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重 劉彩霞 智喜強
【關鍵詞】先天性心臟病;綜合治療;重度肺動脈高壓;治療效果
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肺動脈高壓(PAIR),平均肺動脈壓在25mmHg以上,嚴重影響患者生存及生命質量,探討有效的治療方案非常必要。我院對合并重度PAH的先天性心惦病患者實施綜合治療,效果明顯,現將具體情況進行如下報告:
1.1臨床資料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合并重度肺動脈高壓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136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經超聲心動圖的三尖瓣返流法對肺動脈收縮壓進行測量在70mmHg以上,Sp02在90~95%;(2)均經心電圖、心臟彩超以及胸片確診。患者年齡在2~16歲,平均(8.02±5.61)歲,其中有49例室間隔缺損,29例室間隔缺損合并動脈導管未閉合,22例患者室間隔缺損合并房室間隔缺損,10例房間隔缺損,10例部分型心內膜墊缺損,16例完全型心內膜墊缺損。根據患者入院治療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有患者68例,研究組有患者68例,在臨床基本資料方面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研究。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包含應用血管內皮素拮抗劑波生坦藥物治療,同時強心,利尿對癥治療。研究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實施綜合治療,包括間斷吸氧,高壓氧治療,服用血管內皮素拮抗劑波生坦,磷酸二酯酶抑制劑西地那非。
1.3觀察指標治療一月后檢測兩組患者的肺動脈收縮壓(SPAP)、心胸比(CTR)、血紅蛋白水平等,并對兩組患者肺體循環血流量比(Qp/Qs)、肺血管阻力指數(RVRi)、肺動脈壓力變化(Rp/Rs),進行組間對比分析。
1.4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接受t檢驗,計數資料接受X檢驗,P<0.05說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CTR明顯低于對照組,但血紅蛋白水平以及SPAP水平兩組間無較大差異(p>0.05);研究組PVRi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但Rp/Rs、Qq/Qs無較大差異(p>0.05),詳細情況如表1所示。

手術是治療合并重度肺動脈高壓的先天性心臟病的有效方法,但在實施手術治療前,應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與控制,明確肺動脈高壓是否開始向梗阻性病變進行發展。手術治療前積極為患者實施綜合治療,包含間斷吸氧,高壓氧治療,服用血管內皮素拮抗劑波生坦,磷酸二酯酶抑制劑西地那非。研究組54例患兒經過術前綜合治療,綜合評估后手術治療,術后死亡4例(2例術后死于嚴重低心排綜合征,2例死于肺高壓危象)。對照組45例患兒接受治療,術后死亡5例(3例死于嚴重低心排綜合征,2例死于肺高壓危象)。圍手術期1~2周應用前列地爾,給藥方式為靜脈滴注。手術麻醉時應對麻醉深度進行精準的掌握,麻醉應平穩,同時應用呼吸機時間可適當延長,適當過度通氣,能有效避免肺動脈高壓危象的發生。早期應用強且有力的藥物支持,根據藥物作用靶點的不同聯合應用相關藥物。本次應用的藥物,前列地爾能有效松弛肺動脈平滑肌,激活腺苷酸環化酶,同時對血管平滑肌增生的逆轉血管重塑有抑制效果,進而能有效緩解肺高壓,為患者心功能的恢復創造良好的條件。西地那非能增加細胞中cAMP與cGMP濃度,還能有效延長、增加前列腺素類血管效應。全肺阻力是手術選擇的重要指標口,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若同時存在阻力性與動力性的重度肺高壓,則需積極實施圍手術期治療。需注意圍手術期綜合治療是一個過程,對此,圍手術期應對手術適應癥進行綜合判斷,并確定治療方案,以減輕患者病痛,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本次研究,治療后研究組患者CTR.明顯低于對照組,但血紅蛋白水平以及SPAP水平兩組間無較大差異(p>0.05);研究組PVRi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但Rp/Rs、Qq/Qs無較大差異(p>0.05),該結果提示,對合并重度肺動脈高壓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實綜合治療,可改善相關指標,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