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雙,陳 靜*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湖北 十堰 442000)
鼻咽癌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針對此種疾病,放射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患者行放射治療后會發生一系列的并發癥,其中最常見的是急作者性放射性皮炎,此并發癥對人體危害較大,很多患者不得不停止治療,嚴重威脅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次擇取我院鼻咽癌患者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72例參研樣本全部確診為鼻咽癌,于本院進行頸部放射治療,納入時間為2015年11月,截止時間為2017年11月,隨機分為兩組(36例/組)。實驗組有16例女病患,有20例男病患,年齡22-74歲,年齡均值(52.7±6.21)歲,對照組女性患者占19例,男性患者占17例,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54.7±5.1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在放療治療結束后2-3小時后,在皮膚局部涂抹適量的比亞芬(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20425;生產企業:JANSSEN CILAG S.A.),患者滲出液體過多時可采取理療的方式,濕性脫皮者采用暴露手法,保持皮膚的局部干燥,給予感染者慶大霉素類紗布濕敷創傷面,加入表皮生長因子,促進患者皮膚愈合[2]。
實驗組:準備一個小型噴水類的瓶子,保持瓶子干凈整潔,在瓶子內加入涼開水,患者在每次放療治療結束后,將瓶子內的涼開水輕輕噴灑在放療治療區域,洗凈雙手輕輕拍打,直到水分完全干透,每天最少5次。在頸部放療區域拍水后使用庫拉索蘆薈外敷,首先在患者耳后進行外敷,使用庫拉索蘆薈進行外敷對放療患者皮膚的刺激性最小,每次使用前用小刀在蘆薈較窄處切下4cm,在寬厚處切下2cm的用量,每根庫拉索蘆薈都需要在冰箱中冷凍保存,使用期限為2W,患者在放療治療結束后繼續使用庫拉索蘆薈,期限為三個月,患者在放療治療期間每天早晚都要使用庫拉索蘆薈進行外敷[3]。
①皮膚情況:參照RTOG分級標準判定皮膚損傷程度,其中自放射治療開始起治療三個月后發生了放射性反應(晚期放射反應),自放射治療當日其三個月內發生了放射反應(急性放射反應)。其中皮膚癥狀分級:皮膚出血,潰爛,壞死(4級);皮膚皺折以外的皮膚發生濕性脫皮(3級);皮膚表面有鮮紅色斑塊,觸碰到有灼痛感(2級);患者有脫皮、脫汗癥狀,平時出汗量減少,皮膚表面呈現暗紅色斑塊(1級),皮膚無變化(0級),將1級、2級、3級、4級納入皮膚損傷的標準中。②生活質量:應用SF-3量表評價鼻咽癌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心理評分)評分情況,患者評分越高,則表明生活質量越高。
以SPSS21.0統計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急性放射性皮炎發生率以%表示,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發生率相比較,差異明顯,統計學意義成立(P<0.05)(見表一)。

表1 2組急性放射性皮炎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二)。

表2 2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x±s,分)
放射治療對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損傷,且鼻咽癌患主要注重放療治療,而有研究結果表明,放射治療中電離輻射對患者機體中的酶、生物膜和核酸等又具有一定損傷,因此在患者放療治療期間,需要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減少患者皮膚紅腫、瘙癢、脫皮以及高溫,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幫助患者順利完成全程治療[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取庫拉索蘆薈保護皮膚的實驗組急性放射性皮膚發生率為52.78%,明顯優于采取常規護理的對照組(83.33%),且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生理功能評分、心理功能評分以及社會功能評分低于實驗組,P<0.05,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
綜上,庫拉索蘆薈實施于鼻咽癌患者放療治療后的皮膚護理過程中,能夠減少放射性皮炎的發生情況,降低患者皮膚損傷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質量效果,建議在臨床上進一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