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鄧小平曾說過,體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體育對于培養孩子未來發展和身體健康都很有益處。如今,進入了新時代,對于未來的發展,小學體育應進一步完備,緊跟時代潮流,才能更好地為新時代服務。本文主要闡述小學體育在新時代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完備并且如何更好的運用。
關鍵詞:教育;興趣;體育事業
新時期下各類事物都發生著本質的變化,體育教育事業也不例外。學校體育對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影響不言而喻,重視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思想教育是快樂體育的方法的中心指導。而其中小學體育在新時代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 小學體育在新時代下的重要意義
小學體育在嶄新的時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小學體育往往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就是在體育課中老師教學教的太累,學生們學習的也非常枯燥。那么就需要將小學體育教學變活,讓其有所創新,使學生們真正地愛上體育課,認為體育課是有趣的,是豐富多彩的。
如今的小學教育給予更多體育教學者全新的認識,而其也展現出一種全新的理念。小學體育就是為了鍛煉身體,使小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保障學生幸福成長。不僅如此,小學體育還要提升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學生練就剛強的毅力。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核心,能夠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觀察學生個體與群體的不同需求,能夠帶給小學生終身受益的體育學習理念。使小學生可以學習到自主、合作、探究的體育學習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小學生可以在體育教學中領悟更深層次的體育精神,不僅如此,還可以讓小學生在體育游戲中逐漸去超越自我,感受體育帶給自己的最大快樂,使學生能夠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交往和生活,最終以強大的生存力躋身社會之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面前還應該給予小學生適當的培育和引導。尤其是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穿插一定的體育活動,比如說組織課間操,尤其是在冬夏兩季要持續開展,同時開展廣播操教學,讓學生們可以積極自由地參與其中。不僅如此還要舉行各種體育活動和比賽,比如說跳繩比賽和拔河比賽等等。讓小學生在體育活動和比賽中充分領悟運動的內涵,體驗體育的深層次意義。
二、 小學體育在新時代如何進一步完備
小學體育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在小學舉辦的體育競賽中均以田徑和傳統球類為主,開展范圍不大,比賽的次數不多,沒有達到標準的質量。通過實際的調查則是因為學生的讀書壓力大,體育教師的時間有限,學校在時間安排上不允許競賽的開展等等。
在深層次上來講,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不高,沒有足夠的體育興趣。如今中國的小學生有著非常繁重的課業,他們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而且還要參加各種學習班,故而將體育教學、活動和比賽拋之腦后。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身體素質在逐漸下降,學校和相關的教育部門應該對此給予高度的重視,這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需要得到關注和改善。學校在小學生的德智體方面要做到綜合發展,使小學生能夠接受更加全面的培養與教育。要不斷加強學校的體育衛生工作,不斷提升學生的體質,使小學生有健康的思想。與此同時,還應該做好小學生的基礎工作,讓小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基礎教育,讓小學生教育變得更加優良,可以將小學生塑造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另外,小學領導的態度對小學體育教學也非常重要,其決定著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也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體質情況。務必要讓學校教育同家庭聯系在一起,使之形成一個統一的結合體,最終就小學生身體素質情況達成共識,為學校體育教學做出更多的努力,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具備更加先進的體育學習觀念。
三、 小學體育事業的在新時代的發展
十九大中明確指出中國社會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學校體育教學要學會改善與創新,這是教學之本,更是帶給體育教學的挑戰。小學體育教學應該從“有”到“全”。努力促進德智體美綜合發展,體育教學事業會有一個更加美好的錦繡前程。如今區域和學段的差別是小學體育的一個詬病,應該對此給予高度重視。
新時代小學體育事業要全面發展,要不斷得到優化,這樣才可以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的優質人才。對此,小學體育教學要有目的性,能夠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要以推動社會發展為基石。小學體育教學要以體質健康為宗旨,要不斷掌握各種新型的體育理念與知識技能,要讓更多的群眾看到自身為體育事業做出的貢獻,突顯自身的巨大體育價值。還要學會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讓小學生以全新的姿態面對今后的生活和學習。相信做好這些定能夠讓小學體育事業在新時代有更加出彩的革新。
小學體育教學應該是快樂的,要讓小學生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不斷讓小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掌握更多的體育理念和技術、技能,讓小學生感悟到體育的真正魅力,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具備更好的體育精神,為以后從事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進而一生感受體育帶來的裨益。
參考文獻:
[1]盧元鎮主編.體育人文社會科學概論高級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毛振明著.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俞紅,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泗陽縣新袁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