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廣春
(江蘇省昆山中學 215300)
興趣是學習活動中渴求獲取知識,探究某種事物最直接,最活躍的推動力,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前提.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能夠激發情感,激起動機,培養意志,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愛上學習數學.
學習活動取得最佳效果的前提條件是融洽的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會形成非常和諧的學習氣氛.淡漠的師生關系會影響學生,特別是學習后進生,見到數學老師會膽顫心驚.學生緊張的情緒會阻礙學生去探索和創新.因此,教師要從以下三方面改變,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
數學教師對學生親切和藹,這能讓學生心情放松.教師的親切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得到滿足.親切的語言能讓學生主動發言,主動發言可以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用肢體語言,組織課堂教學.有學生回答問題出色時,應表揚“非常好!你真聰明!”;當學生質疑時,應贊美道:“主動思考問題,你很棒!”;當學生不會回答時,應鼓勵道:“還沒想出來,坐下再認真想一想,你可以想出來的!”;當學生回答問題的聲音不響亮時,應激勵道:“你的聲音很好聽,大聲點,讓同學聽得更清楚!”等等.學生聽到以上激勵的語言,會非常開心,還會爭取表現得更出色,這會讓學生在學習中敢于表達想法、主動思考問題.數學教師抓住機會給予學生引導,使學生有一個全面展示自我的空間,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讓課堂“活”起來.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愛上學習數學,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要求數學教師要充分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才能,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教師的信任能促進學生全面發揮自己的潛能.教師尊重每一位學生,使師生平等地進行學習、討論、探究,讓“教師式的學生和學生式的教師”代替“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的關系,在平等的氛圍中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索、共同學習、共同實現理想.
高中數學每天都有作業,教師不必每天都自己批改作業.教師可以指點學生自我批改或相互批改,教師調控整個批改過程,使學生從自批、互批中受到鼓舞,看到自己的優點,同時看到同學的優點,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這樣做,學生自己會更加清楚該如何書寫,更能理解教師平時強調的書寫問題.批改過程中還可以增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從而給學生一種成功的體驗,促使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到數學學習中.眾所周知,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的有效手段是合理的評價,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自評與互評的過程,讓學生多方面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學生如果對所學知識具有強烈的興趣,那么就會全身心地關注數學,探究數學,才能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數學課堂教學分為新授課、習題課、復習課,這些教學中精彩的課堂引入等于本節課已經成功了一半.數學教學的課堂導入中要多聯系生活,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例如:講“二分法”時,這個方法很麻煩,同學極容易厭倦,教師要聯系生活,比如:昆山馬鞍山路底下的水管堵了,維修工人到了,怎么檢查呢?是從頭查到尾還是取道路中點,來排查上下半路,讓同學們來說說看?大部分同學會選擇取道路中點,來排查上下半路,然后,教師指出:這就是數學中的二分法.同學們馬上領悟到“二分法”的思想.教師再引導同學們自己總結出二分法的步驟,教師適當的點撥,再講解具體的函數中如何使用,這樣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輕松的學會了“二分法”.蘇霍姆林斯基還說過:“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能使人產生淡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因此,課堂導入中要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
學生在學習中有疑問能啟發學生去探索.產生的疑問是思維的開端、創造的基礎、求知欲望的源泉.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恰當地構建“問題情景”,讓學生產生疑問,從而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多給學生講有趣的數學故事,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歷史;多講述數學中的重要領軍人物,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會積極思考,大膽去探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會得到充分的發展.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教學中抓住時機開展小組比賽活動,如:例題投影出來后,以小組為單位,比比看哪個小組先算出來.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的積極性,更加活躍課堂氣氛.
數學教學中,進行適量、適度的實踐操作,把抽象知識形象化,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進行感知.同時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演示,多媒體中形象逼真的畫面牢牢抓住學生的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圓錐曲線的橢圓時,先與學生搜尋生活中涉及的橢圓圖形,然后讓學生去探究橢圓的畫法、橢圓的特點等.教師要適時表揚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然后,綜合學生畫的結果,進行點評,從而給出正確的畫法.這樣的數學教學過程,調動了學生多種感觀同時參與,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會使學生興趣高漲,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
筆者發現學生在學習數學中遇到困難時,學習的熱情會慢慢降溫、甚至消退.這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訓練學生的意志力.一個有信心,意志力又好的學生,不僅在數學上能取得好的成績,在其他方面應該也不錯.所以,激發學生持續學習數學的興趣非常重要.蘇格拉底曾經說過:“一個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兩個條件.”而具有了自信心那差距就產生在意志力了.心理學中指出:意志是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支配行動,克服困難,實現目的的心理過程.即人的思維過程見之于行動的心理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以及學校的平時生活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意志力,數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復雜的計算,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謙虛地說:“同學們幫我算啊”或者“我算,同學們幫我看著我不要算錯啊”學生喜歡挑教師的錯,學生們會非常認真地跟著計算的.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計算能力就提高了.學習數學上一點點的成功,會逐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獲得成就感,這樣就產生了學習的新推動力,這種學習的推動力將促使學生不畏艱辛,勇往直前.
因此,平時教學中教師只要做到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布置合理的課堂結構,給予學生成功感,就會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