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何藝 何連軍
摘 要:本文以《食品儀器分析檢測技術》課程中“氣相色譜法檢測蜜餞中甜蜜素的含量”這一教學單元為例,通過對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的分析,闡述了信息化技術在本課程中的應用。通過信息化資源的建設和應用,解決了教學資源不足的難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了學習效率。
關鍵詞:儀器分析;氣相色譜;信息化
信息化教學模式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將傳統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相結合,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效果的提升。《食品儀器分析檢測技術》課程是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拓展課程,本課程利用信息化資源,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以氣相色譜技術中“氣相色譜法檢測蜜餞中甜蜜素的含量”項目為例,闡述信息化技術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應用。
1 教學分析
1)學情分析。授課對象為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大二學生,具備儀器分析的理論基礎和基本操作技能,喜歡動手實踐,認為信息化教學資源對學習有幫助,但是學習興趣弱,態度消極;知難而退,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容易放棄,對技能的學習興趣相對強,喜歡動手操作;自控力較差,獨立學習能力較弱。結合學情分析,對接食品檢驗員崗位需求,確定了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養目標。
2)教學重難點。“氣相色譜法檢測蜜餞中甜蜜素的含量”項目的教學重點是甜蜜素的上機檢測,教學難點是譜圖分析和結果判定。針對譜圖分析難,將譜圖分析的理論教學轉為線上,與線下實訓課程相結合,既易于學生理解,又節約了課堂時間。針對結果判定難,課中利用手機在線查詢標準進行結果判定,發現問題及時糾錯,提高教學效果。
2 教學策略
針對部分學生對專業學習興趣不高的情況,通過案例等說明食品檢測行業良好的發展趨勢和崗位對食品安全的意義,提高學生對崗位的認同,同時增加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針對部分學生對課程學習興趣不高,對單項技能操作訓練感覺枯燥沒有成就感的情況,以企業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實施項目化教學,學生在工作情景中完成項目任務,獲得任務完成的成就感,同時充分理解本課程在專業崗位工作中的作用。
針對學生理論知識基礎較為薄弱,理論知識學習興趣不濃,喜歡動手操作的情況,采用以操作視頻指導課堂實訓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同時,理論知識以“必須、夠用”為度,以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針對大型精密分析儀器結構復雜、工作原理較為抽象、操作規范性要求高的特點,建立微課、視頻、動畫、課件等形象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融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現時時處處學習,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和操作規范,降低學習難度。
針對部分學生克服困難、克服誘惑的能力較差,學習自覺性有待提高,加強學習過程性考核。通過對線上學習情況進行監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 教學過程
本課程分為課前知識預習,課上技能訓練,課后知識鞏固,課外技能拓展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課前預習。通過本浙江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發布課前預習通知,并說明工作任務、預習內容及預習成果的考核方式。學生進入課程App觀看微課,學習理論知識、熟悉儀器操作,查看相關檢測標準,可隨時通過網絡平臺或微信小程序課堂派提出問題,教師在線回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第二部分,課堂實施。課堂實施過程安排如下:
隨堂考核,預習檢查。針對重難點知識進行隨堂考核。首先通過視頻分段提問的個別考核方式進行考核,再同在線測試的整體考核方式相結合,檢驗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效果。
知識總結,提煉重點。教師公布測試答案,提煉出實訓中容易出錯的地方。
情境導入,提出任務。在情境導入部分,播放央視視頻資料,蜜餞供貨商生產的風味陳皮甜蜜素檢測結果是超標,但是該企業提供的檢測報告顯示該產品甜蜜素檢測結果是合格的。到底事情的真相如何呢?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后,引出工作任務——蜜餞中甜蜜素的檢測。由校合作單位提供蜜餞樣品陳皮梅,與學生同步檢測甜蜜素含量,并進行結果比對。
首先小組討論,確定方案。查看甜蜜素檢測標準,制定色譜條件優化方案。然后任務拆解,化繁為簡。將檢測任務拆解成3個子任務,降低任務難度,配合對應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任務一、甜蜜素的上機檢測。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制定的方案對色譜條件進行優化,得到適合的檢測條件。學生利用平臺上的視頻課件,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甜蜜素樣品和標準溶液的上機檢測,并及時記錄數據。教師觀察指導學生,看到不規范的操作行為,及時糾正,強調職業素養的重要性。任務二、甜蜜素檢測結果的計算。學生先利用“譜圖分析”線上微課對色譜圖進行分析,確定甜蜜素的峰面積為兩個峰之和,然后一邊觀看“標準曲線繪制”的微課,一邊用色譜軟件繪制標準曲線,按照規范要求將檢測數據記錄在原始記錄上,計算出蜜餞中甜蜜素的含量。任務三、檢測結果的判定。利用“食安通食品安全查詢平臺”查詢《蜜餞通則》和《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先對陳皮梅進行歸類,再根據類別判斷蜜餞中的甜蜜素是否超標,并與校企合作單位的檢測結果進行比對,對學生的檢測結果進行評分。通過真實任務檢測,學生知道了風味陳皮蜜餞檢測結果的爭議在于產品的分類,所以,綜合運用知識和標準,對產品正確歸類,對檢測結果判定尤為重要。
第三部分,課后鞏固。完成教學平臺上的單元測試,鞏固學習效果。對感興趣的問題在浙江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平臺討論區公開提問或微信提問,老師與學生進行互動,答疑解惑。
第四部分,課外技能拓展。課程平臺提供儀器維護的微課,每周定期開放實驗室,學生輪流對儀器進行多方面維護,解決了課時少,儀器維護訓練時間不足的問題。
最后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采用過程評價方式,細化考核方案。對于線上考核,首先在平臺上發布在線考核標準,根據觀看視頻時長、筆記上傳次數、討論區發帖情況、在線測試和作業成績獲得線上考核分數;期末筆試考核是以在線考試的方式完成。
4 實施成效
1)教學效果。利用線上線下綜合考核的方式,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了學習效率,強化了儀器操作技能。食品安全檢測大賽名次逐年提升,報考高級化學檢驗工一次通過率100%。課程資源為解決教學重點提供了技術支撐,難點問題在課堂上得到有效解決,綜合技能有效提升,增強了崗位競爭力。
2)創新之處。(1)克服了大型儀器教學資源不足的困難。微課資源與開放實驗室相結合,打破了儀器教學時間的限制,有效增加了學生儀器操作時間,解決了大型儀器臺套數不足的問題。(2)與企業實際檢測項目同步更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更新較快,本次課使用的甜蜜素檢測標準就是近年剛更新的,信息化資源的使用,能夠隨著標準的變更,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教材內容滯后的問題,與企業的實際檢測項目達到同步更新,滿足企業需求,提高學生的崗位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俊波,白慧云,張鑫鑫,等.基于混合式教學和形成性評價的儀器分析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40(12):44-49.
[2]郭明,夏琪涵,周建鐘,等.混合式教學在“儀器分析”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40(06):32-37.
[3]賈蘭,周鐸,趙光.基于“互聯網+”的儀器分析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方法改革[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1):130-132.
作者簡介
劉英(1981-),女,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營養與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