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雙軍
摘 要:館藏文物一般作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因其年代久遠且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對保存環境的要求相對較高。保障館藏文物具有良好的保存環境,也是實現對館藏文物長久、妥善保存的根本前提。在這一背景下,本文將結合相關研究資料,重點針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與發展現狀進行簡要分析研究。
關鍵詞: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發展現狀
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研究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時間較短,缺乏較深厚的研究基礎。但隨著近些年我國對館藏文物保護力度的逐漸加大,人們對維護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由此也產生了各種先進的環境保護技術手段。本文可在有效豐富該領域理論研究的同時,為優化館藏文物保存環境提供指明方向。
1 館藏文物保存環境分析
1.1 溫濕度
溫濕度是構成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關鍵要素之一,對館藏文物的保存程度起到直接的影響作用。一般情況下,如果環境溫度過低或過高,則極有可能導致館藏文物尤其是紙質古籍、書畫等文物出現干燥開裂或是發霉腐蝕等現象。而對于青銅器等館藏文物,如果其長期被保存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下,則會加速文物氧化,使其出現嚴重的銹蝕、霉斑等問題,因此保障館藏文物保存環境溫度和濕度的適宜極為重要。根據我國當前相關規定要求,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溫度應當在15℃至20℃之間,相對濕度應當在45%至60%之間[1]。
1.2 有害氣體
在館藏文物保存環境中,周圍空氣同樣也會對館藏文物保存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作用。對于紙質類館藏文物如古籍、書畫等,館藏文物保存環境中的二氧化硫含量過高,則會對紙張造成嚴重腐蝕,使得紙張出現泛黃、變脆、易破損等各種問題。除此之外,部分博物館因其自身不斷發展,館藏文物數量越來越多,故而積極開展各種博物館改擴建工程。雖然其能夠為館藏文物保存提供更充足的保存空間,但因其使用的涂料、油漆以及建筑材料等當中含有一定量的甲醛、硫化氫等物質,使得館內有害氣體含量逐漸加大。而當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溫度和濕度相對較高的情況下,有害氣體的生長、擴散速度將會明顯加快,進而極易對館藏文物造成腐蝕破壞等不利影響。
1.3 微生物
在館藏文物保存環境中,微生物也會對館藏文物造成一定影響。一方面受到館藏文物保存環境潮濕悶熱的影響,各種細菌、霉類極易滋生,進而逐漸對館藏文物造成腐蝕破壞。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博物館中的館藏文物本身材料為木質、羊皮紙等,隨著時間的推移,此類材料自身容易產生各種細菌或出現蟲蛀問題,從而極大地影響了館藏文物保存效果的全面優化。
2 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發展現狀分析
2.1 智能調控保存環境
隨著我國對館藏文物保護、保存力度的持續加大,當前在許多博物館當中已經開始嘗試使用智能調控技術,利用現代化的設施設備,實現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溫濕度的靈活調控。例如我國博物館中已經基本實現了智能變頻空調的全覆蓋,其通過智能變頻空調,可隨時調整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溫度,有效控制環境溫差。另外,在濕度控制方面,除了可以采用加濕器或除濕器之外,目前也有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新型板材,其采用植物纖維制造而成,具有自主調節空氣濕度的優勢功能。博物館利用此類材料制作櫥柜等,即可對館藏文物及其保存環境的濕度進行合理控制。對于部分極為重要的館藏文物,我國大多數博物館當前也能夠主動采用密封性良好的鐵質櫥柜對其進行單獨、專門保存,使得館藏文物保存的“小環境”可以始終維持恒定的溫濕度,進而為長久、妥善保存館藏文物創造良好條件[2]。
2.2 科學監測保存環境
在我國館藏文物保存環境及其相關研究的不斷發展下,我國先后出現了眾多用于精準監測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技術手段,其監測對象也從以往的溫濕度逐漸發展為有害氣體、微生物等等。例如我國眼下已經有博物館通過充分利用其現有的局域網等優勢資源,靈活運用各種智能監測儀器設備,搭建起完善的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監測系統。在數據傳感器和智能監測儀器設備的作用下,系統將自動定時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溫濕度、氣體中有害物質含量等進行準確測定,并及時將監測結果傳輸至監控中心。依托可視化技術以直觀形象的圖表展示在工作人員面前,使得館內管理人員可以全面掌握當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情況,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環境問題,以便能夠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處理。從根本上避免館藏文物出現破損、腐蝕、霉變等問題。
2.3 保存環境評估分析
現階段我國先后有眾多研究人員投身到館藏文物保存環境成分的研究,旨在通過探究館藏文物保存環境中的各項成分,科學評估保存環境并對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與隱患進行提前預判。例如目前已有研究證明博物館在建設、美化館藏文物保存環境時,如果使用石灰石材料,當環境內空氣中的顆粒物質含量較高時,則極有可能與石灰石發生反應出現硫酸鹽化現象,進而對銀器、青銅器等館藏文物造成一定腐蝕,使其顏色發黑并出現斑點等情況[3]。因此在對此類館藏文物進行保存時,不應采用石灰石材料作為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建設材料。另外,人造板等現代型材也會散發一定有機物,其對館藏文物也有可能產生腐蝕影響,因此通過積極分析館藏文物保存環境及其使用材料的各項成分,判斷其對館藏文物保存的具體影響,對于優化館藏文物保存環境與保存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3 結束語
綜上,館藏文物保存環境中的溫濕度、有害氣體、微生物等均會直接影響著館藏文物的整體保存效果。因此我國需要繼續加大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優化力度,靈活運用各種智能控制技術、監測技術,并落實好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評估分析,使得我國館藏文物均可以得到妥善保存。
參考文獻
[1]任文棟.張家界館藏文物保存狀態分析及其防護技術[D].北京化工大學,2018.
[2]李鴻.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7(15):227-228.
[3]綦小騏.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研究的發展與現狀[J].中國民族博覽,2016(05):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