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哲學是高中政治必修之一,是一門使人聰明的學說;人生路很長,可能碰到的問題很多,而哲學思維是在人生路上最可能給予智慧指導的一種理性思維。在二輪復習的有效性探索中,老師可以通過哲學思考指導下的復習規劃、策略和調整,提高復習效率、引導學生獲得更多的哲學思維。
關鍵詞:二輪復習;主客觀;內外因;繁與簡;哲學思維
在高三的政治學科第二輪復習的有效性探索中,發現可以通過哲學思考指導下的復習規劃、策略和調整,既復習了哲學,又能提高復習效率、引導學生獲得更多的哲學思維。
一、 處理好計劃與實際的關系,及時調整復習規劃(適時原則 一切從實際出發)
計劃是根據以往的客觀加之人的主觀思維對未來作出的規劃,是使未來行動更加有序有效的重要條件之一,但客觀實際是不斷變化的,這就使得我們的復習計劃與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會產生偏離。與實際產生偏離的計劃則不能很好地指導復習,會導致復習行為無效或效率低下,我們務求在復習中解決好主觀計劃與客觀實際的關系,及時調整計劃。在第二輪復習中,我們往往有一個誤區,認為二輪復習就必須是整合、提升,基礎知識的夯實就必須是第一輪復習的任務。其實任何事物都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兩輪復習是有各自的個性,即一輪復習以基礎知識為主,二輪復習以整合提升為主;但它們又是有共同要求的,具有共性,兩者都必須以“學生學會了”為宗旨。劃分階段只是我們的主觀設定,這個主觀必須服務客觀才能對客觀有指導作用,否則會走向反面。
比如在第二輪復習中,當發現學生對經濟生活中的重難點題型曲線題,重難點內容宏觀調控的幾個經濟手段(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靈活的運用的時候,我們就要及時調整策略,在二輪復習中再次出現一輪復習的節奏,翻出一輪的基礎知識重新再過一遍。只有把缺的部分補上了,學生才能繼續更好地前行,因為只有在客觀決定主觀這個前提下,主觀才可能對客觀有積極的反作用。不要一味求計劃、求進度而忘記了“學生自身是否學會了”這個客觀存在的宗旨。或暫時放慢計劃中的進度,或加強類似題練習而減少常規題訓練——不論是調整形式還是內容,總之復習要根據學生溫習中反饋出的問題對癥下藥,不能固守事先計劃,才能提升第二輪復習的有效性。
從客觀存在的、不斷變化的學生實際、老師實際、學校實際出發,不斷調適復習計劃,才能使之真正發揮對復習的指導作用,而不是固守預設的計劃;并在計劃的調整時給學生作出相應的哲理分析,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哲學思維。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辯證唯物論最重要的方法論,對提高第二輪復習的有效性有極大的幫助。長遠來看,這一方法論要求對于學生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啟發:人生要有規劃,但這個規劃能否發揮積極的指導作用,必須在尊重客觀實際的基礎上,不斷調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規劃,才能實現積極的人生。
二、 處理好師與生的關系,及時調整角色位置(激發內心需求 內因是根據)
師教,生學,教與學是一對矛盾,這一矛盾的斗爭與轉化催促著教學的發展,因此教與學是相對的,是相長的,教并不固守在師,學并不固守在生。學生的學習進步,是內外因聯手的結果,師教是外因,生學是內因,內因是根本,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經過一輪復習,學生在短時間內把三年的學習內容都集中到了一起,這時候混淆是最大的前進障礙,一輪復習的混淆主要在于區別,二輪復習的混淆主要在于關系。解題的突破口找不到,老師講得越多學生越混淆,那么怎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呢?
“激發內因才是根本”,可以通過“制造”內在需求,讓老師的外因“變成”學生的內在需求,把復習的要求變成學生的內需,從而推動學生實現舊我到新我的轉變。仍以經濟曲線為例,我找了很多的曲線題例,也歸納總結了曲線題方法及變式等,學生也練了再練,但學生暴露出的問題總是層出不窮。這時候,我不再講評,而是布置學生上臺演示講析、臺下學生提問的任務,找出錯誤率最多的24人分成12個小組,完成經濟學6組12個經典曲線(即供需組、不同商品組、相關商品組——其他曲線基本都是以此為基礎的);每個小組負責一例,一節課一組,共三個課時;上臺學生像老師上課一樣得有復習(鞏固前面所學)、上課(作圖并講析)、總結(提煉主要特征),在二輪復習中采取這樣的活動形式,雖費時,卻達到了之前無法想象的效果,即大部分學生能夠看懂會解曲線題了。因為要教別人的前提是自己得懂,要不被別的同學問倒,自己得懂得盡可能多,為此學生得想辦法自己先去理解、記憶、延伸拓展、試講、小組交流、像個老師一樣地充分備課。
通過這樣的角色互換,促成外因轉化成內因;讓學生來當自己的老師,自己教自己學,實現了辯證的否定,完成了舊我到新我的發展。更長遠地看,學生們以后的人生也是如此:要積極面對人生,就要努力去尋找激發自我的內心動力,通過辯證的否定實現舊我到新我的不斷進步,而且相對于外因,自我在我,也是自己更可把握的。
三、 處理好繁與簡的關系,化繁為簡、以簡駕繁(善于反思 不忘初衷)
簡不是簡單,是線索,是源頭,化繁為簡,越復雜越是可能有簡單的方法,越是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越簡單越容易看到本質。一輪復習要全面,要以“繁”為主,以點鋪開為主,要回顧起涉及所有的考點,讓學生在一個整體的時空角度看到政治學科知識蘊含的豐富多彩,繁花似錦。與此相對的,二輪復習,應化“簡”、概括提升為主。一是要有舍棄之勇,舍末求本留高頻考點,4本書250個考點,這時候若不化繁為簡,會滿盤皆輸,簡才易記。二是要找必然的聯系,做思維導圖,可依“葫蘆畫瓢”;找關鍵本質的聯系,可牽一發而動全身。符合本質的邏輯易記易被找回,也更易達到以簡駕繁之目標,順藤摸瓜有效地用所學解決題目設定的多樣情境。
二輪復習的最后,把四本書“簡”為“生產與消費”(經濟講錢、是基礎)、“公民與國家”(政治講權利、是經濟的集中體現)、“文化一般與個別”(文化講精神、對經濟政治有反作用)“馬哲”(文化的精華),對平行班的孩子來說,這個提煉既包含了有效區別又有關系體現,能夠幫助他們更高效地復習。所有考點面面俱到是很難記住的,背負太多進考場更不利于前行,帶著“簡”進考場才是可能和有意義的。“簡”是本是必然而建立起來的,可以以簡駕繁,應對試題的“繁”(具體情境)。
學會并擅長于繁中去反思、提煉、升華,發現繁中之“簡”,找到事物的本質,這樣才不會因多而亂、而累。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今后的人生也是如此:生活中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要善于在繁中反思、提煉、升華以求簡,找到簡之本質,才能不忘初衷,不被“繁”所系絆,處繁不亂不驚不恐。
參考文獻:
[1]孫熙國.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④生活與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余一波.優化策略——讓高三復習課更有效[J].新課程·下旬,2017(3).
[3]任志鴻.高中同步測控優化設計政治高二上教師用書[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6.
[4]中國的阿米巴聯盟.簡書·化繁為簡,以簡單的原理解決復雜的問題,2017.
[5]茅志敏.簡約教學 別具風格[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10).
作者簡介:林麗艷,福建省永安市,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