎線。但據統計,在國家財政性教育投入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為7%左右,其中發達國家達到9%左右。由此可見,我國教育經費投入不僅沒有達到世界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更是相去甚遠。
其次,由于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城市優先的慣例一直未能有效根除,城鄉學校在政策扶持和公共財政投入方面存在明顯差距。雖然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經費的投入力度,城鄉教育經費支出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但根據數據對比可以看出,我國農村小學不管是在生均教育經費支出上,還是在生均教育事業費和生均教育基本建設支出上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城鄉在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上還存在一定差距。
(四)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差異大
首先,在課程設置上,城市小學比較完善,內容形式更加多樣。除了有基本的教育課程,還有很多輔助課程,例如計算機課、科技科和藝術課等。而農村小學在課程設置上還存在一定缺陷,有的學校雖然開設了輔助課程,但因學校辦學條件和師資薄弱限制,大多數農村小學只有“正課”教師,沒有專職的“副課”教師,同一個教師兼顧正副課的現象十分常見。在副課方面,由于農村教師不具備副課所要求的專業技能,很多副課課程往往名不副實。例如,很多農村小學體育、科技課都是上課期間學生自由活動。大多學校往往只有基本的教育課程,類似計算機課、藝術課、科技科,甚至是英語課都沒有開設,就算有的學校課程表上有類似課程,也是在上課時間走走形式,與課程特色和課程要求相去甚遠。
其次,在教學方式上,城市小學更加多樣,也更符合時代特征。城市會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不斷更新教學設備,運用電視、多媒體、互聯網等多種傳播手段進行教學,還會根據課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交流體驗中學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而在農村,受經濟發展水平、教育觀念等因素的制約,農村小學的教室里能看到的教學工具很少,有的學校即使具備多媒體教學條件,利用率和效果也不高。甚至在一些偏遠農村學校,教室里除了黑板粉筆再沒有其他教學工具,學生獲取教育信息的渠道僅限于教師的課堂講授以及學校教材發放。這不僅影響教育效果的傳播,也嚴重影響學生的全面成長。
三、城鄉小學教學質量差異大的解決策略
(一)大力開展鄉村教師扶持計劃
促進城鄉教育公平不能一直增加教師隊伍中的人員,而應在教師流動方面加大力度,這樣,既減緩了教師老年化嚴重的現狀,保持了教師隊伍的活力,也有效地保證了教師隊伍的質量,開展“特崗教師”計劃和“三支一扶”政策都是對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很有效果的計劃與政策,這兩項政策實施的效果好,極大地提高了鄉村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升了整體水平,有效改善了鄉村師資隊伍結構。因此,此項計劃應繼續施行,同時,多出臺鄉村扶持計劃,給予其更多的優惠及其政策,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投身于鄉村教育的事業中,還應注意,在吸引年輕人進行鄉村教育服務時,要設定最低服務年限,以免人才流動過于頻繁,反而不利于義務教育學生的成長。做好農村教師的扶持機制,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另外,提高教師收入,尤其是鄉村教師收入,使教育工作者得以安心留在鄉村任教,使教師愿意在本崗位上努力工作。在基本工資方面,實現鄉村教師比城市教師多出機制,大體多出30%左右,同時加大鄉村教師的補貼力度,拉開城市教師與鄉村教師在待遇方面的差距,只有這樣,才能在城鄉差距原本就客觀存在的條件下凸顯鄉村教師的優勢,吸引人才,縮小城鄉教育方面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