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利峰

【摘要】目的:研究舍曲林與氯米帕明對強迫癥治療的治療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在本院治療強迫癥的患者100例,并且隨機的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人數各占有5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的是氯米帕明藥物的治療,觀察組采用的是舍曲林藥物的治療,最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和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結果: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0%,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的比較不存在明顯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觀察組患者用藥之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討論:在強迫癥患者的用藥治療過程中,應用兩種藥物治療都取得了一定的明顯治療效果,只是觀察組患者應用舍曲林所造成的不良反應較低,同時更具有一定的安全和穩定性,是值得在臨床被廣泛的應用和推廣的[1]。
【關鍵詞】舍曲林;氯米帕明;強迫癥;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969.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1-069-01
所謂的強迫癥主要是一種思維障礙疾病,常見的表現以思維強迫為主,隸屬于神經精神疾病。患者發病時的表現主要就是一些思維以及行為不受控制,違背自己的內心想法,并且無法反抗這種意識的存在,及時患者盡最大能力去抵抗,可是仍然起不到任何作用,這也就致使患者焦慮的情緒產生。另外這種疾病的發生不論是生活、工作或者是學習都帶來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筆者將針對舍曲林與氯米帕明對強迫癥治療所取得的效果進行深入探討,具體內容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在本院治療強迫癥的患者100例,并且隨機的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人數各占有50例。在對照組患者中男性占有26例,女性占有24例;年齡最大不超過58歲,最小不低于16歲,其年齡的平均范圍在(37.3±10.4)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占有27例,女性占有23例;年齡最大不超過57歲,最小不低于15歲,其年齡的平均范圍在(36.8±10.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
1.2?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的是氯米帕明藥物的治療,患者通過口服的方式進行給藥,在服藥初期時所食用的劑量是50mmg到75mmg,并且服用的次數是每天2-3次,在藥物服用到一周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添加劑量,在原有的基礎上添加到150mmg-200mmg的劑量。
1.2.2?觀察組?觀察組患者采用的是舍曲林藥物治療,同樣是通過口服方式給藥,最初的應用劑量是在50mmg,每天服用1次,當進行1周的治療之后,可以將劑量添加至100mmg,但是同時也要求最大劑量絕對不能高于200mmg。
以上兩組患者治療的時間均為2個月,并且規定兩組患者的用藥治療期間嚴禁使用其他的治療藥物,如果患者出現了重度失眠情況,可以適當的給予阿普唑侖服用[3]。
1.3?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其表現一般為顯效、有效和無效;(2)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隨機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差表示,兩組比較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百分數表示,兩組比較用卡方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4]。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0%,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的比較不存在明顯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率的比較?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觀察組患者用藥之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據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的強迫癥發生率是比較高的,并且呈現一種上升的趨勢。強迫癥的病情特點主要是發病早,并且在所有的發病人群中大概有60%的患者是在24歲以前開始發病。其次就是強迫癥的病程比較長,終身患病的幾率達到1.74%,這項疾病不僅在生活、學習還是社會交往上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最為值得關注的就是,有的病人因為沒有及時的發現此種病情導致發病時間到診治時間相隔較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治療難度。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的是氯米帕明藥物的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的是舍曲林藥物治療,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0%,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的比較不存在明顯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觀察組患者用藥之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上述結果可以看出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沒有明顯差異,可是服用舍曲林藥物會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出現,而采用氯米帕明藥物患者所產生的不良反應較輕,并且可以逐漸的自行緩解。
綜上所述,在強迫癥患者的用藥治療過程中,應用兩種藥物治療都取得了一定的明顯治療效果,只是觀察組患者應用舍曲林所造成的不良反應較低,同時更具有一定的安全和穩定性,是值得在臨床被廣泛的應用和推廣的。
參考文獻:
[1]?師秀芳, 趙春海, 劉娜. 用舍曲林與氯米帕明治療強迫癥的效果對比[J]. 當代醫藥論叢, 2017, 15(14):131-132.
[2]?柴森. 比較舍曲林與氯米帕明對強迫癥患者執行功能的影響[J].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7, 12(2):99-101.
[3]?左洋. 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療強迫癥的療效和安全性探究[J].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6):90-90.
[4]?蔣輝. 舍曲林與氨磺必利聯合治療難治性強迫癥的臨床效果分析[J]. 當代醫學, 2017, 23(25):117-118.