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 應用化學工程學院,甘肅 蘭州 730060)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 年)的主要任務與舉措中提出“推進信息技術應用”,教學過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促進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形成[1]。目前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以我校《化工分離工程》課程為例,應用信息化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模式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化工分離工程》是高等職業院校應用化工技術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核心課,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始終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該門課程同時具備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的特點,因此對教學效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該門課程的學習實質是學生在掌握《物理化學》、《化工熱力學》、《化工原理》以及《傳遞過程原理》等相關內容的基礎上,理論知識進一步的綜合實踐應用[2]。由于其中涉及到的分離單元操作種類與化工基礎知識點較多,特別是包含了大量公式和計算過程,在課程教學與學生學習方面都具有較大的難度[3]。傳統教學中板書或者PPT教學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需求,因此現代職業教育應在教授手段與知識需求方面加以研究和改進。
傳統的板書授課模式適合理論知識掌握不牢的高職學生。教師可以根據生源質量靈活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模式。但是,涉及到工藝流程和設備結構容易出現教師空講,學生抽象,更有可能導致學生聽不懂,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更加直觀的教學手段配合。
我校已經建設完成了《化工分離工程》專業教學資源庫平臺,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自學和補充課堂學習。資源庫平臺中的電子教案、PPT課件、上課視頻和動畫等都可以在課余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也可以利用在線答疑與教師溝通,解決問題。但是,資源庫的利用適合學習積極性較高的學生,只能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
云班課、云課堂互動式教學平臺,可在APP上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相關評價體系的設置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在學習各個階段的學習情況。此類學習方式使學生可以利用碎片時間自由學習,也可以隨時和教師進行教學互動,豐富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充分激發學習興趣。這類教學手段由于不受教師的監控,各項學習參數展示比較單一流于形式,只能體現部分學習效果。另外,學習資料的展示和考核主要以選擇和判斷為主,針對專業性、實踐性較強的計算過程無法體現[4]。
根據教學內容和課程標準,選取典型知識點錄制微課視頻,豐富教學手段,補充課堂授課,也可以作為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強化的學習方式。每個視頻涉及一個知識點,5~10min,利用起來壓力較小,電腦、手機都可以播放,不限時間,不限地點,這些優點使得學生容易接受。視頻制作簡單,可以是簡單的PPT 結合教師的講解,說明某個原理,也可以插入動畫介紹某個工藝流程和設備結構,大大強化學生抽象內容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比如該課程中裂解氣的深冷分離流程和精餾塔的結構展示。但是由于只是選擇部分知識點講解,所以在教學內容的連貫性上可能存在問題,導致學生學習不順暢。
化工裝置類仿真實訓是通過計算機建立虛擬的生產環境,設置相關工藝過程的操作規程,可以充分強化學生自主操作的學習能力。化工類的課程很難實現現場教學,因此借助仿真平臺實現學生模擬化工生產現場。我校具有完善的東方仿真教學平臺,設有相關仿真教學軟件。例如學生學習了多組分精餾的相關理論知識后,借助精餾仿真單元和乙酸乙酯生產軟件都可演練精餾塔的開停車操作,掌握化工分離過程的典型操作要求;借助仿真軟件的事故設置程序,設置分離裝置的常見事故,引導學生并充分應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事故原因,提出解決措施,通過模擬現場操作來判斷解決方案的正確性。但是仿真教學操作過程畢竟是模擬生產,學生會產生操作過程的依賴性,不利于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時也會引發學生為了高分數而出現違規操作,尋找軟件漏洞等,養成不規范操作的習慣,為日后崗位的安全操作埋下隱患。
學生考評遵循“以能力考評為中心,以過程考評為基礎,以考促學,以考促教”的原則對學生進行考核,改變原有的試卷筆試的考試方法。因此,課程的考核采用“線上考核”與“線下考核”相結合的考評方法。線上考核采用教學APP平臺考察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掌握,線下考核采用試卷和實操考核,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所占比例為3、4、3。
《化工分離工程》課程將信息化教學手段融入授課過程中,解決了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實現了教學課堂的形式多樣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教師信息化手段應用能力不足和校園信息化教學設施的使用問題等等還需要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