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兒童文學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是教師的得力助手,是學生成長的良師益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兒童文學的價值,借助兒童文學,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文學;地位;對策
兒童文學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兒童心靈成長的精神食糧。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兒童文學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在小學語文的教材中,兒童文學作品數量繁多,種類繁多,各種兒童文學故事、兒童文學小說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心靈雞湯角色;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進行適當的指導,有利于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培養兒童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兒童在課外閱讀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總之,兒童文學作品與小學語文教育的有機結合,是促進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
一、 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一) 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課程資源
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標準強調: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漢語的學習是極為重要的。語文的學習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弘揚社會主義正能量,促進學生德育的發展,實現良好的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而從兒童文學作品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出,兒童文學作品對于促進學生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可以說,兒童文學作品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課程資源,是實現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
(二) 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師的得力助手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在低年級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識字寫字,慢慢地到中高年級,學生就要開始面臨閱讀、習作等。在學生學習的每一個重要的環節,學習興趣的培養都是格外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學階段,閱讀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還可以為學生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不斷提升。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兒童文學所獨有的故事性、語言的生動性,都會讓小學生感到興奮不已,尤其是一些科普讀物,有助于促進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積極的思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我們可以說: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得力助手,因為教師通過兒童文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三) 兒童文學是小學生成長的良師益友
在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兒童文學作品是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內容之一。在蘇教版一年級和二年級的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作品一共有16篇,其中詩歌有10篇,童話有6篇,這些數據表明,已有相當數量的兒童文學作品進入了小學語文的教材中,兒童文學在當代語文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在小學語文的課外閱讀讀物中,兒童文學作品占據著重要的組成部分,據不完全統計,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讀物,有將近70%的讀物都是兒童文學作品,由此可見,兒童文學作品在學生學習生涯中所占據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是如此重要,所以,我們可以說,兒童文學作品是小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良師益友,它的存在有助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學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和語言方面的培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兒童文學課外閱讀指導對策
(一) 不斷提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要想達到良好的兒童文學閱讀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能夠用專業和審美的眼光鑒賞文學作品,并結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面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低下的教學現狀,筆者認為,學校需要加大對教師的培養力度,通過在職培訓,在線教育等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在自己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應當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能夠通過自我學習和充電,提升教師自身的兒童文學素養。
(二) 激發學生兒童文學課外閱讀興趣
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現實狀況,列一份“兒童文學課外閱讀書目”的清單,供學生選擇和閱讀,教師所列的清單,其實是給學生的課外閱讀指明了方向,讓學生知道哪些課外書目是值得閱讀的;其次,教師可以舉辦一個小型的書籍閱讀活動,即利用某一個周末,帶領學生在學校操場或者某個比較合適的地方,讓學生帶上自己的課外讀物,參加這個小型的“讀書會”,學生在這個活動中,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也可以和同學之間相互借鑒,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這種“讀書會”的形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自主閱讀;另一方面,學生在這種集體活動中,可以認識到別人的優勢和自己的不足,并通過積極的彌補,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三) 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往往容易犯一個錯誤:那就是所有的閱讀都會有一個標準答案。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每篇課文,就會列幾個題目,讓學生在閱讀之后回答問題。而教師就會通過所謂的“標準答案”來衡量學生閱讀的效果。這樣的閱讀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弊端:即每個學生的生活閱歷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他們在面對一篇同樣的閱讀素材時,也會有不同的情感體驗,而如果教師過分苛求“標準答案”,勢必會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在過度追求標準答案的過程中,失去閱讀的興趣。因此,筆者認為,在小學兒童文學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避免標準答案式思維,避免用標準答案束縛學生的個性和思維,而是應當充分尊重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獨特的情感體驗,形成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的閱讀模式。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兒童文學的價值。借助兒童文學,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蕾.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關系論.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8).
作者簡介:
馬剛敏,貴州省遵義市,遵義市播州區團溪鎮張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