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摘 要:在高職高專英語寫作教學中,把維果斯基的“支架”理論和中文的傳統仿寫法相融合,設計并運用 “七步法”, 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降低寫作難度,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支架理論;仿寫法;英語寫作教學;運用
1 支架理論內涵
“支架”的概念起源于蘇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學習理論。維果斯基將認知的發展分成實際的發展層次以及潛在的發展層次,在這兩個層次之間差距稱為“最近發展區”。“支架”的功能就是幫助處于實際發展層次的學習者跨越“最近發,展區”進而達到潛在的發展層次。教學者于教學活動中,應以學習者原有的先備知識較有潛質方面(最近發展區)為基礎,設置相關的學習情境,讓學習者能在互動情境中建構知識及能力,發展其潛能。支架教學模式是一種教學技巧,其中教師先示范最理想的學習策略或任務,然后逐漸把責任交回學生。具體是:教師做,學生觀察;教師做,學生協助;學生做,教師協助;學生做,教師觀察,等等。
2 英語仿寫教學內容
仿寫(Imitation)是我國語文教育的傳統方式。它要求學生在理解、把握范文的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對事物的認識,寫出在形式上與范文相似又具有個性的作文。學生從范文中學習到的各種寫作知識及表達方法,都可在仿寫練習中加以運用。仿寫不是機械模仿,更不是抄襲。仿寫中既要借鑒范文的寫法,又要發揮獨創精神。多年的英語寫作教學實踐發現,仿寫這種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在英語寫作中非常有幫助。眾所周知,英語在中國是外語而不是本族語,大多數學生學習外語靠對英語知識的記憶,并且嚴重依賴本族語中文的記憶,這樣就養成了先中文后英語的思維習慣。在英語寫作學習中,學生拿到題目后,或者學生想表達英語時,習慣性先想到漢語的意思,然后再把漢語的意思機械地翻譯成英語,無法第一時間把要寫的文章或者要表達的句子用英語進行思維,進而用英語進行表述。尤其在段落和文章寫作中這一現象尤為明顯。學生無法用英語規范有邏輯地把文章的題綱用英語表述出來,拿到題目想到一句寫一句,最后寫下來的文章不僅句子錯誤百出,而且整編文章內容雜亂無章。為了幫助他們克服這一困難,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仿寫。仿寫能讓學生從已備好的范文中找到寫文章的思維邏輯,這種邏輯其實就是彌補了學生英語思維的缺失。范文閱讀完后,學生把這種用英語表述出來的思維邏輯移入學生的腦子里。這種思維邏輯的語言表現形式就是深深的印在學生腦子里的閱讀范文的寫作題綱,段落的基本結構和關鍵意思的表達句式等。然后學生模仿閱讀文章的思維邏輯,撰寫出作文的段落題綱,并且逐步的細化每個段落要寫的內容,直至把題綱完善成一篇相對完整的英語文章或者段落,并且形成文章初稿。然后把寫好的初稿根據題目的要求,自己反復修改,同學共同評價,認真推敲,反復揣摩,最終定稿成一篇結構合理,邏輯嚴密,語句通順,語言錯誤較少的英語文章。在整個寫作過程中范文的閱讀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當然為了保證范文的最大效果,教師要找到與寫作題目最相近的題材,與學生水平最相符的閱讀材料,不能太難也不能太容易。同時寫作整個過程教師的作用,學生之間互助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這種作用就是維果斯基定義的“支架”。由此可見在英語的寫作教學中維果斯基的“支架”理論和中國的傳統語文教學方式“仿寫”完全可以相互融合共同服務英語作為外語的寫作教學。
3 支架理論和仿寫法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相融合的實踐
英語閱讀與寫作是兩個相對獨立,但又是相互依賴、互相促進的技能。閱讀是語言的輸入,寫作是語言的輸出,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因此學生所閱讀的內容直接影響了寫作的水平。因為在中國,英語是外語而不是母語,學生對英語的知識能力獲得,主要通過有意識的學習、其中通過對文字的閱讀所占的比例比聽大得多。建構主義認為,人的學習過程是輸入-接受支架-轉換支架-生成支架-輸出。這一過程的描述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可以轉述為:老師提供的范文閱讀-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精讀范文并找出文章的寫作題綱依據范文的題綱和寫作要求在老師指導下撰寫作文的簡單題綱學生完善作文題綱、細化每個段落的寫作內容寫出文章初稿在老師點評和同學互相評價基礎上去粗取精、優化內容和銜接、定出最后的正稿、這樣的一個寫作過程。從以上文字敘述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教學方式和我們中文的“仿寫”是非常相似。因此把“支架”教學技巧和“仿寫”教學方法融合在英語的寫作教學中,并設計了以下七個步驟:第一步、精準選擇閱讀范文注重主題的趣味性難易程度應和學生相符。第二步、幫助學生解決范文閱讀中的知識難點、句子結構難點并找出文章的寫作思路,比如寫作題綱(每段的主題句擴展句和總結句)。第三步、布置學生根據范文題綱寫一份詳細的文章題綱,不能照操原文,必須是自己想到的句子和內容,寫完后對照原文的詳細題綱,老師展示評價標準讓學生修改,學生互評最后定稿。第四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詳細的題綱完善成一篇范文主題一樣的文章。第五步、老師布置一篇類似的主題內容不同于范文的作文題目,要求學生先寫簡單的題綱,可以參照閱讀題綱;老師給出較為寬泛的標準,并且對學生的題綱進行簡單評價,讓學生互相交換并且討論評價。第六步、要求學生細化文章題綱,要求每段有主題句、擴展句和結尾句。第七步、布置學生在不參考范文的前提下把詳細題綱完善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寫完后老師快速瀏覽寫作結果,邀請寫的快又好的同學將文章電子稿上交存檔以備范文講評。其他學生寫完后互相傳閱,交流心得。在以上的七個教學步驟中發現,第一步和第二步比較順利,原因可能是閱讀理解教學我們平時教學中做得較多,扎得更實在,加上考試的驅動,閱讀技能成了學生的耗時主題。第三步驟學生速度明顯變慢,一方面學生受范文的前攝效應,有種依賴范文內容的意識,同時也反映學生英語思維和表達能力的不足,無法把范文的內容用英語換一句話表達。為此老師提示,學生生互相討論非常重要。第四步進展叫快,因為題目和內容x相同,范文的詳細題綱,學生只要補充一些句子,加一些上下文銜接的詞句就可以,因此難度較小。第五步進展較快,因為雖然文章的題目內容不同,但是簡單的題綱也就大框架的文章結構,通過前期范文的閱讀,還是能記住并且比較完整準確地遷移到寫作過程中來。至于少數同學閱讀水平較弱的,可以參考范文的簡單題綱。第六步是整個教學步驟中最慢,但又是最關鍵的一步,學生真正的發揮自己創造和表達水平的一環。該環節中學生要根據簡單題綱充實每個段落的內容寫出詳細題綱,這不僅挑戰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還考驗學生的邏輯思維,即為內容的段落分布。此時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也是非常有限的。受到第六步的影響,第七步完成的差距非常大,當然寫作效果差距也明顯。這以現象證明,學平時的閱讀積累,和寫作訓練一定要做實,否則題目一換就很吃力。
4 結語
“建構主義”理論是成熟的學習理論,“支架”教學模式是一種教學技巧,在寫作教學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支架”理論和中國傳統的“仿寫”相互融合,以閱讀為前提,以寫作為目的,在日常的英語寫作教學實踐中運用,使得英語的寫作教學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曲潔姝 杜博玉:支架理論在英語概要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百度文庫,黑龍江大學
[2]郝源匯:支架式學習理論及其應用研究,《西南大學學報》, 2012年知網
[3]楊猛強、何應德、辜佳鋒、彭小清、汪欽漢: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支架式教學,百度文庫,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