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在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如過于強調“語用”功能,而忽視了對文學作品的欣賞,這不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本文主要圍繞初中閱讀教學的缺失進行簡要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缺失;策略
閱讀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也會影響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閱讀教學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在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陳舊,過于重視學生對書面文字的理解,忽視了引導學生去欣賞文章,從而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基于此,筆者圍繞初中閱讀教學的缺失與策略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閱讀教學缺乏互動交流
當前,一些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依然較為陳舊落后,他們更習慣于灌輸式傳統教學,而忽視了互動交流價值與意義。例如,教學時,有些教師總喜歡讓學生先快速瀏覽文章,然后再進行段落劃分,緊接著找文章的主旨,最后才帶著問題去找尋答案。整個教學過程師生缺乏有效互動交流,從而導致了課堂的氣氛變得異常的沉悶,極大挫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引導學生群體將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讓他們分享自己對文章的見解,而是一味地讓學生去文章中尋找標準答案。這種做法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利于學生閱讀欣賞能力的提升。之所以會存在著這一問題,主要還是教師忽視了讓欣賞覆蓋閱讀,從而也就沒辦法從整體上提升學生閱讀水平,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二) 過于重視書面理解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如將寫作背景、內容結構等進行闡釋,然后通過板書式教學法或者師問生答的方法進行講述,最后對文章進行總結歸納。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條理非常清晰,而且重點以及難點也有所突出,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但是,這種機械化的傳輸方式沖淡了學生對文章的自主理解興趣,也影響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由于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再加上語文學科的模糊性,使得一些教師對閱讀教學的理解有所不同。大部分教師認為閱讀教學就是分析教學,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以便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而忽視了引導學生以一個欣賞的心態去閱讀文章。在閱讀教學中,過于重視字、詞、句的解析,而對“文章”的整體性有所忽視,這大大地限制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二、 解決對策
(一) 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隨著新課改如火如荼地開展實施,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研究已然成為教育界重點研究課題。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輔助教學形式,多媒體應用也逐漸成為尋找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的一個重大突破口。多媒體以其直觀性和形象性的巨大優勢,能夠用獨特的形、聲、景扣動學生心弦,通過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更加的鮮活靈動,這種教學輔助形式因此博得廣大師生的喜愛。此外,將多媒體教學應用在基礎教育教學中,對于增加教學容量,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突出教學重點、淡化教學難點以及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意識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運用這種教學方式,選擇一些與文章相符合的美妙音樂,或者在網上下載相關的視頻,這樣可以烘托出良好的學習氣氛,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促進想象力發展,促進知識理解的深化,這些都是傳統教學無法達成的。例如,在《愚公移山》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網上下載相應的視頻片段,然后供學生進行欣賞。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對人物的性格特點一目了然,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并且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文章的閱讀之中,能夠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進而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當然,我們也要防止一味地依賴多媒體致使課堂成為變相的滿堂灌,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準確把握好教學重難點,切實結合學生的思維感受及接受能力,通過選擇具有最佳表達效果的多媒體技術,使其更加合理、巧妙,更契合課堂教學要求,在耳目一新的視聽感受過程中如此方能讓學生才更易學、樂學,從而最大化地增強教學的形象性、創造性及語文內涵的深刻感染力。
(二) 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因其具有有利于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推崇,成為當前國內比較流行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之一。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都有著自己的想法以及感情。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欣賞覆蓋閱讀,讓學生相互探究交流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看法。當前,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觀點,一味地將自己的想法以及思路灌輸到學生腦海之中,這種做法不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的提升。為此,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圍繞文章進行探討、交流,使他們的思維進行激烈的碰撞。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通過閱讀,請說說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誰?如果學生在討論之后仍然難以得到一致的答案,教師可以給出提示,主人公指的是作者重點刻畫的人物,在文章中占據著主導地位,次要人物的出現,一般都是以主人公為中心的。那么通過討論與教師的點撥,學生就會了解到作者重點刻畫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至于于勒,主要是作為一個線索人物,以便推動故事的發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以及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勇于發表自己對文章的看法,這對于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初中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如閱讀教學缺乏互動交流,教師忽視了學生對文章的看法以及觀點;教師過于重視書面理解,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沒有讓欣賞覆蓋閱讀,引導學生用一個欣賞的心態去閱讀文章。基于此,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思維意識,讓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此,便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他們的欣賞水平,進而促進其閱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姚玉婷.初中閱讀教學問題情境創設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
[2]王楠.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洛陽:洛陽師范學院,2017.
作者簡介:蔡春惠,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劉坂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