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苗苗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大學語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尋找兩者的結合點,希望能夠借助大學語文教育培養大學生思想政治觀念,同時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政治覺悟。
關鍵詞:大學語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分析
大學語文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大學生高尚的情操,文學素養的熏陶能夠培養健康的審美,語言的魅力是需要在學習過程中感受的,大學生在大學語文課堂上品味文學的魅力,領悟語言的藝術,從中吸取爭取的思想價值觀念,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使得大學生能夠正確的看待事物的本質,迎接未來生活的挑戰。思想政治教育貫徹在大學生活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想,大學語文與思想政治相結合,相互輔助,有效的提高大學語文教育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的質量,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
1 大學語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1.1 大學語文教育教學特點
大學語文教育注重的是大學生人文素質修養,培養大學生高尚的情操。大學語文是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大學生在接受專業教育的同時,接受文化素養的熏陶,加強培養大學生對經典文學的賞析能力,受到文化底蘊的滋養,從中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是為了實現正確的政治目標,依托各種載體完成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定教學方案,組織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學習黨領導下的正確思想觀念,進而提高全體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促使大學生能夠全面的發展自我,提高文學素養和道德素養,努力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2 淺析大學語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2.1 具備育人的特點
大學語文教育是通過分析文學作品,感悟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為人處世,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體悟書中的人生百態,從中提煉精華,既能夠增強閱讀理解能力,又能夠得到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大學語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有著育人的職能,由此可見大學語文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良好的教學載體,能夠完成思想教育工作,達到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目的。
2.2 具備人文精神
以人為本是教育的核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價值,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一切教育活動的開展圍繞的核心是學生,為社會培養需要的高級能人才,不僅體現在具有較高的職業技能和熟練的操作技巧,也體現在具有優秀的品質。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為本,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文學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都能夠充分的體現人文精神,培養人的意念,樹立人的情操,開闊人的視野,進而樹立正確的觀念。
2.3 具備情感因素
大學語文教育更多的是學生情感的交流,理解作者的情感,以情感人,能夠激發學生的奉獻精神,打破大學生的自我化,能夠走出自我的圈子,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學生在情感的作用下,能夠更加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身的思想觀念,學習文學作品中的情感,這也是榜樣的力量,情感的融入能夠使得學生主動的走進文學書中的世界,感悟不一樣的情懷。
3 加強大學語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聯系
3.1 吸取經典文學的精華
大學語文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的載體,大學語文學習過程中需要吸取經典文學的精華,不論是古老的歷史書籍,還是新文學作品,不論是我國文化特色,還是西方文化特色,需要大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思想的碰撞能夠促進文化的進步,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文學界更能突現文化的特色,懷著一顆敬畏的心,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悠久的文化傳承,大膽的發表意見,取其精華,才能夠促進文化的進步,思想境界的提升。樹立榜樣的力量,讓大學生了解從古至今的歷史英雄人物的事跡,規范自身的言行,實現新舊文化的融合和碰撞,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框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2 大學生語文素材具有一定的特色
大學語文教育承載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調動課堂的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要求大學語文教材要具有一定的特色,是培養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為教學目的,編寫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學教材,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的注意力能夠集中,緊跟教師的思路完成教學工作,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
3.3 改善教學方式
大學教學模式需要轉變,適當的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善于使用現代教學設備,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緊抓課堂的節奏,使得學生能夠緊跟教師的思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教師在上課時,需要充分的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鼓勵學生敢于突破自我,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語文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能夠幫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的開展,使得學生能夠鍛煉自我,培養創造能力和思考能力。大學語文教育工作要滲透思想政治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一定的分辨事物本質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增進學生的交流,致力于培養出社會需要的高精尖人才。
參考文獻
[1]陳亞瓊.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語文教學契合的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7(1):86-89.
[2]崔娟.黨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創新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8):271-272.
[3]佚名.基于課程思政新理念的大學語文教學分析與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8,837(1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