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芬,鄭雅寧,張 竑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江蘇 南京 210008)
近年來,隨著新生兒重癥監護診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早產兒存活率逐年增高,早產兒是不同于足月兒的特殊群體,其生長發育有著自身規律,如何提高早產兒生命質量,保障早產兒追趕生長,是目前兒科和兒童保健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1-3]。目前除了給予早產兒合理喂養、優化營養供給方案外,近年來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早期干預在促進早產兒生長發育有一定的效果。Field Tifany提出的撫觸干預,通過充分的皮膚接觸可傳遞觸覺、視覺、聽覺、動覺、平衡覺的綜合信息,以促進智能和體格發育,同時可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調節新生兒睡眠節律。Laurie J.Moyer-Mileur提出的被動操是以新生兒身體四肢關節為中心進行被動伸展和屈曲運動的一種訓練模式,Sven M SchulZke[4]等對早產兒被動操對體格發育影響的研究進行meta分析,分析結果為早期被動操鍛煉對促進早產兒的體重增長有顯著作用。改良式撫觸采用的是先俯后仰撫觸體位,此姿勢與胎兒宮內姿勢相似,可增加早產兒安全舒適感,提高撫觸效果。本研究對改良式撫觸聯合被動操在早產兒生長發育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01月我院出生的80例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胎齡28-36周、出生后Apgar評分8-10分。排除標準:先天畸形早產兒、先天遺傳代謝性疾病早產兒、出生時合并嚴重疾病的早產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胎齡(32.2±1.1)周,出生體重(1975±106)g,身長(41.5±1.51)cm;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胎齡(32.3±1.4)周,出生體重(1984±121)g,身長(41.8±1.52)cm。分組后對兩組早產兒的男女、胎齡、出生體重、身長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1.2.1 撫觸與被動操時間 早產兒出生后24h接受首次撫觸與被動操,喂奶后1h開始,5~10min/次。依據早產兒對撫觸與被動操的適應情況,時間可逐漸延長至15min/次。
1.2.2 環境準備 確保房間溫暖而舒適,室溫控制在26~28℃,播放搖籃曲類舒緩胎教音樂,聲音分貝統一為40~60分貝。
1.2.3 對照組采用常規撫觸及早產兒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改良式撫觸:先俯后仰位,先俯臥位撫觸背部、臀部,然后側臥位撫觸四肢,最后再仰臥位撫觸頭、胸、腹部。撫觸畢給予被動操鍛煉,方法如下:分別以腕、肘、肩、膝、髖關節為中心連續被動伸展和屈曲5次,操作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早產兒情感交流,增加早產兒安全感,并密切觀察早產兒呼吸、心率、血氧飽和度、血壓的變化,一旦出現異常立即停止操作。
1.3 觀察指標
(1)兩組早產兒撫觸舒適度比較,早產兒撫觸時哭鬧≤1min為舒適,≥1min為哭鬧,觀察兩組早產兒撫觸時哭鬧情況;(2)觀測兩組早產兒出生第7天、第14天時的體重、身長、奶量及睡眠時間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用%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早產兒撫觸時舒適度比較,觀察兩組早產兒一周撫觸時哭鬧情況,第一天觀察組撫觸哭鬧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第二天至一周兩組撫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早產兒一周哭鬧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早產兒出生時體重、身長、奶量、睡眠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生第7天、第14天時體重、奶量、睡眠時間均顯著>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早產兒出生第7天、第14天身長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出生時、第7天及第14天體重、身長、奶量、睡眠時間比較
撫觸護理是一種科學的育嬰方法,通過撫觸動作刺激新生兒運動通路、感覺神經與中樞神經,使其興奮性隨著撫觸而變化,這樣有利于促進新生兒大腦皮質與神經結構的發育[6]。
新生兒由于大腦皮質層紋狀體發育尚未完善,神經髓鞘尚未形成,輕微刺激即可產生全身應答反應即“泛化反應”,首次撫觸時新生兒可本能出現擁抱反射、哭鬧[7];胎兒在子宮內正常姿勢為抬頭俯屈,下頦貼近胸壁,脊柱略前彎,四肢屈曲交叉彎曲于腹部前方。因此俯臥位是嬰兒最初始的姿勢,也是最自然的姿勢。先仰臥位撫觸時,新生兒面部、軀體和四肢無著落,有抓空感,新生兒缺乏安全感可表現為哭鬧[8]。先俯后仰撫觸時先撫觸背部、臀部,當新生兒適應撫觸后再采取仰臥位撫觸新生兒就較少出現緊張哭鬧和擁抱反射。本研究中改良式撫觸第一天的哭鬧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第二天到一周兩組早產兒哭鬧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改良式撫觸對早產兒首次撫觸舒適度有明顯意義。
早期被動操鍛煉可使早產兒全身骨骼和肌肉得到鍛煉,促進血液循環及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同時早產兒可以受到感性刺激,這些刺激有助于他們的感官發育和成熟,對其大腦神經的發育很有益,從而促進其智力和心理的發展[9]。相關研究表明,被動操可以增加機體能量消耗,從而需要攝入更多的能量以滿足機體需求,促進了消化和吸收功能,從而起到增加奶量、促進睡眠、加快了體重和身長的生長發育[10]。本研究中被動操對早產兒體重、奶量、睡眠時間的增加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遺憾的是本研究時間截點到生后14天,對早產兒身長發育的影響未能體現。
本研究中兩組早產兒一周撫觸時哭鬧情況比較,第一天觀察組撫觸哭鬧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第二天至一周兩組撫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早產兒生后7天、14天體重、奶量、睡眠時間均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早產兒生后7天、14天身長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改良式撫觸對早產兒首次撫觸舒適度有明顯意義,增加了撫觸的順應性;同時對早產兒的體重、奶量、睡眠時間都起到了促進作用,由于本研究局限于住院期間早產兒,未進行出院后改良式撫觸聯合被動操早產兒的長期隨訪及遠期效果的追蹤,對于此項研究對早產兒身長發育的影響未能體現。
綜上所述,對早產兒進行改良式撫觸聯合被動操可促進早產兒的首次撫觸舒適度、可促進早產兒的生長發育,操作簡便且安全可靠,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