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玲,許 彥,侯雪琴
(江蘇靖江人民醫院,江蘇 靖江 214500)
罌栗堿(PapaVerine)是一種異喹啉型生物堿,具有緩解動脈痙攣大腦、外周血管疾病,松弛平滑肌,擴張冠脈、外周阻力,降低腦血管阻力等作用,肌肉注射期間由于本品對臀部皮膚具有較強刺激性,在長期、反復用藥后局部可出現紅腫、疼痛、硬結等不良表現[1]。品管圈活動(QCC)自提出以來,廣泛受到臨床認可與普及,本文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9日——2017年7月9日我院接受罌栗堿肌注患者62例臨床資料,評價品管圈活動在降低罌栗堿肌注后硬結發生率的影響,現將其報道如下,以供臨床提供參考。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9日——2017年7月9日我院接受罌栗堿肌注患者62例臨床資料,將改善前(2017.1.9—2017.2.19)3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發生硬結24例(78.13%);將改善后(2017.5.29—2017.7.9)30例作為分析組完成對比分析。
1.2.1 成立QCC小組
由科室內成員組成QCC小組,圈長由科室護士長擔任,組長擔任副圈長,其他為圈員,圈名設定為“手護圈”。
1.2.2 選定主題
以全體圈員“頭腦風暴法”列出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并通過上級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等方面對“降低罌栗堿肌注后硬結發生率”本期活動主題評估,每項依據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的標準完成[2]。選題理由:肌肉注射罌粟堿期間,長期用藥后局部常出現紅腫、疼痛及硬結,對患者治療、護理依叢性造成影響,嚴重者甚至可引起血管危象的發生,造成患指或皮瓣的成活異常。
1.2.3 現狀把握與目標設定
深入了解罌栗堿肌注后局部硬結發生現狀,由圈員依據科室內相關質量考核標準、實施細則對2017.1.9—2017.2.19間25例發生硬結患者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具體見表1,以此可見注射部位紅腫、未交替更換注射部位、未及時進行干預等問題展開進一步的原因分析。

表1 發生硬結25例患者資料(n,%)
1.2.4 原因分析
圈員利用系統圖方式,由人、材料、環節、方法四要素予以原因分析,總結出硬結發生的原因:①人:護士方面主要體現在注射深度不足、推藥速度過快、拔針后按壓時間過短等;患者方面主要在于體位不正確、緊張致肌肉緊繃、相關知識缺乏;②材料:以注射器選擇不合理(即未選擇粗長針頭注射器)與藥物刺激性強;③環節:主要體現在護士干預意識淡薄,在注射后未予以局部濕敷,未對患者展開健康教育,同時重視力度不足,未展開有效主動評估;④方法:在注射期間方法不合理,拔針后藥液易通過垂直通道滲入皮下與脂肪層;此外未合理計劃注射部位,未使用兩側臀部交替更換注射,定位方法單一。進一步的真因驗證明確出拔針后藥液易通過垂直通道滲入皮下及脂肪層、未兩側臀部交替更換注射、未掌握外敷土豆片方法、拔針后按壓時間太短、未選擇粗長針頭的注射器、注射深度不夠等因素為主。
1.2.5 對策擬定
依據真因驗證后,進一步擬定相應的干預對策:①拔針后藥液易通過垂直通道滲入皮下及脂肪層:制定Z-路徑肌肉注射操作規范及評分標準、采用“Z”-路徑肌肉注射方法、制定肌肉注射罌粟堿流程、選擇5ml注射器、根據標準及流程進行培訓及考核等內容干預;②未兩側臀部交替更換注射:建立“注射罌粟堿患者信息卡”掛于床頭、制定“Z”型注射部位定位圖、制定《注射罌粟堿宣教單》、交接班時進行交接、護士長加強督查;③未掌握外敷土豆片方法:制定外敷土豆片操作方法、根據操作方法進行培訓確保人人掌握、指導患者正確操作;④其他:加強護士臨床技能與理論知識培訓,嚴格掌握拔針后按壓時間、選擇粗長針頭的注射器、注射深度等內容。
數據由SPSS21.0統計學軟件包完成處理,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率”采用卡方值檢驗,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采用獨立檢驗。
分析組硬結發生率3 0.00%(9)明顯低于對照組78.13(25),x2=44.720;P<0.05。
改善后護士QCC手法、團隊精神、腦力開發、溝通協調、活動信心、責任榮譽評分明顯高于改善前,表2;
由本次研究我們可見,品管圈活動開展前,護士對于罌栗堿肌注后硬結情況重視力度不足,出現操作不規范、風險評估意識不夠、護理措施落實不到位、宣教流于形式等情況,因此患者及其家屬對于肌注后硬結發生情況多缺乏普遍認知,自我預防措施欠佳,治療與護理方面依從性明顯降低。通過品管圈開展后,護士對于罌栗堿肌注后硬結發生情況重視力度提升,并以此分析、總結硬結發生原因、了解藥物有關知識、制定《注射罌粟堿宣教單》等內容,細化、完善了罌栗堿肌注操作流程,形成標準化肌神、腦力開發、溝通協調、活動信心、責任榮譽等評分,由此預示護士對于罌栗堿肌注后硬結認知、操作能力均獲得提升[3]。

表2 改善前后護士各項評分差異(分)
綜上所述,品管圈活動應用于罌栗堿肌注有助于降低硬結的發生,同時可提升護士護理能力,形成標準化肌肉注射流程,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