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華麗
摘 要:中學化學是對客觀自然法則的總結,充足的趣味性與實用性奠定了其在核心素養培育中無可撼動的優勢。以提升核心素養為根本目的就中學化學微課的設計和應用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學化學;微課
微課采用了先進的信息技術,將知識以視頻方式呈現,因其短小精悍的特點而得名。雖然微課的時長遠不如課堂,因而能夠講授的內容極其有限,但其見縫插針的特性卻恰好適合學生課余時間的碎片化性質,是輔助鞏固和拓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
一、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強有力因素,然而傳統教學下教師只關注考試難點的講解,毫不關心是否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也不講究講授方法的多樣性,給學生對籠統理論的理解造成了極大阻礙,進而產生畏難心理,致使學習進展一度陷入僵局,難以克服的挫敗感更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教師有義務花費心力去改良課程模式,以新穎多變的學習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智能設備的橫空出世影響了大量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尤其中學生玩心重,手機的娛樂功能將生活分割得七零八落,讓人心變得浮躁,而微課恰恰是順應現今學生喜好而誕生的產物。首先,微課不會占用學生太多時間,又往往直擊要點,確保其在專注力最強的狀態下達到最大的學習效率。其次,微課讓教學更為個性化,個人能力的參差不齊是導致教學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而教師可以針對特定的重點詳細陳述獲得該結論的步驟,錄制多個主題的微課,讓學生根據學習情況自行選擇,甚至借助下載功能反復觀看直至徹底掌握,避免教學進度因為少數學生而被耽誤。最后,微課能以動態形式展現課堂中難得一見的事物,例如案例的回顧、罕見物質的觀察等等。以“物質多樣性”為例,石墨、足球烯等都只有碳元素,卻因其數量、構造的差異成為了截然不同的物質,即使教師借用蜂巢、足球等形似的物品來描述,學生依然很難想象其完整構造。倘若使用微課將碳元素經過排列組合構成這些物質的全過程直觀地呈現,強烈的畫面感會使學生的記憶更加完整、
深刻。
二、合理挑選內容
為了迎合學生的各類需求,教師應當盡可能擴充微課的課題選擇范圍,并且內容設置也要與核心素養的要求息息相關。實驗是探索化學理論的必經之路,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而且親身實踐不僅能讓學生強化自主學習的技能,又能體驗收獲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所以只要條件允許,老師應該給予學生盡量多的實驗機會,不過有些化學實驗的危險系數較高,在學生不規范的操作下極易引發事故,專業性較強的實驗學生無法駕馭。老師的講臺實驗由于視線的遮擋、模糊會讓不少實驗細節被遺漏。比如在“白磷的自燃”的實驗中,白磷和二硫化碳都屬于易燃物品,且實驗結果取決于白磷數量的多少,學生一般很難拿捏,此時微課不但能防止意外著火的發生,而且還能同步展示兩種情況,便于學生發現區別。
化學領域的創新突破不斷造福于人類社會的同時,也讓生態系統遭受了不可挽回的破壞,化工廠排污使得河水污濁、廢氣的排放使得霧霾環繞,無論是對動物或是人類都是不小的傷害。但這一切不能歸咎于化學,問題的癥結在于那些唯利是圖的人對化學的錯誤運用,而這大致是缺少社會責任感的表現,可見這也是核心素養的內涵之一。以“新能源的開發”為例,教師應該發揮微課的特長,借由圖表、音頻資料反映地球污染的危急程度和我國相較發達國家尤為龐大的能耗,從而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實施開源節流的緊迫性。
三、注重學生反饋
不過微課也并非十全十美,只能在課后起到為學生單獨輔導的作用,同學、師生間的交流卻寥寥無幾,為了彌補這一缺憾,老師有必要將課堂和微課聯系起來。譬如在上述例子中,教師還應帶領學生在課上以小組為單位思考和探討節能環保的可行措施,將彼此的靈感分享給同學,在與各種思想的摩擦碰撞中得到打磨和升華,促進其創新思維的形成。
另外,微課教學法目前還只是初露鋒芒,只有經歷無數的改善才能走向成熟,故而在微課設計方面,教師尚處于摸索狀態,必須抱著謙虛的態度向學生尋求課程建議,像是詢問學生觀看微課的感受、對其中的哪些設置不夠滿意等。此外微課的重播機制也有利于教師在回放中反思自己的欠缺,從而實現自我改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點關注學生的反饋,其主要原因在于本身微課教學法的應用相對不夠廣泛,整體實踐效果需要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掌握,通過全面的評價系統來判斷和分析學生的掌握情況,從而保證整體教學過程的良好開展。通過不斷完善微課教學方法,良好運用微課,設計微課的核心內容,在教學開展過程中,單純的依靠方法是不成熟的表現,通過新方法的使用、新思維的灌輸,才是新教學模式的最佳應用手段。
總之,微課是化學教師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備技能,與課堂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能夠簡化難點,清晰還原實驗全貌。雖然距離完善尚且遙遠,老師也應相信微課的無限可能,大膽嘗試全新的教學途徑,以期給學生帶來更優質的教學。
參考文獻:
[1]翁永通.基于化學核心素養的中學化學微課教學初探:以“鹽類的水解”教學為例[J].考試周刊,2019(4):150-151.
[2]高婷,張萬舉.微課與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價值耦合及體系調適[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9(3):94-97.
[3]何少萍.基于核心素養的中學化學微課教學模式的相關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5):18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